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构建高校体育课程育人体系

2021-11-21张仕德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思政

张仕德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针[1]。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到高校课堂,是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体育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等,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体育课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可行的,也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高校体育课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提升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只注重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的教学,忽视体育理论教学及学生德育培养,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置的不平衡,是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将其与高校体育课结合起来,无疑是对高校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最有效的弥补方式。将体育课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育的视角,正确认识竞争、规则及民族情感、国家荣誉等内容。因此,高校体育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可以改变高校体育课只重视运动技能培训,轻视学生其他素质培养的状况,从而真正提升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1.2 推动高校体育课改革创新

如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无缝衔接到高校体育课中,需要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处于新阶段,如果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仍然墨守成规,秉承以往的旧有观念及固定思维,无法与时俱进,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也无法落地实施。课程思政的思维是科学创新,在高校体育课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时,也需要高校及体育教师创新思维,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推出新的教学内容,从而让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中真正落地生根。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提倡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从客观上可以推动高校体育课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2.1 优化教学内容

把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思想、思政教学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育人体系的关键所在。比如,将“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梦”结合起来,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深刻地认识运动员个人的得失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树立学生良性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及遵守规则的意识等。这不仅是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需要的能力和品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具有发展能力的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应该将上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品德的意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体育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2.2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拓展高校体育课德育功能,教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适度改进。以往高校体育课一般以运动实践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对体育理论课重视度不够。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理论课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德育的功能。体育理论课是对体育理论、健康、心理等综合性知识地讲授与传播。如果能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精神及立德树人的目标无缝融入到体育理论课程中,将体育理论课与运动实践课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及专业技能,还能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传媒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得益于影视传媒能够充分调动观者的听觉和视觉。如果将影视传媒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必然会有效提升教学成果。比如,通过新媒体观看体育赛事,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体育赛事中公正、公平、公开的规则。再如,通过播放我国女排相关影视影像作品,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排球的发展历史及排球的赛制、规则等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以“女排精神”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贯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3 提升教师素养

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教授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为了顺利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政理念的实施,一方面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高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方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其能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思政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高校体育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师要率先垂范,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也要有道德、有思想、有人格,成为学生欣赏和信服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这种言传身教。在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之下,教师更应该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从而润物无声般地将学生的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严格自律,言行一致,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4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管理就会落空。高校现有的评价标准,对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特点体现不够。因此,评价体系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的单一考核评价标准,显然是脱节和滞后的,与现实情况不相符。重新制定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将高校体育课评价指标从“体质健康、体育知识技能”等实践内容,延伸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素质修养、情感态度及社会适应程度等方面,让课程思政的特点体现在评价系统中,对新时代思政背景下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全新的育人体系至关重要。

3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统一的参考模式,也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需要每一位在高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在党中央教育方针的引领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全新的育人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教学工作,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树立了新的风向标,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地开发与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才能多元化、多样化,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