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21-11-21汪逸博胡月郭冬冬王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子女身体

汪逸博 胡月 郭冬冬 王斌

(1.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2.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000;3.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计,少年强则国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要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并列为考核学校的重要评价内容。”

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家庭是影响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中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与青少年期。家庭中父母亲及相关的家庭关系,对处于童年期与青少年期的中小学生的行为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父母对中小学生成长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我国的社会构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1]。如果没有家庭父母的影响,想促使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的长期改变和保持几乎是不可能的[2]。

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在我国家庭规模迅速微型化阶段(2010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09人),家庭影响因素更加凸显其效应。通过对国内外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的梳理,发现其大体上可以归为4类:家庭文化、家庭健康意识、家庭经济环境、家庭教育环境。

1 家庭文化

1.1 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是影响个人健康行为的重要社会背景,Niermann建立了两种有效测定家庭健康环境(FHC:Family health climate)的工具,通过对不同受访者的评分表明,FHC是一个家庭级变量[3]。结果证实,FHC个体的健康行为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中小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家庭的健康环境密切相关。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深远地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变迁与父母的生活方式,进而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状况带来影响。大多数家庭都是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服务,一些家长宁愿让孩子吃药,也不愿看着孩子锻炼身体“吃苦”,这样会使孩子的锻炼意识淡薄。研究显示,相较于单亲抚养或隔代抚养的子女,由直系父母抚养的子女更容易开展各项体育锻炼[4]。

1.2 亲子交流

亲子之间良好的交流机制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发展。家长不能同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关怀,会对中小学生的性格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交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子女身体活动参与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父母对子女在身体活动上的言语鼓励会促进其更加频繁地参与到身体活动中;能够进行良好家庭沟通并与父母关系融洽的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更倾向于户外活动[5]。

1.3 父母对子女时间的分配与控制

父母对子女的时间分配与控制,可以影响子女的饮食规律、营养摄入、睡眠时间、久坐时间等,为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精神与体力参加身体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有研究表明,家庭聚餐或三餐父母与子女都在一起吃饭,水果、蔬菜健康食品的摄入量会增加,甜食、零食等非健康食品的摄入量会减少[6]。此外,有研究表明,放学后父母接送,孩子的独处时间越少,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等屏幕时间越少,睡眠时间更长、睡眠质量更好[7]。高质量的睡眠有益于身体活动:一是可以促进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青少年学生长高;二是可以影响与食欲和饱腹感有关激素的分泌,降低肥胖的发生概率;三是可以降低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等负面情绪出现的可能性。

2 家庭健康意识

2.1 家庭运动氛围

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可以影响子女的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促进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的发展。家长的体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对于体育健身的意识和行动[8]。有研究指出,良好的运动氛围对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9]。家庭运动氛围越好,家庭成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越强,参与体育运动的意向就越高,体育运动参与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2.2 父母的体育与健康行为

父母的体育健康与行为有利于培养子女的体育锻炼兴趣和运动习惯形成等,提高体质健康水平。Kalakanis在其研究中指出,家长的身体活动水平对子女的身体活动具有直接影响,一般呈正相关关系[10]。父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其孩子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反之,如果家长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那么其孩子也对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不大[11]。父母的模范作用对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有着积极影响[1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子女最初的学习往往来自于模仿,父母便是子女进行模仿的第一个对象[13]。家长要有榜样意识,孩子是否愿意锻炼与家长是否有锻炼的习惯、家长是否陪孩子一起锻炼、家长是否指导孩子锻炼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表明,家长的体育运动参与行为、实际锻炼行为和体育与健康观念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促进中小学生的运动内部动机[14]。对我国主要城市的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探究发现,缺乏体育运动兴趣的家长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上很难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15]。家长能否陪伴子女以家庭为单位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是影响子女自主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16]。

2.3 父母的体育与健康意识

父母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可以促进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和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和教育实践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表示,学生身体活动是建立在家庭对于体育与健康的认知之上,中小学生在家庭的时间是相对较长的,家庭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可以影响子女。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有效的身体活动塑造的健康体魄才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17]。父母对于体育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健康意识越强烈,越有助于引导子女开展有效的身体活动。

3 家庭经济环境

3.1 家庭经济状况

体育运动、身体健康是在满足了温饱需求,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候,才为人们所考虑和重视。参加体育运动、购买体育装备、聘请体育教练等都需要金钱支持。有研究表示,富裕或清贫家庭的少年参与体育相对更多[18]。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优越的经济条件对少年参与身体活动有积极影响,多参与相对高雅、热门、花费较高的运动。而在经济上清贫的家庭,因为没有高科技的娱乐活动,可能还必须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或通过简易的体育游戏来娱乐[19]。

3.2 家庭的支持

家庭的经济支持,如对孩子去收费场(馆)锻炼进行支持、对孩子参加体育辅导班进行支持、对孩子购买体育用品进行支持等,可以提高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许欣等采用相关家庭支持量表,研究了家庭支持程度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双向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与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积极相关[20]。家庭对于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支持态度和行动直接地影响孩子的体育锻炼行为[21],中小学生与家庭父母之间始终都发生着这种互动,进而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和意识。家长的鼓励与支持对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非常重要,且实施体育运动的前提是需要经济的支持[22]。

4 家庭教育环境

4.1 父母的教育理念

父母的教育理念,如健康教育、身体发展规划等可以影响中小学生身体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根深蒂固。有研究表明,不良的教育理念导致学习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健康[23]。在对中小学生的培养中,不能完全把钱都花在学习等静坐的课外辅导班中,也要有适当的课外身体活动。高考制度、应试教育,特别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引发大家竞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中国中小学生稚嫩的肩膀承载了来自社会、家庭无比巨大的期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家长感受到社会与生活的压力,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很多家长没有把孩子身体的长远发展与规划孩子学习同等看待,家长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中小学生身体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24]。在这样的学生家长引导下,中小学生一门心思只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身体活动,久而久之,体质健康水平就会下降。此外,研究显示,进行身体活动时可选择的运动项目多种多样,运动的同时就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与运动损伤[25],父母对子女进行体育运动时安全性的担忧也是阻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障碍之一。

4.2 家庭文化层次与父母受教育程度

家庭文化层次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影响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与膳食营养的摄入程度等,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董宏伟将家庭文化层次划分为4个层次,研究指出中小学生体育参与身体活动的认知程度与家庭文化层次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6]。父母如果缺乏营养和保健知识,错误的膳食结构,会造成中小学生的营养失衡[27]。研究指出,饮食规律可保证营养平衡,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与能量,骨质健康、内分泌协调、新陈代谢良好有益于体质健康;饮食结构合理可为正在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必需的营养;减少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有益于大大降低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28]。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能摄取家庭教育的知识就越多,父母对教育子女的行为也越科学。

4.3 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方式,如教养方式、健康意识等可以影响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强度、营养、睡眠等。有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的不同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9]。在教养方式上较为严厉权威的父母,孩子有更积极的健康行为[30]。如在体质健康指标BMI(身体质量指数)方面,有研究指出,教养方式较为严厉权威的父母子女明显不太可能超重,在权威的家庭中教养的孩子吃得更健康,身体更活跃,并与其他养育方式的孩子相比,BMI指数得分较健康[31]。同时也发现教养方式较为宽容的父母,子女的BMI指数过高[32]。此外,有研究指出,健康的错误意识与淡薄的体育氛围制约着中小学生的健康促进,错误地将健康与无疾病等同起来,生活上舍不得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包括户外活动),饮食方面也生怕孩子饥着饿着、营养不良而任其挑食、偏食,由此极易造成孩子缺乏基本的身体活动,出现身体超重或肥胖等问题[32]。

5 既往研究评述

通过对既往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发现,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课题,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学者的关注,且相关研究也渐渐趋于综合化、多元化,但是国内关于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不多。对“家庭因素与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定义,且大部分研究多是关注“学校-家庭-社区”多个层面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一体化研究,关于单一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发展缓慢,研究视角狭隘,且不同学习阶段家庭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差异,相关研究较少。

有关于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存不足:(1)理论基础薄弱,家庭影响因素与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有相关的理论联系与学科基础,目前对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分类,且评价体系未上升、深入到理论层面;(2)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目前既往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方法和手段都是基于历年国家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既往研究进行的描述性研究,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由于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展开调查,同时对家庭环境进行调查,样本量大、数据收集难,导致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6 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中可以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对质性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以此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开展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动态追踪研究。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影响因素随着子女年龄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掌握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长时间的动态追踪研究,既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也可以获得更科学、有效的实证数据。同时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还可以探寻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对各个阶段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描绘出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动态发展的全过程,增强研究的实用性。今后还可以考虑进行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家庭影响因素的干预实验,通过对父母进行培训,提升中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子女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Tomb-sweeping Day
我de身体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小小“运动员”
教育子女陋习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