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探索
——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为例
2021-11-21张家驹陈长生
张家驹,陈长生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500)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自2019年起就通过校企合作,有效探索了构建“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的劳动教育载体,学校以“劳动教育”课程为切入点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搭建“三段式”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环保节能的理念,同时,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他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中,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掌握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技能。
一、“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载体的内涵
强化劳动素质教育,不仅是对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结合现代企业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及引导的实施应以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文化内涵为引导,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融入企业文化,凝炼出“我的区域,我负责”的劳动教育理念。从劳动教育课环节来说,让学生必须全面、高质完成所分配区域的劳动任务,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1]。
二、“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载体的实施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经常性的劳动中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并逐步养成诚实正直的品德、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健全个性品质的形成[2]。
(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与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包括了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这些因素决定着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脚踏实地工作、服从企业的管理并给企业带来效益,备受企业的关注[3]。
(三)促进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从哲学认识论的观点看,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是参加劳动的必要准备,但若不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就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加强劳动教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依靠努力获得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4]。
三、“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载体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首先应解决好认识、认知、认同的问题。通过专题教育、舆论宣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知、认同、接受、内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为真学、真懂、真行提供前提保障,使得劳动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将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和“劳动周”的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方法,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为习惯。
(二)坚持思想认识与主动作为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主动作为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作为基础。要让大学生认同劳动教育,就必须把握时代主题、适应时代需要,通过座谈、走访、QQ 群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来[5]。
(三)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要想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实效,还需要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学校层面,学工、教务、后勤等部门要分工协作,认真做好排课、课前动员、专题讲座、理论教学、责任区划分、工具领还、现场指导、检查督导、成绩评定、成绩录入、课后总结等工作;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过程监督和思想动员,通过齐抓共管、强化监督与考评、充分发挥各部门、各级管理层的作用,真正确保劳动课教学规范化运行。
四、“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的载体的实施途径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结合现代企业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及引导的实施应以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文化内涵为引导,以科学认知为过程,以全面认同为目标,以职业胜任为评价,在实践和提升平台上促进学生在结合专业知识、增强责任意识等方面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6]。
(一)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制度建设,确保全面、规范、可操作
一是制度设定全面,应覆盖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实施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让每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都具有教育功能。同时也规定管理者和组织者的工作规范,保证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有机衔接起来。
二是制度设置规范。对各个部门、环节、岗位和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行界定,使整个课程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每个岗位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
三是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劳动教育课的管理制度能规范和调节劳动教育课实施过程中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制度的操作性越强,执行起来就越简单,执行成本就越低,工作就越容易被接受和推行。
(二)构建“三段式”育人体系,做到做中教、做中学
1.第一段——从“我的区域,我负责”的课程中认知、树立科学劳动观
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使用《我的区域,我负责》校本教材,定为1 个必修学分。上课时间从周五晚自习开始至下周五晚自习结束,共7 天时间,每周安排2—3 个班级。工作岗位的设定由学院后勤与学工处共同商定,选择学院公寓楼、公共区域等,共划分了118个岗位,4 个岗位群,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为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文明检查及其他突击性劳动任务。劳动周的同学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体验节假日坚守岗位的责任。劳动教育课由学生工作处牵头,教务处、后勤部门共同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学生劳动教育课的理论教育、活动组织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劳动纪律、岗位任务完成、分工协作以及工具使用维护情况给予评分、点评。
首先是劳动观教育。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始前邀请院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以及优秀校友代表等开设专题教育讲座,帮助学生理解“我的区域,我负责”的内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7]。
其次是走上劳动岗位,体验劳动内涵。首先从教育氛围的营造做起,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指导党支部、团总支、劳动小组做好劳动教育氛围的营造,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情感培养,制订《班级劳动责任宣言》《响应学院“劳动教育”倡议书》,开展“我的区域,我负责”广场倡议签名等自发性教育活动。
2.第二段——从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和专业实训中深化认知,培养劳动情感
经过一周《劳动教育课》的学生在进入大二年级后,可以参与各学院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愉悦的情感,使劳动成为一种令人亲近的活动。专业实训过程中,学生会再一次体验“我的区域,我负责”的理念,在实训岗位上自觉执行劳动纪律、规范操作、团结协作,使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成为习惯。
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劳动、体验劳动,并尽快适应从学生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如开展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服务社区活动、学生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使学生体验劳动,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建设,并在劳动中走向自立自强,找到快乐和获得尊重。
3.第三段——在“两个结合”中认同、提升劳动技能
大三年级,学生进入毕业顶岗实习环节,高校积极倡导学生将“劳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责任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并以相应的活动为载体,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开展设计大赛,做到智慧与专业的结合。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举办“创新、实践”劳动工具改进设计大赛,运用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现有的劳动工具进行改造、改进和创新。目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有两件劳动工具设计作品正在申请专利。
实施校企合作,做到责任与专业的结合。采取“订单”式、工学交替、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岗位上工作,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学生通过感受做出合格产品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动力及责任心,能有效提升团队精神,从而全面理解“我的区域,我负责”内涵。
五、“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的载体的实施成效
(一)学生的劳动观念明显提升
通过“我的区域,我负责”的劳动教育,班主任、辅导员在劳动期间利用晚自习召开主题班会,共同讨论劳动心得,辅导学生撰写《劳动日记》,发现学生的思想开始转变,由抱怨、不解转向认同、接受。“中国梦·劳动美”深深植入学生内心,学生能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培育劳动情怀,掀起了劳动教育热潮。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正在学生中不断传承和发扬。
(二)学生的岗位意识、职业意识初步形成
通过“我的区域,我负责”的劳动教育,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在理论学习、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中,均更注重时间观念、团队协作,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能把“安全、节能、环保”的理念应用到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从“不认可、不重视、不想做”到“爱劳动、想劳动、抢劳动”,培育了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时,学生也更加尊重岗位、敬畏规则,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学校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0年,有学生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
(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普遍受到企业认可
通过“我的区域,我负责”劳动教育,学生求职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更符合实际,不再“以工作轻松、工资待遇高低”为择业标准,而是更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愿意到基层一线磨炼。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毕业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历年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