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探析*
2021-11-21涂宇波陈阳阳李秋平杨磊明
刘 毅 涂宇波 张 科 彭 婵 陈阳阳 李秋平 杨磊明
健康中国战略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探析*
刘 毅1涂宇波2张 科3彭 婵1陈阳阳1李秋平1杨磊明1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2.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广东 韶关 512200;3.长沙外国语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46)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国民健康、行为习惯、体育发展和学校体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创新了新理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更应主动而为、创新而为。采用文献分析、经验总结和逻辑归纳的方法,健康中国研究趋于“理念新、融合多、范围广”的特点,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研究趋于“思想新、方法多、融合好”的特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在其趋势引领下,需把握好其价值定位和目标设计,紧靠职业教育、地域特色和体育教育的特点,在“能力、文化、特色、健康”的理念下,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空间需要延伸、教学模式值得改革。
健康中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面对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新要求、新理念,回顾总结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其表现为“一校一品特色鲜明、学校体育内容丰富、课程建设学校特色、嵌入职业实践为主”的趋势特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更加应该加强“思想立德树人、体教融合树人、文化传承树人、精神提升树人”。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需要考虑“职业教育发展、专业群建设发展、体育教育发展、学生自我要求发展、健康卫生发展”等因素,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城市”的发展理念[1],重点注重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锻炼习惯、健康体育技能、健康意志品质”,在“发展要求、发展理念”下,深入分析健康中国发展的现状,深入思考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两者之间寻求融合创新点和理念创新点,促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
1 “健康中国发展问题的探析”——理念新、融合多、范围广,引领体育课程发展
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健康”也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基础[2]。许多知名学者就“健康中国的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提出了重要的观点、理念、意义和措施,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政府的政策执行、学校的体育发展、社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可以说是国人对“健康问题、健康认识、健康卫生”的又一次升华认识。
王陇德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就是助力民族复兴”。刘德培提出:“人民共建共享大健康,在中国面对老年化社会之际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度的运动,体现生命在于运动”。饶克勤道出:“健康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美丽愿景,其基本内涵是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胡鞍钢提出:“加强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构建知、防、医、护、养五位一体的大健康服务平台”。何传启指出:“合力建设一个人民健康长寿的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健康优先、质量优先、公平优先、共建共享[3]。卢元镇提出:“全民健康和主动健康的理念,依靠体育运动于健康教育。主动健康中的四个前置——政体活动、医疗干预、教育地位、体育内部中的前置”。健康中国指出了健康素养的问题,个人具有“获取、理解、自我调整、自我锻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的能力。
新健康理念和新健康要求引领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扩展其空间,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学习、课后锻炼、家庭教育、校外活动等领域,其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评价方式、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素养培养、传统文化宣传等要嵌入到“地域体育发展特色、民族体育传承特色、行业领域职业特色、示范引领发展特色”,使之做到课堂所学能够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个人体育锻炼指导、个体体育素养提升、宣传湖湘体育文化”的目的。
2 “体育课程发展研究的探析”——思想新、方法多、融合好,促进体育课程发展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从文化、教育、健康的高度,对中国青年提出了要“自信、立德、品质、体质”等新要求,指出体育课需要关注人格塑造、意志锻炼、兴趣培养等。新时代,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必将激励体育工作者思考体育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才能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研究需要考虑理论、学科、人文、文化等多个方面,根据课程编制原理,对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等进行改革研究。
国外体育课程的改革和趋势。美国在“自由、民主、人权”普世价值背景下,体育课程追求“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以此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课程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选择自由自主,技能和体适能并重[4]。加拿大强调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的体育竞赛。英国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体育课程——运动能力——后续学习——就业准备”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国外体育课程的发展特点明显,与国家思想价值观一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在课程基础、原理、结构、设计、评价、构建等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高校体育课程”研究有着丰富的视角与创新。其一,信息化背景下,利用在线课程、体育慕课、微博和微信等形式进行视频课程建设,提出“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新模式。其二,从体育功利、学生体育权益;从少数民族体育、客家体育、阳光体育、华侨特色体育;从新兴运动项目、地域特色项目;从生命价值、人本教育理念、后现代课程理念、文化生态系统等方面,多角度多视野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其三,系统研究和强化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和全人教育。其趋势特点——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新媒体提高了教学效果,突出“体育”、“运动”的特殊魅力,但须加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多种理念、视域、文化、项目的实践研究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核心是注重了文化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
3 健康中国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融合探析
3.1 思考“健康中国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解决其价值定位和目标构建的问题
健康中国战略包含生活、治理、服务、保障、产品,涉及到卫生、体育、经济、环境、文化、法律、政策等领域。深入分析健康中国战略,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面对体育课程的发展困境,从顶层设计、国家政策、支持手段、实践可行和理论探索等方面开展关联、逻辑和结构研究,找准其价值定位,构建其目标体系,确定其任务内容。通过政策分析——理论探索——调查比较,分析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政策文本,在“职业能力——文化传承——健康教育——体医结合”的逻辑主线上,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定位和目标体系,确定其任务内容[5]。
3.2 思考“职业能力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解决其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的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专业群建设,以群建院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新的价值定位和目标体系,紧靠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关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扩充体育课程的视野,把握好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传承好优秀文化,关注到医养康养结合的领域,课程结构上需要有创新、课程内容上需要有整合、教学模式上需要融合,解决好“职业能力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问题。
4 小结
健康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理念新、融合多、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引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强调健康素养、注重健康行为、掌握健康技能、关注自我锻炼、培养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研究具有“思想新、方法多、融合好”等特点,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改进教学手段、挖掘基础特色、融合信息技术、注重文化注入、突出体育运动。
健康中国战略下,思考“健康中国、职业能力”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关系,把握好其价值定位和目标设计,紧靠职业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本质特点,在“能力、文化、特色、健康”的理念下,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探寻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发展与融合发展。
[1]高建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背景及其群众体育社会效应解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9(5):1-6.
[2]王琳,论“健康中国”的三重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7.
[3]张阳,王志红,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的服务需求、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1):61-67.
[4]郑湘平,肖紫仪,等,国外体育素养研究热点、演化趋势及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2):25-31.
[5]李秋平,宋曼琳,等.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8(16):19-20.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LIU Yi, etal.
(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Zhuzhou 412012, Hunan, China)
2018年度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改革项目(XJ201813);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19258)。
刘毅(1980—),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和传统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