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2021-11-21席月玉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席月玉,韩 健

(1.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2. 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重庆401123)

一、 引言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纵向科研项目,这部分的资金通常来自政府的财政性拨款,由各级政府指定科研行政单位代表政府立项。 二是横向科研项目,此类科研项目主要是企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支持,委托高校进行科学研发类的活动。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支出量在一直在不断攀升。 2017 ~2019 年各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66 亿元,增长18.1%;2018 年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57.9 亿元,增长15.2%;2019 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96.6 亿元,同期增长23.2%,占比为8.1%。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9 年对高等学校的不完全统计,在科技经费方面,2019 年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高达5600 亿元,近年来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①数据来源:2019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日益增长的科研经费总量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评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一个系统科学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作用不容忽视。 对政府而言,一个系统科学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改善政府财政在科研方向的投入,使政府更加合理地去分配资源。 对高校而言,其意义更加重要。 它能够加强高校对国家资金使用的谨慎性和责任感,高校也可以借此找出自身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建设更加科学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双一流”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在其中起着领头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高校针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一般是在科研项目的中后期进行绩效考核,大多以科研工作量的多少作为评判依据,再根据考核的结果给出“合格”“优秀”等基础性评价。 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方面,大多数高校仍以专家评审为主要方式,由专家参与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立项方案论证、验收评议等环节的工作,总体上并没有一套系统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客观机制,且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绩效评价方法有待改善

高校的科研项目目前主要是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很多专家在进行评议的时候,受主观性影响较大,对于影响力大、成果多的参评人通常会给予更高的评价。 这样同行评价的方式,势必会影响项目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对象也主要针对科研小组,而对科研组成员的评价极少。 这对于那些影响力较小、成果较少的学者而言是不利的,很可能会打击到他们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 而且目前科研项目的评价周期较短,评价的灵活性也较差,大多数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以科研项目的实施全过程或者以一年为评价周期,忽视了不同科研成果效益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

(二)绩效评价内容有待健全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单调,对项目的验收大多以论文、著作、专利的数量为准,而对科研成果转化率、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长远影响考虑不足,导致大多数科研成果都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科研成果转化率并不理想。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评价上,也局限于审查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合规性,而忽略了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 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的方式也使得政府官员热衷通过政府投资短期效益明显的项目,然而很多科研项目从实施到取得初步成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这样容易导致高校对于科研项目重数量而不重质量,重视过程而轻视结果,重论文而轻视科技成果转化率。 此外,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学科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由于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应该以统一的指标来进行衡量,而是应该有所区别。 但是目前高校并没有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而去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经常以相同或者类似的指标体系去评价不同类型的学科项目。

(三)信息公开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信息公开程度并不是很高。 大多数高校的科研项目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其评议过程和结果并不公开。 虽说科研项目有其特殊性,但是一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内容比如专家代码、质询和答辩内容等依然不为社会群体所见。 哪怕是非机密项目和职称评审类型的项目公开范围也十分有限,社会难以参与到绩效评价的监督过程中。 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也不够明晰,从而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下产生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增高,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

(四)绩效评价人才有待培养

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 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只有既懂得经费管理方面的财务知识,又对科研活动的脉络有清晰的把握,同时还充分了解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才能给出科学的绩效评价。 然而目前此类人才在科研绩效评价领域是稀缺的,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部门。 并且极少有高校能够意识到此类人才的重要性,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筛选专门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人才。

(五)绩效评价结果有待落实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实质,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过程与产出进行效益上的分析和评价,并且也应当将评价结果作为科研经费申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上随意性较大,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经费的预算申报时,由于对财务知识的不了解甚至是匮乏,导致成本核算出现较大的偏差,使得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而科研的项目负责人为了避免刚性预算管理带来的缺陷,往往以预算金额最大化作为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出发点,导致资金经济效益的浪费。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并没有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上发挥太大的引导作用。

三、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改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应当充分考虑到科研项目成果效益的滞后性,改变过往评价周期过短的问题,实行弹性评价方式。 把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便及时去纠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多科研项目的成果意义,不仅取决于当下,更多的在于长远影响。 有重要突破的学术研究在多年后仍然具有学习、引用和探讨的价值。 所以在项目结束后,也应当不定时地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果意义进行再评价,以求减少时间因素给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准确性带来的影响。 应该适当引入内外部评价机制。 这里的“外”指的是同行以外的评价主体,可以包括项目的利益相关人、社会科研团体甚至是普通人民群众,广泛吸纳社会的意见。 当然在内外评价方面应当设置好相应的权重,以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当扩展评价对象的维度,对集体的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的努力和贡献,要注重对科研项目组成员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内容

首先,科研项目的评价目标需清晰明确,要以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为基础,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全面。 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往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 应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考核评价,着重考察具有学科特点的标志性成果。 删繁就简,对于重复的、意义不大的指标应当尽力摒弃。 使选择的每一个指标都能够真实反映出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意义,形成一个系统的层次分明的指标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科研项目绩效评价里重数量而不重视科研成果质量的问题,对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应投入更多的关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比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可操作性原则,采取多样的评价手段。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要具有差异性,要能够体现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日后高校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三)搭建科研项目数字管理平台

应当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财务、信息技术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对科研项目实施从立项、中期到结项全过程实施数字化的管理,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对事项、数额详细记录和公示。 这不仅能保障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绩效评价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出监督和规范作用。 通过信息平台的监控,高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信息共享,随时可以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的超乎常规的开支提出预警,就能有效地避免科研经费的滥用。 此外,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大大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 如果能够在平台内事先设定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标准,比如在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方面,通过数字化管理,尽量精简采购的流程和方式,进而能减少因为设备不到位对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效果的影响。 就技术层面,可以将目前社会讨论热烈的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上,发挥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优点,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储存和点对点传输,搭建一个高效的科研项目服务和监管平台。 区块链的技术在国内发展尚不够成熟和完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扬长避短,大胆创新的同时力求谨慎,确保科研项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和储存上的安全。

(四)培养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人才

绩效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度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绩效评价人才建设经验,打造专业的科研经费评价团队。 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科研绩效评价部门,或者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科研、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应当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人员进行思想建设和素质培养,使其具备公正廉洁、诚信正直的品质。 这种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应当不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使其接受最新的专业知识,以求保持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人员的专业敏感度。

(五)建立科研项目信用评价机制

应将信用评价机制纳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研经费使用信用评价机制,严厉惩处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对于只重视课题的立项,而在科研过程中敷衍完成任务,忽视科研项目质量,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科研项目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的行为,一经查处,应当严厉惩罚,并纳入科研经费的信用评价机制。 应当利用信用评价机制上的数据,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或者问责机制,对于被拉入“黑名单”的不良信用者,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申报和使用上,应采取控制、限制或者更加严厉的监督等措施。 而对于那些正确科学安排经费的优良信用者,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赏,比如可以在管理流程上给予更多的精简和优化。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及费用内控探究
谈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