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宁夏吴忠市传统武术传承动力研究
2021-11-21王丹万益民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王丹 万益民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武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一直跟随社会的发展潮流。然而,在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现代经济快速发展、思想文化多元化、西方体育普及国内等社会变迁背景下,存在于民间传统武术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有些地域性的武术拳种随着社会的潮流与时代的革新已处于濒临困境,而有些地域武术拳种依然历久不衰[1]。特别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的传统武术,他们有着杰出的文化价值与突出的地域代表性,重要的是他们也存在传承的濒危性[2]。特别宁夏传统武术拳种也因面临传承断层、萎缩速度快、竞技武术的传播力度强和传承人难寻等方面的困境,造成宁夏当地武术难以向前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宁夏传统武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挖掘与整理,通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出发,研究宁夏传统武术传承与保护的动力因素,发现宁夏地区传统武术传承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本文拟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吴忠三项传统武术为例试析之。
一、宁夏吴忠市传统武术的文化表征
吴忠市位于黄河中段、宁夏的中部,属于宁夏平原腹地。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新丝绸之路经济重点的节点城市。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尚武的社会风尚、回族的文化习俗,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目前,根据我国宁夏的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统计,吴忠共有3项区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杨氏拳”“集西北棍术精华的何家棍”“门规森严的张家枪”,这些属于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因此吴忠被称为“回族武术之乡”。其中根据这些拳种的历史发展,可分为明清时期军事武术、民国时期防身武术和现代时期健身武术三个阶段[3]。
二、宁夏吴忠市传统武术的传承动力分析
目前,伴随“文化强国”“一带一路”等目标的确立与规划,中国在国际地位影响的提升,使得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取向偏向文化方面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都对此传承动力进行了相关研究。学者王智慧在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动力中强调,“传统时期”的传承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强健体魄,尚武图存之需;②“武能定国”语境下的社会流动需求;③基于祖先崇拜的权利与义务的纵向复制之需[4]。其中闫静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她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动力主要表现在内在驱力、外在引力和承动力三者相互联系的作用[5]。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有学者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要在于社会的推动力[6]。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所得,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动力并非在于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因素互动传承而成。而本文基于文献和资料的整理,认为宁夏吴忠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动力主要归纳为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两个层面。
(一)宁夏吴忠市传统武术的内在动力
一种文化形式、文化模式或一种重要文化特质一旦有所形成,就具有相对的持久性与稳定性。而本文所表现的内在传承动力主要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民族精神2个要素。
1.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极强的文化生命力,体现着伟大民族精神、国家主导力量,是促进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它的传承与认同,是对增强我国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升国家文化的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各民族共同的心理、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多因素作用下而形成的。在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中间的表现环节可能会弱化,但是传统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起决定性作用。如在这次武术非遗武术调查过程中发现,“何家棍”第五代传承人提到:“中国传统武术,不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是其中的重要精华,我们都是他们的传承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它的传统性与优越性,不能让它的光辉就逐渐消失。”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层心理基础,也是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2.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以多元的民族文化、鲜活的时代精神、独特的体育魅力在繁荣社会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有着丰富兵器的传统武术在当时传统农业社会中发挥着安邦定国的显著作用,拔刀相助、行侠仗义等现象也在稳定农耕文明社会发展中变得十分普遍。吴忠武术中的“张家枪”传承人曾强烈谈到:“从以前的爷爷辈所知道,在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的武术,不是个人所防身的,而是为了保卫地区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全。不是为了荣耀,而只是为了“国家的团结”而奋斗的。”因此,在传统社会里,通过传统武术的智慧与实践,将家与国的结合潜移默化地深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动力。
可见,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需求构成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传承动力,推动着宁夏吴忠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其的客观依据与动力源泉。
(二)宁夏吴忠传统武术的外来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并非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镶嵌于整个社会结构之中的。而且它的结构是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外力产生的干预,这些外界力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起重要作用可称为“外来推力”。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外来推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变迁与政治力量支持两个方面。
1.社会结构变迁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出由“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的转型特征。中国发展历史上,城市人口在首次超过了农村的人口,小城镇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4]。在传统社会时期,吴忠地区的历史上就经历了一些战乱,有中原文化、游牧文化、黄河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对是进入了一个农耕与游牧文明并存的社会形态。在进入现代多元社会时期,游牧与农耕文明开始向多元文化方向转变,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入吴忠的本地并存的多元文化,给武术传承带来了危机。
在以前传统文化的约束下,传统武术传承主要依靠地缘、血缘或者模拟血缘关系的关系下而完成的。吴忠地区的传统村落都设有“把式房”、专门寺院等习武场所来进行武术传授,成立习武的团体等组织来进行团练,并在基础上形成了家族传系相对应的武术拳种,如“何家棍”“张家枪”与“杨氏拳”。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族传承方式受到危机。吴忠地区的武术传承人利用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应外出开办武术馆校,纷纷向社会推广武术,不再局限于封闭、狭小的传承空间。
2.国家与政府的支持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更迭,传统武术的发展动力不仅有来自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诉求,也有来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文化变革推进、政治需要、经济的推动等。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形式,必然具备原生态的基本属性,其发展必然除了受到社会的动力驱动外,还会受到国家与政府的政策激励与支持[8]。
国家或政府往往会“通过权利的文化网络,利用合作性的商人团体、庙会组织、神话及大众文化的象征性资源等与乡风民俗密切相关的渠道深入下层社会,实现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深入”[9]。20 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国家更是加大投入,对其有效传承进行了各种尝试性的干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10]。在国家出台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武术就占6项,处于名录体系中的第6项:杂技与竞技类。随着后之公示,传统武术占据一部分,且名录项目改为传统体育类,并在逐渐增多。吴忠武术“何家棍”“张家枪”于十几年前被列为国家级首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发展较理想的“杨氏拳”于8年前录入第三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并为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展示技艺的机会,已有参加区级与市级乃至国家武术大会的权力与发展的机遇。
三、结语
传统武术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而传承下来,本文的宁夏传统武术的动力探究是基于调查的抽象分析,在内在动力、外来推力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武术得以传承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推动宁夏传统武术的传承动力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宁夏传统武术就是在这种“内在动力与外来推力”的结合中,共同促进地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