农村与城市老年体育现状比较分析
2021-11-21胡雪霏
胡雪霏
(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23)
当前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整体资源的不平衡性、整体发展的不充分性、整体建设的不全面性。这种发展的差异以城市和农村的对比为代表性案例。尽管当前国家对于养老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但受地区发展限制,农村与城市老年体育事业差距十分显著。对二者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充分发掘潜在的问题根源,对于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问题所作出的改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起到示范性作用。
1 城市老年体育现状分析
1.1 体育设施完备,体育活动多样
随着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体育设备是社区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要工具。在设施完善的基础上,体育活动在形式上也越来越多样,许多老年人在锻炼方式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1.2 群体性体育活动居于主导地位
在当前的城市生活中,老年体育多以群体性的活动为主,集体马拉松、广场舞等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群体性锻炼一方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增强了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群体性活动多以口头约定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开展,相同的时间段内参与者往往为不同的老年人群体。
1.3 长久性体育活动成为主流
当前城市老年人生活表现为长久的空闲性和休闲性,老年群体所选择的体育活动多以自己感兴趣的锻炼为主,这种体育运动符合其年龄特征和身体条件,表现为长期坚持、很少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城市体育的发展大趋势。
1.4 缺乏科学指引,总体不规范
在强身健体观念的引导下,当前城市老年人群体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给其自身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愿意去参加体育活动,但当前的体育锻炼主要以自发性活动和社区性活动为主,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指引,偶发事件风险大。因体育锻炼而造成的设备损坏、身体损伤事件时有发生,专业指导落实不到位,造成了设备使用不规范、锻炼方式不科学的不合理局面。
2 农村老年体育现状分析
2.1 基础设施匮乏,活动单一
受历史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尽管当前农村在发展上具有一些列支持政策,但仍然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投入效果差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整体上是十分匮乏的,很多老年人想要去锻炼却发现没有地方,长久的基础闭塞,致使农村老年体育活动仅有散步这一单一活动。
2.2 农村老年人体育意识单薄,体育发展停滞不前
农村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其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中以当前老年人群体最为显著。很多人老年人认为体育锻炼不属于生活的必要部分,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劳作,也在体育活动开展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关心。长久的思维限制,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导致即使在有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体育发展仍然以低效率前进。
2.3 间断性的体育活动是农村体育常态
受生活习惯和生产习惯的影响,很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是跟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的,春秋两季以务农为主,夏季以乘凉为主,冬季则以保暖为主。看似规律的生活其实在本质上是缺乏规划的,长期的间接性活动表面上让农村老人没有时间锻炼,实际上却在意识层面对老年人的思维进行了限制,而这种常态事项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4 理念与实际不匹配,老年人群体落实效果差
当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主要以当地的原生居民为主,并且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几十年的劳累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从事实出发,不难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群体的身体状态已经不适合其参加多类型的体育活动,而当前的政策落实中,明显忽略了这一隐藏因素,理念与实际的脱离降低了落实的效果,也增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3 体育现状根源性分析
3.1 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意识层面出现差距
受历史传统和现代条件的制约,当前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的顽固性问题。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其所覆盖的文化信息、思想观念要远远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受经济环境的长久性影响。为生活所迫,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会选择不同质量、不同方向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在潜意识层面对其行为起着制约作用,而体育作为一种补充式生活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意识的影响有了不同的表现模式。
3.2 政策保障执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群体逐渐增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政策的制定不是建立在对老年群体的生活有清晰的认识之上,那么这些政策是不会成功的。老年群体的体育需求依据年龄结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而农村和城市受到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在发展差异的矛盾上往往很尖锐,政策只有展示出充分的针对性[1],才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需求,才能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体育发展差距。
3.3 专业人才配备不平衡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及城乡差异显著也是导致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评估报告(2011—2014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1742361人,其中城市登记注册的有1616296人,所占比例为92.8%,而农村登记注册的有126065人,所占比例为7.2%。透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之间,专业人才的匹配是十分不平衡的,客观上增加了农村老年人锻炼的风险,也确实不适合体育事业的逐步完善和开展。
3.4 体育信息不完善,时效性差异明显
受技术手段的影响和限制,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在体育信息的获取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城市老年人居民往往可以通过地域优势获取第一手信息,而农村老年人所获取的信息不仅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信息准确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长久的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导致思想观念的差异显著,也就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广。
3.5 产业供给断层,发展后劲不足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轴,在产业完整度和产业关联度上优势十分显著,表现为行业完备、领域充足;而作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出现局部断层的现象。因发展模式造成的差异,必然会给农村老年群体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同样会产生不舒适性和不适应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农村老年体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4 新时代下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4.1 以农村为资源投入中心,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深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农村的体育设施真正建起来,让农村老年人有可选择的余地。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列入不同的发展轨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彼此的增长点。
4.2 坚持制度创新,为城市和农村老年体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用创新型思维去促进城市和农村体育制度的革新,善于发现时代的发展要求,坚持制度创新,统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区域风俗的老年群体的体育诉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提供服务,让制度优势去带动效益,为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体育活动指出建设性意见。
4.3 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坚持打造服务型政府,让政府有所作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监督和落实作用,借助政府的作用去完善乡村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结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做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基层的供给水平,让农村基础建设符合村民的要求。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保证体育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从根本上缩小当前的差距。
4.4 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加强专业化体育发展
在当前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体育群体之中,存在着锻炼方法不专业、不科学的现象,而且表现十分明显,但城市发展整体优于农村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差距,解决现状问题,就要从资源分配入手,大力培育专业的体育指导员,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专业人才去帮助农村老年人科学进行体育锻炼,去帮助老年人消除锻炼的疑问与误区,使农村老年人转变观念,科学锻炼、积极锻炼。
4.5 宣传健身思想,引导老年群体参与
当前国家对于老年群体锻炼的关注度其实是不够的,很多老年人在思想层面上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其身体的重要作用,反而会给自己灌输一种有心无力的思想。而宣传是改善这一现状的重要手段,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工具,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老年群体真正在思想上发生改变,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真正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的差异。
5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望逐渐增强,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渴望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人不仅想要拥有一个安逸的晚年生活,更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农村与城市老年体育现状比较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充分了解地区发展差异,分析农村与城市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原因,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和可持续性进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创新、协调、和谐、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看到了共享、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推动农村体育的改革,促进城市体育的完善,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修补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础性前提,更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公共服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潮流之中,促进各项事业的均衡、全面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深入推动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发展路径,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