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1黄龙嗄李雪榴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体育专业

黄龙嗄 李雪榴

职业能力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研究*

黄龙嗄 李雪榴

(南宁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等,在职业能力视域下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发现,人才建设方向、课程体现、考核及评价与职业实战需求、应用、标准存在一定脱节和差距。基于此,提出以下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推进专业认证培养观,推动学科专业与职业准入有机融合;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坚持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着力优化教师育人能力的长效机制,增强教师职业技能;完善评价环节,逐步实现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职业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关键思路

1.1 必要性

1.1.1教育改革新动向

在2018年6月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指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制定全国体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体育人才培养政策保障[3]。新一轮人才培养政策的调整,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指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作出新的战略调整。

1.1.2市场行业结构与需求已转型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4]。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灯大型群众体育赛事行动方案》,提出“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要更丰富”[5]。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把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程列为重大工程,强调将支持和培育发展社区体育组织,支持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3]。随着“十三五”规划进入到中后期,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已愈加开放,眼光更前卫、需求更专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更强烈,未来体育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吸纳就业能力将不断庞大。而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不断将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深入。

1.1.3自媒体时代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6],电子设备、互联网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代化的电子手段传递自己的所见所闻,人人都是自媒体逐渐成为社会常态。基于自媒体时代下的从业者,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职业素养,都将实时被对体育市场服务能力和效果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大众所监督,个人职业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为此,调整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育人理念及模式,有效培养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职业人才是高校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

1.2 关键思路

1.1.1关注“职业教育”本质

市场结构升级和人才需求趋向专业化,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必然要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持续升级、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本质功能,强调职教融合,其核心是突出实战教学,培养出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相关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拔尖人才。增强职业竞争力,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趋势。

1.1.2实践教学由短期向长期转型

校内实训基地的长期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7]。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技能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除了保证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外,应增加校内实训时间,课程内容重心逐渐由理论教学本位转向情景实战教学本位,核心是把岗位技能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1.1.3坚持多维模式的评价

学生学有所成,“成”在职业评价上,仅在学校内实施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知识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学生作为教育下的评价对象,高校应立足教学培养过程中使用多视角考评,同时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考评,使高校专业教育与外部职业及时并紧密结合,进而提高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能力。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1 职业能力内涵

2.1.1职业技能

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言,无论成为何种应用型人才,都将作为社会分工的一员接受社会及职场对个人职业技能的检阅。“职业技能”是指与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有关的肢体的和认知的动作体系、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技能在职业活动领域的应用和体现[8],即要求从业人员在知识运用、技能、思维上体现专业性,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可以终身从事职业的本领。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体育专业人才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求越来越高。从人才培养建设的角度来说,需要培养适应职业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1.2职业素养

根据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的 “冰山”的一小部分,而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的绝大部分则是人的隐性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9],即要求从业者在观念、态度、心理上符合所从事的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素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从业者的道德水准、工作态度等职业素养将在职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另一标准。在就业竞争激烈、专业对口就业不明显的当下,从社会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两个视角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核心任务是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2.1拔尖人才建设方向与职业实战需求存在差异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体育学科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型学科专业门类,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社会的需求而深入到社会体育群体之中[10]。在实际专业建设过程中,高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职业标准及职业要求并不完全匹配,高校的专业建设偏重理论但又不精学科的培养模式,与社会体育职业特点和要求相距甚远,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并未达成统一,缺少与基础职业标准教育的衔接,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非常少,反观中小学体育教学却占有绝对比重[11]。另外,因为专业质量评估机制缺失,也制约了专业建设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制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

2.2.2专业课程体现与职业实战应用存在脱节

当前,任教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由学生直接转换身份而来。他们虽然拥有高学历却不一定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甚至缺乏职业实战经验。受此影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情景实训、工位操作、组织管理与设计等练习环节,且对课堂观摩、职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反馈,结果割裂了学科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联,直观的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过于碎片化和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职业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处于“边缘”状态。此外,由于高校没有规范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及丰富的教育载体,德育教育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职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升。长此以往,将无益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走职业成才之路。

2.2.3专业考核、评价与职业实战标准存在漏洞

高校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考核采用“开/闭卷考试”“论文”等考核方式,所选择的知识点覆盖面、应用题与基础题的权重分布、应用题的考核内容等通常凭出题者个人决定,并没有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和精细的“打磨”。这种不科学、不严谨甚至带有不负责任的试题,不仅难以测评出属于应用型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整体掌握,也难以测评出学生的实际职业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质量评价存在差异。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分析,社会体育相关工作岗位更需求的是应用能力及组织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因此,以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衡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水平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 职业能力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构建

3.1 推进专业认证培养观,推动学科专业与职业准入有机融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健身指导及管理等工作都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岗位要求较高。高校的专业教学是否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这是培养成拔尖人才的关键。因此,要更加重视推行专业能力认证制度,引导和推进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针对职业准入制度,课程培养方案中增设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中国专业健身教练的培训与学习。从这一途径来看,增设相关准专业认证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把高校教育与社会岗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达成这一高度联系,需要从课程设置、专业模块设置、软硬件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环节与职业准入要求有机融合,并在教学实施阶段实施课程过程质量监控,利用质量评价结果对专业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落实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根本任务。

3.2 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坚持走职业化发展道路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课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依托课程来实现[1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中心,以岗位技能为出发点,以职业进阶形成为标准,根据各地实际岗位典型工作需求进行市场调研,邀请体育局群众体育科专家探讨符合新时代、本地区的高校课程体系,设计出课程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可行性高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坚持以“教学实践一体化”,要重视实践课程,将基于工作的模块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12],将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案例以及职业规范、职业行为作为学习与训练的主要内容,既要突出专业的核心技艺,也要重视爱岗敬业等“工匠”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强调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有机统一,实现把职场搬到课堂,不断发挥课程教学的最大效应,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发展性等目的。

3.3 着力优化教师育人能力的长效机制,增强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育人能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相关高校要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增加实战体验,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着重丰富教师的创新能力及职业经验,促使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转型成为塑造学生形成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发展育人者。只有当高校切实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实战能力,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专业化品质,才能确保毕业生质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及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际上学生的拔尖专业培养是一个相互促进与规范的过程,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培养出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将引领院校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高校师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4 完善评价环节,逐步实现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精准、全面、合理评价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改革现有的评价机制,就要将单一的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多维度的能体现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13]。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在一种持续专业化的学习中形成,要在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及时评价,评价可以是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任何一个环节,做到及时反馈,以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更多感受。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能力测评应建立与职业特征切合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使评价具有规范性,比如笔试中要增加应用题如案例分析、公文写作等题型的权重,增加岗位技能演示考核评价。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当积极引入评价主体,通过学校本身、用人单位、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1]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6-21). http://www.moe.gov.cn/jyb_gzdt/moe_1485/201806/201806/t20180621_340586.html.

[2]人民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http://edu. com.cn/n1/2018/0911/ c1053-30286253.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

[5]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通知[EB/OL].(2017-07-13).http://www.gov.cn/xinwen/2017-07/13/content_5210158.htm.

[6]丁凯,宋林泽.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宣传教育网络建设[J].教育研究,2015(4).

[7]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育学刊,2014(3).

[8]周明星,刘晓.现代职业技能的意涵、习得及其养成:基于隐性知识学习的语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

[9]王乃国.IPQ育人模式立足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10]段文义.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12).

[11]徐大鹏,陈燕.基于就业视角的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1).

[12]徐同文,陈艳.英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

[13]刘贵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Top Talent in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rogra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HUANG Longsha, etal.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299, Guangxi, China)

南宁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JGX040)。

黄龙嗄(1987—),硕士,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职业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部分专业介绍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