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探讨
2021-11-21安吉良
安吉良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从本质上看,它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德和性格,它来源于生活之中,服务于生活之中,通过浅显易懂的生活案例塑造学生的德育观念和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教师若想利用生活化教学来进行知识传授,需要找准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衔接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优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进而促进教学有效性地提升和强化。
一、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就必须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阶段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实际,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找准生活和教学当中相联系的教学点,然后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与学生适配性较高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融入生活化教学当中,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关于“父母之爱”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感恩父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班级当中开展主题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来唤醒学生心中的感恩之情。在这种主题讨论会当中,学生不同意见的碰撞能够让教师找到更多引入教学内容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化回忆找到知识的切入点来发散教学内容。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时的感人故事和情节,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进而塑造学生的德育观念和道德核心素养,这对学生的三观塑成和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想要透过生活化视角完成知识渗透,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和视线倾注在与生活相联系的元素之上。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来理解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扩充教学资源,通过生活化资源引入加上教师的讲解来提升教学的宏观性,将问题带入学生熟悉的场景当中,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和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关于交通规则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策略来进行知识渗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上下学的时候,过马路的时候怎样去判断自己能不能走呢?”,这时学生会回答“看红绿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话为出发点去渗透教学内容:“没错,看红绿灯。红绿灯作为交通指示灯,起到了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人们会根据红绿灯的提示去遵守交通规则,有条理地进行交通活动。接下来我们来观察一幅图片,看看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怎样。”,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副因为闯红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学生能够看到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导入加上生活化的实际案例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规则之于生活的作用,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交通安全标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强化。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要想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来进行品德与社会相关知识的渗透,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还需要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重视且肯定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更加有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意见表达当中看到学生思维当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发现自己教学当中存在的短板。其次,教师也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抛弃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尽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探索,可以以生生互动为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意见交换,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促进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最后,教师还应当在课后去布置一些带有实践意义的课后作业,通过一些课外调查、社会实践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当中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找准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与生活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优化学生的学习理解,让学生的德育观念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强化,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