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探究

2021-11-21闵冬梅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体验式职业技能人才

闵冬梅

亳州学院,安徽亳州 236800

引言

体验就是身体力行,思想和体会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的思维、情感通过实践达到知晓、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的个体参与性、互动交融性较强,学生能够通过体验迅速掌握操作技能,因此体验式教学得以提高与推广[2]。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体验式教学研究对象集中在医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研究内容包括体验概念,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流程等[3],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旅游管理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实践性较强的服务型人才,然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科学导致供需错位,学生就业不满意导致旅游专业人才流失。在数字化背景下,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性,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旅游素养。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 数字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特征

数字化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数字化体验式教学具备齐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体验场景,满足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以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交流、反思来获得知识、技能,数字化体验式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特征。数字化体验式教学技术依托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教学环境具有一定的真实体验环境,教学理念关注生命发展,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合作者,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学习方式是体验交流反思运用,学习效果重在能力培养。传统教学技术依托为黑板、教具,教学环境以课堂为主,理论知识占据主要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领导者和被动接受者,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课堂教学封闭性强,开放性差,学习方式重在知识的传授。

二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管理者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正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旅游业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第三产业,旅游管理人才只有熟练各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才能在社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旅游行业环境中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才能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

(一)人才供需错位,人才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产业需求

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不能满足时代要求,主要原因是人才供需错位,旅游教育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在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的倡导下,学校培养目标以一线导游员为主,学生的就业范围局限于旅游产业,由于缺乏酒店管理、空乘服务、会务服务等实操训练[4],在此领域就业的学生较少;虽然国家每年培养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但是学生的沟通能力较弱、团队精神不强、管理意识不足,旅游行业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严重[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综合性,可以胜任旅游行业的很多岗位,但是却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生源较少,学科被边缘化。

(二)双师型教师较少

师资团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有两个因素制约旅游教育质量提升,一是旅游教育起步较晚,旅游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属于“转行”或“跨行”,学历多是硕士、博士,教师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但是由于没有旅游行业的从业背景和实战经验,无法满足对技能型、操作型和战术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教师的职业技能有待提高,具有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亟需建设的。二是教师国际化程度低,旅游管理专业部分教师虽具有高学历,但大多是受到国内教育,少数是受到国际教育,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逐步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眼界和语言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具有狭隘性和滞后性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实践教学时间较短,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教育与产业脱节,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错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用性不强,教学知识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知识,仅有个别课程如《餐饮服务管理》《导游业务》等课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其他课程多为理论教学;每学期的专业见习机会少,时间短,多为形式化流程;顶岗实习具有滞后性,实习多放在第七学期,前期实践机会和时间少,导致后期顶岗实习时学生操作技能较差,积极主动性不高。二是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应付考试中心,同样的问题体验感也不同,教学活动中的小组成员讨论、角色扮演活动不足,旅游行业的实践课程更少,过分依赖课堂教学导致无法满足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一)管理因素

学校的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教学的宏观管理是管理层对学校的管理,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管理理念,包括倡导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引导的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办学定位,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等。教学的微观管理是教师采用积极的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维持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对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

(二)环境因素

学校的教学环境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学设施设备,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获得职业技能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建造高度仿真的中西餐模拟实训室,3D导游实训室,前厅和客房实训室都为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支撑学习过程的场所和学习资源。非物质环境相比于物质环境,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大,良好的学习氛围,友善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非物质环境是学习环境的核心,体验式教学通过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协作,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学生因素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是影响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通过体验式学习不断得以提升,为专业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对旅游专业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就会在体验式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践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就会提高。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业能推动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教师因素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从不断的灌输知识转向根据课程任务,创设体验环境,指导学生去体验学习,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更高。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多采用可视、可听和可感的多媒体以及仿真模拟实训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做示范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业要熟练的操作各种软件,带领学生去感知知识,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者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践经验,更要具备设计教学场景,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能力。

四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运用信息化的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行业需求,注重人才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与社会需求契合,人才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学校应遵循应用型专业标准,突出应用型特性,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地方发展。根据岗位需求,对旅游市场人才细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营销、餐饮管理、酒店管理等6大需求人才,按照教室—实训基地循序渐进地予以培养。不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洛桑酒店培养高级管理者,美国康奈尔大学培养全球领袖,密西根大学培养科研教育带头人,休斯顿培养行业精英。高校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管理好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师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对实施体验式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学校可根据专业岗位需求,一方面要“引进来”,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聘请旅行社、酒店、文化和旅游局的经理作为外聘教师,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定期为学生开展专业见习,实训课程和专业讲座等,既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开阔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定期送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改变现有教师的知识水平,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增加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而且提高自身职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在职进修等活动,将教学与人才需求接轨,达到优化教师结构的目的,实现校企间的无缝对接。

(三)利用景区仿真软件创设学习情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教学,Google Earth 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都可为学生提供逼真有效的导游工作情境作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各种旅游APP等途径模拟体验风景名胜区,软件公司开发的西湖景区游览仿真软件创设了三维虚拟环境[6],是采用先进的人机交互达到教学目标,老师对VR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操作,软件再现了断桥残雪、白堤、三潭印月、雷峰塔等西湖美景,学生在对景区进行讲解时,系统可对学生讲解内容、音量语速等提出修改意见,师生互动过程被录制可存入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创设体验场景和实操作机会[7],仿真软件趣味性较强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四)创新教学模式

要创新旅游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落实体验式教学,要关注不同学习者的个体感受,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根据参考文献,具体采纳的教学模式如下。一是主题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际开展的主题课堂,比如《导游业务》中可开展接待主题,地陪主题,全陪主题,处理投诉纠纷主题等;案例式教学可根据行业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场景,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讨论式教学即分组对某一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通过交流和思想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情感的沟通,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项目教学可让学生设计关于旅游的调查问卷,分析和解决旅游行业面临的问题,比如通过问卷调研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和影响因素,进行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五 结语

本文分析数字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特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人才供需错位,双师型教师较少,实践教学具有狭隘性和滞后性,然后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运用信息化的路径,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猜你喜欢

体验式职业技能人才
人才云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