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路径

2021-11-21葛华年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葛华年

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 211100

引言

南京曾经是六朝胜地,也是十朝古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十分著名的城市。南京市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孕育着华夏文明。南京市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民俗文化区,因为其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社会形态、人口结构等条件形成了特殊的金陵古都民俗旅游资源。南京民俗旅游资源是一种无形文化,它的价值对现代旅游资源十分重要。

一 资源概况分析

南京旅游资源凭借自身鲜明的文化性、地方性、民族性支撑着南京旅游文化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简单来说就是以旅游区域特色,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能够以神秘而又质朴的魅力成为当下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消费方式,被地区政府与旅游公司开发,通过经济效益与资源开发形成旅游形式。通过南京民俗旅游地理位置与表现形成分析来看,其位于平原地区,以天下文枢包围下的南京在开发资源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民间艺术与社会生活两种类型,而浓郁的历史文化又可将其分为博物馆型与名人故居型。南京市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必须要重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1]。因此,本文对南京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二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包含商业民俗文化、耕耘民俗文化、饮食民俗文化、服饰民俗文化、礼仪民俗文化等,本文根据民俗旅游形式从五个方面论述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

(一)社会生活

民俗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文化或者民间民俗文化,它的主要表达载体为人类在社会生活或者人民日常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风格迥异、多彩多姿的文化形式,主要体现在礼仪礼俗、生产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与语言文化等,是这个区域所产生的独特表征[2]。

(二)民间艺术

在我国著名历史城市南京的民间艺术中,存在许多土生土长、异彩纷呈以及兼收并蓄的艺术文化活动,比如闻名于海内外的南京工艺三宝、秦淮民俗、金陵的折扇艺术、南京的天鹅绒艺术以及众多书画、舞蹈、戏曲、音乐等。

(三)民间节日

南京人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特色节日活动。包括各种农事节日、纪念节日、祭祀节日等。比如南京的白马桃花风筝艺术节、国际梅花节、森林节、葡萄节、西瓜节、雨花石艺术节、灵谷桂花节等著名的南京特色艺术节[3]。

(四)名人故居

南京城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比如王安石、郑和、吴敬梓、曹雪芹、孙中山、陶行知、谢安、徐达,都和南京这个城市有不解之缘。因此,现在各种名人纪念博物馆名人书画展览馆名人故居,成为展示南京市优秀文化的根据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艺术教育的文化旅游基地。

(五)博物馆

展示南京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场所就是民俗博物馆,大量其他种类的纪念馆,博物馆都通过民俗文化的方式进行展现,比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4]。

三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民俗街式

开发南京民俗街主要为民俗街的再造模式,主要通过原生传统生活方式进行,比如礼仪、饮食、服饰、生产方式等民俗文化为再造的基础,选择具有旅游价值的民俗资源,可以以开发民俗产品的方式吸引游客。比如之前在周边县城里选择开发的瑶宕村、江心洲、傅家边等自然资源较好的村庄建设成为农家乐,并利用这种区域的特色发展民族文化资源,比如南京老城几个文化博物馆,如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莫愁湖公园、南京民俗博物馆寻找旅游线路,此外,南京城还具有中华织锦的观光旅游区,这条街是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织锦购物旅游街道[5]。

(二)民俗园式

民俗园是旅游公园的一种新型民俗旅游模式,这种民族园建造于旅游景观中,将某一个历史阶段或某一个时期的民俗文化通过一定的风格和特定的种类,加之其他的旅游建设,突出表现此区域内的民俗文化,优点在于能够将各种民俗事件缩小在特定的空间及时间内向游客进行展示,游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观赏整个关于此区域内的特色旅游资源以及文化,能够大大满足游客的需求。但是民俗园是人工短期内建造的,并且只提供为旅游专用,它的前期筹备与后期经营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而且这种公园类型的旅游形式在国内发展非常不成熟,其他城市都存在资源开发失败的情况。所以开发民俗园的方式需要谨慎。现阶段南京对这项民俗旅游资源还未进行过多开发,未来可以重点考虑在南京市部分遗址上建设遗址公园。

这种方式娱乐性较好,影响比较广泛,内容多,传播性强,容易吸引旅游者的兴趣。传统民间节日不仅能够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与风俗民情,其娱乐性与社交性也为游客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体验感受。

(三)民俗博物馆式

民俗博物馆是用来收藏某种特殊文物为主要的民俗博物机构,游客在民俗博物馆展览过程,能够有针对性地详细了解南京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知识。南京各种纪念馆与博物馆民俗资源优厚,旅游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这种形式和参与性动态性强的民俗村落,与节日庆祝活动相比较来看,民俗博物馆是通过静态的方式呈现民俗文化的。所以与旅游相结合的民俗博物馆,应该打破传统博物馆单一性的缺点,根据市场需求的经营原则和其他文化设备相结合,开发出多姿多彩的娱乐旅游活动。此外,民俗博物馆的发展过程还需与多功能文化机构,电子信息设备,互联网技术等设施相结合,运用新型的展览方式给游客创造出更多生动仿真的动画成效,提高民族博物馆旅游的趣味性与娱乐性。

四 南京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民俗旅游的关键工作是在保护南京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旅游景观,因此,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就是此区域的完整保护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作为南京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应用区域内的民俗风情,带动人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各种民族文化推动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民俗旅游,不仅能够显示中华民族的特色,还能够对南京村镇的经济水平提升起到较大影响作用。如果无法构建一个优良的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环境,不仅会给南京民俗旅游造成阻碍,还严重影响着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设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

无论是从历史民俗文化群落遗址或者是新开发创造的旅游资源来说,都需要做好资源防范性的措施。只有保护好民族文化,才能够为南京旅游行业带来持续性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管理机构,并不定时对遗址建筑物资源设施进行持续有效的保护工作,在旅游经济提升的同时,需要维护好这些旅游资源的本来面貌[6]。

旅游企业应根据景观地区各种现状,并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与标准,健全并完善旅游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把控旅游设施、资源开发进度、开发质量等重要关口。关于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主要措施:第一,应及时做好资源开发项目审批工作,与旅游资源现场相结合,对开发工程实施可行性评估方案,未经批准的开发工程绝不允许私自开发;第二,应当设置专业部门与管理机构,结合区域民俗文化管理需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准确落实保护管理工作,加大保护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及时处理资源开发中的隐患与环境质量问题。

(二)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修缮与复原

部分民俗资源建设是通过原始旅游场所改造的,其能够满足功能与安全性能的需求,但是其外观存在缺陷,从而影响景观良好的观感。此类现象对景观采取局部的修补与表层翻新是十分经济且有效的选择。如选择木质材料、石材、涂料,对艺术品进行打磨、补色、边角修补,对瓷砖做一些修补等。当前,景观的再造技术已经存在大量成熟的工艺,伴随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出,景观施工改造技术将会日益完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主体结构的需求,因此,景观施工部门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与建筑物、绿地、植物等使用要求,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再次建造。

(三)重视民俗旅游资源自然发展

与周围资源环境与条件相联系,从南京市发展战略与旅游资源上进行精心设计,处理好旅游自然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重视资源的自我调节,真正实现民俗自然资源的保护。

自然界有着自己本身的更新规律和善变,同时具有偌大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维持的能力,利用自然带来的能量打造绿地生态系统的重生和恢复,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的产生,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加场地、自我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可持续方法都成为现代化旅游资源设计和生态设计相融洽的范例。

再利用原则主要包括缩减使用、再利用及再生等方式所进行。首先,减缩使用。减少对可生和非可生和建筑材料使用;其次,再利用。在符合工程的要求下对基地仅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反复利用;最后,再生。利用合理的资源与回收材料,建立起绿地植物回收站,利用一切可再生能源和有关物种。在景观建设经常在确定的场所进行,人们的正常活动一定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干扰,建设工程会把生态建设噪音的干扰降到最少,努力改善建设方法促进自然界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反复利用,保护场地和自然过程的原生态局面,增加自然生物的多种可能性。

(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上,政府部门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待,推动民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制定详细科学的资源开发保护规划。政府在对南京市大大小小的民俗旅游场所建设过程,需要与当地群众、开发商、经营商搞好关系,并且适当地给出正确的政策指导意见,构建规范的旅游资源开发法律法规。而且还要建立旅游市场监察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旅游监管政策,提高南京市的旅游综合管理水平,保证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完美发展。

(五)树立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旅游接待区域需要培养当地人民以及游客保护民族文化的自律与自觉意识。首先要进行的是做好思想工作,让当地群众及游客都了解保护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益与价值,培养旅游者爱护民俗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第二,应该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同时将当地政府,旅游公司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纳入考虑范围内,还需要让南京市的人民群众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获得真正的经济利益,在此过程中,将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变成具体实践。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应该正确引导当地群众与旅游者避免出现文化同化现象。对于外来文化的打击,一方面需要遵循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规律,应该真正尊重此区域内的群众,激发他们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意愿,此外,还需要正确引导当地群众的保护意识与自身行为。

(六)引导开发商和游客尊重当地风俗

旅游人员以及旅游经营的公司应该具有文化认同意识。旅游开发商必须要清晰了解自身的地位,将当地民众视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真正主人,旅游开发经营商只是帮助当地群众完成这一开发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俗文化沟通,真正从情感上认识民俗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够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对其进行真正的保护,并把民俗文化的不良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实现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旅游者的素质,这样一来,在大量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游客若具有优良的个人素质,就能够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抵制不正当的旅游娱乐,在一定程度上,游客的需求是造成旅游区域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的意向。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提升游客的个人素养,才可以更好地开发与保护南京区域民俗旅游资源。

五 结语

一个具备完整经济效益的旅游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需要长期不间断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旅游区域,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各个城市的共识。作为南京旅游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城市中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环境功能,为当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旅游环境。为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开发保护南京民俗旅游资源,南京各级政府、旅游地居民、旅游者及开发经营者等都责无旁贷,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