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贫血的原因探析*
2021-11-21杨小英陈然陈可昊雨刘成艳梁蓓蓓
杨小英 陈然 陈可昊雨 刘成艳 梁蓓蓓
田径运动员贫血的原因探析*
杨小英1陈然1陈可昊雨2刘成艳1梁蓓蓓3、4
( 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31; 2.桂林理工大学博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3.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 200933;4.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933)
【】实验探究4名田径运动员贫血的原因。检测运动员血细胞成分、血红蛋白电泳、地贫基因等。4名运动员的血细胞成分主要检测结果显示他们均有轻度贫血;陈某血红蛋白A2(Hb A2)值为4.8%,明显高于正常值;劳某、周某和石某检出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4名运动员的G-6-PD活性检测均为正常。4名运动员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其中劳某、周某和石某携带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基因型(--/αα);陈某携带β-地贫基因。
田径运动员;贫血;地中海贫血
运动性贫血一直是运动科学界关注而且长期未决的问题。学术界把运动性贫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运动性贫血,包括运动员机体内发生的任何贫血;狭义的运动性贫血,是由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目前国内外体育界多以研究狭义的运动性贫血为主。作者在长期的下队科技服务过程中,通过跟踪检测发现,有部分贫血运动员用现有的措施处理,贫血现象一直无法改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这部分运动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4名田径运动员的血细胞成分、蛋白电泳、基因检测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探究其贫血的原因,为此类运动员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4名广西田径队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劳某、陈某和周某运动主项为100米和200米,石某运动主项为400米。4名运动员经多次跟踪检测血细胞成分中多项指标异常且经常规处理效果不理想。
1.2 研究方法
在广西医科大学进行血细胞成分、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地贫基因检测等联合检测来综合分析4名运动员贫血的原因。
2 结果
2.1 4名运动员血细胞成分情况分析
表1 4名田径运动员血细胞成分主要指标检测结果
姓名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g/L)平均红细胞体积(fl) 劳某6.37↑137.471.22↓ 陈某6.05↑119.8↓64.96↓ 周某6.10↑135.070.30↓ 石某5.62122.0↓67.70↓
备注:↑表示高于正常值,↓表示低于正常值。
从表1看出,石某的红细胞(RBC)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也接近了正常值的最高值(5.08×1012/L),其余3名运动员的RBC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劳某和周某的血红蛋白(Hb)接近男性正常值的最低值(130 g/L),陈某和石某的Hb低于正常值(130 g/L),属轻度贫血;4名运动员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低于正常值的最低值80 fl,提示他们可能患有贫血,具体贫血原因需结合其他检测综合分析才能确定。
2.2 4名运动员地中海贫血检测情况
表2 4名田径运动员地中海贫血检测分析
姓名血蛋白质A2(%)检测结果 劳某2.4血红蛋白分析未见异常 陈某4.8↑β-地贫 周某2.2Hb A2量少,建议做基因分析确诊 石某2.3血红蛋白分析未见异常
备注:↑表示高于正常值。
地中海贫血因血红蛋白的α链和β链珠蛋白的合成比例失衡不同分为α地贫、β地贫、γ地贫及γβ地贫等,临床上高发的主要是前两者[1]。由表2知:陈某的Hb A2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正常值:2.3%-3.3%),可以诊断其携带有β-地贫基因,周某的Hb A2值为2.2%,略低于正常值,劳某、石某的Hb A2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这3名运动员可能为α地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仍需进行进一步基因检测确定其贫血原因。对这4名运动员,还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包涵体试验、血红蛋白不稳定试验、胎儿血红蛋白(HbF)酸洗脱试验、血红蛋白F试验,4名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均显示正常,显示他们不是重度地贫患者。
2.3 4名运动员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情况
表3 4名田径运动员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情况
姓名检测项目分析结果诊断 α地贫基因分析β地贫基因分析 劳某α地贫基因分析检出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其余基因未检出未测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型(--/αα) 陈某α地贫基因分析未检出所检测基因未测排除α地贫 周某α和β地贫基因分析检出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其余基因未检出检出所测所有正常序列;未检出所测所有突变序列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型(--/αα) 石某α和β地贫基因分析检出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其余基因未检出检出所测所有正常序列;未检出所测所有突变序列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型(--/αα)
根据表3检测项目中所检测的内容,α地贫基因检测内容包括:①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②-α3,7缺失型α地贫-2;③-α4,2缺失型α地贫-2;④Hb Constant Spring突变;⑤HbQuong Sze突变;⑥HbWestmead突变;⑦泰国缺失型α地贫-1。β地贫基因检测内容包括:β珠蛋白基因Codon 41-42,17,26,43,71-72,27/28,14-15及-28,-29,IVS-I-1,IVS-II-654,IVS-I-5,IntM,CAP的正常及突变序列。由表3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劳某、周某和石某携带有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型(--/αα),排除陈某携带有α地贫基因。
2.4 4名运动员G-6-PD活性检测情况
表4 4名田径运动员G-6-PD活性检测结果
姓名G-6-PD活性(NBT单位) 劳某9.0 陈某27.4↑ 周某27.8↑ 石某31.3↑
备注:↑表示高于正常值。
由表4看出:4名运动员的G-6-PD活性除劳某的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3人均高于正常值,说明他们均无缺乏G-6-PD,也说明可以排除他们因G-6-PD缺乏而导致贫血。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性贫血的研究主要针对狭义的运动性贫血,此类贫血发生的可能机理主要有:运动后即刻血容量改变致血液稀释,多见于耐力运动员因有氧运动训练扩增了基础血浆量,致使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浓度降低;运动后红细胞过氧化、血液酸化、血浆渗透压改变、运动引起激素水平变化等使血管内溶血;运动后消化道出血;女性运动员的月经紊乱;膳食结构和饮食方法的不合理,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无法及时建造和修补组织而致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引起贫血;运动训练对红细胞2,3-DPG浓度影响使运动员对血液中氧分离曲线右移的不适应等。在防治措施上,国外对于运动性贫血侧重于有效铁剂的研制与利用,并且形成了服用铁剂可以有效防治的片面观点;国内学者则通过合理膳食结构的制订与应用、适宜中草药和低氧条件的探讨和使用、强力营养剂(或手段)的研究和使用等方法来改善,但在运动实践中部分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因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构成血红蛋白的α链和β链珠蛋白的合成比例失衡,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血红蛋白病贫血[2]。临床上,根据基因缺陷的分类,主要分为α链珠蛋白地贫及β链珠蛋白地贫。根据基因分型,临床上分为α地贫、β地贫、γ地贫及γβ地贫等,临床上高发的主要是前两者[1]。地贫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MCV降低是地贫的特征,也是临床医师发现该病的第一个信号,也有报道发现有8%左右的地贫基因携带者MCV正常[3]。目前,我国地贫可以通过血细胞成分、Hb电泳、基因检测等多项检测进行筛查和确诊,发达国家对地贫的诊断与筛查主要是运用基因诊断。
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地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南方地贫发生率较高,南方地贫基因缺陷率为2.5%~20%,而广东及广西两省地贫基因缺陷发生率分别高达10%及20%,两省地贫的病例数约占全国总数的2/5以上[4]。海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也是地贫发病率较高地区[5]。目前,随着发达的交通,人口流动加大,“南北”通婚圈扩大,地贫基因携带者出现了“北迁”的趋势[3]。
自劳某等4名运动员进入田径队进行专业训练以来,根据训练和比赛等的需要,科研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生化跟踪检测及根据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制订处理措施。通过长期的科研跟踪发现他们的血常规指标始终为:劳某和周某的RBC高于6.00×1012/L,Hb均低于140 g/L,MCV低于80fl;陈某和石某的RBC高于5.50×1012/L,Hb均低于130 g/L,MCV低于70fl。结合他们在训练中易疲劳,通过训练调整、使用营养补充等措施效果欠佳等情况,对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检测。
为查明4名运动员的贫血原因,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学专家门诊对4名运动员进行就诊,专家们除对运动员进行了常规检查外,对运动员进行了血细胞成分、蛋白电泳、基因检测等联合检测。从表1知4名运动员中除石某的RBC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也接近了正常值的最高值,其余3名运动员的RBC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这说明他们红细胞体积较小;劳某和周某的Hb接近男性正常值的最低值(130 g/L),陈某和石某的Hb低于男性正常值(130 g/L),属轻度贫血;4名运动员的MCV均低于80fl,综合三项指标显示这些运动员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对4名运动员进行蛋白电泳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陈某的血蛋白质A2为4.8%,明显高于正常值,据此可确定陈某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表3基因检测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其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其余3名运动员的血蛋白质A2均小于正常值或接近正常的最低值,他们可能为α地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对他们所进行的地贫基因检测如表3所示,劳某、周某、石某三人均携带有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基因,基因型(--/αα),排除陈某携带α地贫基因。通过对4名运动员进行G-6-PD活性测定,他们的G-6-PD活性均正常或高于正常值(见表4),排除了他们同时患有G-6-PD缺乏症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综合上述联合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陈某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其余3人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从广义意义上,他们都为运动性贫血患者。关于运动员地中海贫血国内尚未见报道,在科技服务过程中,科研人员也常按缺铁性贫血来处理。
地贫为一种慢性溶血性贫血,具有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脆形态不一、脆性大变形能力差易碎等特点,临床上常有对这类患者以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运动实践证明,贫血或Hb过低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恢复或身体健康。在科技服务过程中,对4名运动员按缺铁性贫血进行补含铁运动营养补剂补充等常规处理,均疗效不佳。经测定确定其病因后,在广西医科大学遗传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大概治疗方案为:口服叶酸片,10mg/天,10天/月,连续服用10天;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忌铁剂补充等,收到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4名运动员均为轻度贫血,均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应该按轻症地贫特点予以处理,南方属地贫高发地区,对RBC偏高,Hb、MCV长期低于正常而经常规方法处理后效果不明显者,应该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患有地贫或G-6-PD活性缺乏的疾病,在选材和训练中均应注意。
[1]王燕燕,李晓辉,徐西华.地中海贫血诊治进展与我国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6):473-476.
[2]Muncie HL Jr,Campbell J.Alpha and beta thalassemia[J].AmFam Physician,2009,80(4):339-344.
[3]李长钢.地中海贫血临床诊治中存在的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8):714-717.
[4]沈亦逵.广东省地中海贫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医学,1998,19(4):243-244.
[5]李明,聂国辉,陶小梅,等.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患病率调查及其基因分型[J].热带医学杂志,2005,6(3):301-303.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nemia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
YANG Xiaoying,etal.
(Guangxi Sport Science Reserch Institute,Nanning 530031, Guangxi, China)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局级课题:田径运动员低血红蛋白原因及干预效果研究,课题编号:GXJT2019002。
杨小英(1968—),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梁蓓蓓(1980—),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肿瘤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