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2021-11-21严兆海
严兆海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教育局 青海 海东 810600)
1.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课堂定位不准。面对教学对象,教师该讲什么内容,讲多少内容,这是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现在很多课例所表现出来的,要么讲得行云流水,讲到哪算到哪;要么是重人文而轻技能;要么是把要求拔高了或降低了;要么是该讲的没讲,不需要讲的又讲得太多;要么是该练的没练,或练了也浅尝辄止;要么是没抓准编者的意图,没有落实文本原有的知识目标等等,不一而足。
1.2 文体意识不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以文体类别来编排单元的,每一种文体又可以教授字、词、句、篇等知识。因此,稍不注意,跨文体教学就是自然而然,问题是有些教师把教散文变成教小说,把教议论文变成教说明文,把教抒情散文变成教叙事散文。
1.3 指导不实。虽然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必须承担主导职能。而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指导不到点、不到位现象还十分严重。比如对朗读的指导,很多教师本身的朗读就很一般化,甚至蹩脚得很,于是范读没有了,对学生的点评也缺失了,就一句“读得不错”了事。又比如对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没有正面的指导,更多是含糊其词,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实,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会模棱两可,这同样会导致教学低效。
1.4 对多媒体运用不当。虽然教学必须依赖多媒体,但如果过分依赖,不仅不能给语文教学带来高效益,反而会让课堂走向低效化。考察我们很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在整节课中一个字也不写,而是用电脑代替粉笔和黑板。但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如果局限在事先设计的课件里,那么语文课就无法生动有趣。
2.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2.1 准确定位。在教学中,教师对整篇课文的定位和对一节课内容的定位是同样重要的,要入得深,出得来,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抓住要点,一节课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教学视点。一是研读单元提示。研读单元提示,能快速找准教学定位。单元提示,实际就是编者的意图,告诉你课文的教学落脚点在哪里。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公输》这一单元课(第五单元)为例,提示是这样的:“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而《曹刿论战》这一单元课(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示是这样的:“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词,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很明显,编者的意图是,第五单元的重点是诵读,第六单元的重点是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公输》一课时,其重点不是如何通读通讲,更不是串讲,一字不漏地讲。否则,就会降低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单元提示,做到有所专攻和有所放弃,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2 研读课文。就是要对课文内容熟透,包括文体特征、文章结构、事件内涵、语言艺术等。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尽可能多地获取课文信息,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语文教师经常讲,一篇课文可以教授从小学到大学的内容,这既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也告诉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讲,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都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2.3 研读学生。研读学生是看学生的需要,比如我们的教学就是依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的。笔者经常问同事:“就这个内容,你认为学生的难点在哪里?”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教学就在哪里。学生能读懂的是什么,读不懂的又是什么。
2.4 利用教学资源。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对教学资源的利用,首先是看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这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说教学资源,应该看课堂上如何调动“人”这个资源,特别要重视教学对象的资源,包括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人物的认知情况等。如何利用临场教学资源,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5 进入角色。当我们认真观察课堂后会发现,有些教师只要站上讲坛,学生的情绪立马会激动而兴奋。相反,另一些教师上课时却让学生恹恹欲睡,死气沉沉。前者上课很有活力,效果当然就好;后者上课毫无声色,当然就没什么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语文课很重要,当教师的激情燃烧起来后,就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如临其境。这样的课必然能让学生跟自己一样,与作者、事件、文本产生共鸣。情感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标尺,因此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学生,让学生进入故事角色,进入故事情境,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有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高考经过了改革,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低效率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堂定位不准,课型特点不明,文体意识不强,教学手段乏味,指导力度不够,讲不出语文味。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本身素养不够;二是教材研读不透。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强三个研读(研读单元、研读课文、研读学生),尽量做到准确定位;二是要充分利用临场教学资源,尽可能控制对多媒体的使用;三是要情真意切地进入角色,努力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