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1邵国华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师范育人体育

邵国华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邵国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教师是推动学校教育有序改革的关键主体,也是确保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在推进基础体育与高等体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的育人导向,通过强化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机制,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向高质量、特色化方向发展。本文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研究背景,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师范专业认证的价值,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范专业认证;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教育质量

师范专业认证是当前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师范专业认证体系不仅对办学条件进行“初始化”认证,更重视对专业教育质量、育人成效进行“周期性”认证。体育教育专业作为目前体育学类中唯一的师范专业,在推动该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师范专业认证体系,深层次解析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积极推进师范专业认证与体育教育专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活动的价值

师范专业认证是专业评估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途径,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既适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充分满足了基础教育对体育教师的人才需求,全面提升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专业育人与教育用人的全面统一。

1.1 时代价值:充分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趋势

当前师范专业认证已成为保障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内在要求。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专业师范认证经验,积极推动专师范业认证与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全面融合,充分保障了体育教育专业的育人质量,适应了当前高校开放化、规模化的办学趋势。因此,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开展“以评促发展”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建立面向实际需要、持续改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把握了该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提升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体育教育向时代化、创新化方向发展[1]。

1.2 实际价值:充分满足了基础教育对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深化,合理配置体育师资力量,构建特色、人文化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改革的必经之路。当前,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师范”特色弱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连接不足等多种问题,已无法有效满足基础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适时、合理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有效回应了基础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对当前全面推进基础体育教育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行业价值:有利于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目前开展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具有“层级性”特征,各高校为了获得更高认证级别,就持续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驱动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既有效保障了体育教育专业的育人质量,也奠定了教师问责机制的基础,为当前有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持。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实现了体育教师用人需求与专业发展的高度匹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对师范专业认证结果进行系统化总结,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便于调整培养方案和管理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2]。

2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师范专业认证是当前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专业、系统化的认证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专业教学问题,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用人需求的匹配度。从师范专业认证结果看,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师范”内涵缺失,评价机制不完善、专业特色不足等多种问题,影响了该专业特色化、内涵化发展。

2.1 “师范”内涵被弱化,缺乏特色化专业建设

当前全国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多,无论是体育类、师范类院校,还是其他类型院校,所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无明显差异,影响了该专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缺少“师范”内涵的合理表达。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偏向“技能”“知识”教育,忽略了“师范”内涵的有效诠释。无论是学校塑造的校园文化,还是专业课程设置,均缺少“师范”属性的有效融合与充分表达,影响了学生对“师范”精神、内涵的全面认识与应用。另一方面,未能形成“特色化”的专业建设体系。根据现行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的结果有“基本”“合格”和“卓越”三个层次,不同认证层次对专业发展提出了特色化、个性化的建设要求。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未能针对学校优势资源、学生兴趣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所实施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并无明显差异,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同质化育人问题,直接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实际竞争力。

2.2 “指标”导向突出,缺少专业完善的评价机制

根据2017年通过的师范专业认证办法,目前认证工作主要依据中小学、职业、特殊教育等专业标准来开展,整个认证过程偏重数据指标,缺少校情、专业建设等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直接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完善度、专业性和实际应用。第一,“指标”评价导向突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认证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指标来开展,该“指标”缺少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有效考虑,部分专业为了通过认证评价,盲目调整育人方向。第二,未能形成专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育专业对场地设施、教学条件和学生培养方案有自身要求,需要设置符合专业特色、用人实际的培养标准[3]。但从实际上看,部分学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时,存在盲目“借用”其他学校方案,缺乏实质性创新的现象,影响了该专业人才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成效。

2.3 专项“实践”缺失,未能形成持续改进的育人机制

从师范专业认证视角看,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教学实践环节缺失,与基础教育对接不足,以及对毕业生的成长状况缺乏持续关注等问题,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首先,缺少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充分考虑。现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偏重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教学,忽略了授课能力、沟通技巧的有效培养。在制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课堂大纲和教学计划时,缺少对学生教学能力、技巧的充分关注,影响了学生的未来成长。其次,未能与基础教育形成有效对接。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之间未能形成及时、高效的对接机制,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目标缺乏明确认识。体育教育专业未能依据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产出与实际用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问题[4]。最后,缺乏对专业毕业学生成长状况的持续追踪,未能形成持续改进的育人机制。大多学校仅对学生校内期间学习、成长状况进行关注、教育,未能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持续追踪,缺少对该专业发展状况的科学全面认知,直接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改善。

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才本位”与“需求本位”并重的教育观念,坚持系统化、特色化的育人意识,积极回应体育教学改革与现实需求,通过制定精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塑体育教育专业育人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社会用人需求、一流人才培养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全面、有机融合。

3.1 学生为本,重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为本”理念指引下,体育教育专业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诉求、学习效果和成长规律,构建基于体育教育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内涵化的有力支撑。其一,要将“学生为本”的认证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综合教学、学生实际,重塑人才培养模式。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从全面成长、综合素养角度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技能、教学技巧,还要从师德、师风等角度培养学生,使学生充分适应未来就业需求。其二,要注重协调各方育人资源,构建校内教育、社会实践全面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要积极对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积极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化内涵化、深度化建设。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课外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教学过程中,深化对体育教育的具体理解与独特认知[5]。其三,要融入数字化时代,构建智慧化人才培养体系。要以智慧教育环境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各类智慧途径探索体育教育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使学生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3.2 对接需求,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体育教育专业具有复合性特征,更强调体育专业知识与师范教育的“双重融合”。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在系统化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技巧。随着师范专业认证逐渐向人才质量评估转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从单一体育教育升级为体育技能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复合型”培养机制。第一,层次渐进,构建多模块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以“体育技能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为特色,围绕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包含基本素养、体育技能、教学技巧和专业能力等多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培养时,按照低年级、高年级的差异性,设置侧重基础体育技能、教育能力等不同要素的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掌握完善、系统化的技能。第二,对接基础教育需求,构建多模块组成的课程群。要围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组建有多个模块构成的课程群。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理分类,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诉求的独立课程群,丰富学生的选择项,优化体育课程学习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6]。第三,强化教学支撑,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注重丰富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配备体系,构建专业、多元的教学队伍,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与育人质量,真正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持续优化”。

3.3 持续优化,打造“链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体育教育持续改革、优化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要重视改进育人机制,实时追踪学生的就业状况、职业发展状况,收集、汇总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而优化、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持续、全面成长提供有力依托。一方面,学校要构建包含校内教育、职业成长等多个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学校要重视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构建校友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对学生职业成长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及时研判、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客观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体育教育岗位的全新需求进行追踪,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使学生通过系统化参与,形成岗位就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要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进行持续追踪,更新课程素材和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用人需求之间实现完全匹配。

4 结语

良好的师范专业认证机制对当前推动体育教育专业高质量、内涵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应充分把握师范专业认证契机,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塑造人文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更好服务于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

[1]凌晨.专业认证: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新举措[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1):77-81.

[2]舒宗礼,王华倬.面向“卓越体育教师”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塑与优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4):75-81.

[3]苏晓明.探讨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的协同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3-25.

[4]李曙刚,陈庆合,赵华恩,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9(3):96-100.

[5]刘建兵,梁令,郑歌德,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340-344.

[6]常珊珊,曹阳.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师范类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国际经验与本土建构[J].高教探索,2020(2):41-47.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Profession Certification

SHAO Guohua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Inner Mongolia, China)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NGJGH2019272。

邵国华(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师范育人体育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简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我们的“体育梦”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