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手工制作 助力数学教学

2021-11-21张春健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圆锥手工数学知识

张春健

手工制作是激发儿童想象力,锻炼和提高儿童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有效教学。借助《劳动与技术》中手工制作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可以促使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手工制作助力数学教学呢?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关注综合性能力培养的课程,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的重要时期。过去,在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习惯让学生机械地记概念和公式,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喜欢借助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新课标认为,真正有效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应该以活动教学为主,给学生提供做、学的机会。《劳动与技术》中手工制作可以为学生做、学提供活动空间,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交往互动,让学生共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手工制作,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用能力并重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劳动与技术》中手工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和数学素养。如在学习“班级联欢会”一课时,在学生制定好班级联欢会活动方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活动需要,结合《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制作兔子灯,纸花,用来布置会场,或者制作活动所需的奖品。在制作兔子灯时,需要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组讨论兔子灯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合作,用扎、糊、饰的方法,将竹篾扎成兔子骨架,用轮子、蜡烛、彩纸美化装饰兔子灯,并鼓励学生在合作时大胆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二、关注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局限于课堂上。因为数学知识如果仅仅停留于书本上,那它就是枯燥无用的。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手工活动,其目的是以活动为媒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培养他们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要想让《劳动与技术》中手工制作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关注手工制作过程,找准数学知识学、用与手工制作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增强表象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劳动与技术》中的“纸盒”手工制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手工制作前,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四边形知识和纸盒制作方法,制定纸盒手工制作计划,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明确制作步骤,以锻炼学生的情境记忆和想象力。然后,在手工制作中,让学生思考相关步骤(画、做、剪、拼)是否可以调整顺序,并让学生关注相关的知识点,如什么样的平面图样才能做出一个长方体,把握平行是四边形的特征,运用辅助性材料去制作纸盒。这样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启发学生的智慧。

三、利用手工作品,促使学生思考和想象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中许多多枯燥、复杂的知识都被现代性、实用性的知识所取代。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仅安排有数与代数的知识,还包含有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小学生现实世界中可能用到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几乎都有涉及,这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小学生还缺少空间观念,他们的想象力也较弱,要想让学生了解客观、抽象物体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困难。手工制作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进行几何、数理思维和想象提供了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巧用手工制作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体会空间、知识的联系,空间与空间转换的可能性。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圆锥的侧面有何特点,认知圆锥上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将彩纸剪成大小合适的扇形,让学生动手将扇形变成圆锥,并想象利用拓展工具、辅助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折扇的造型。在学生制作好折扇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圆锥的高与折扇的边长是否相同,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成果。这样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拓展和深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猜你喜欢

圆锥手工数学知识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包圆锥粽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手工剪纸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