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策略

2021-11-21黄莺莺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作文

黄莺莺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想要写出富有美感、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首先需要具有丰富的阅读量,储备足够的知识,积淀并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对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需要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让他们在学会阅读的同时,理解应该怎样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读写结合教学意识,致力于进一步拓宽阅读空间、创造写作机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读写学习氛围

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来说,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工具,在学生阅读或写作的过程中,播放与主题意境相统一的音乐,呈现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的画面,让他们在视听感官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搭建真实的写的空间,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写出更真实、更有可读性的文章[1]。再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素材,打造书香教室,在每一本书里都夹上阅读卡片,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将自己的收获书写下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有意营造全员参与课外阅读的氛围,利用分享促进书写和表达,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挖掘教材并广泛搜集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教材中挖掘阅读和写作素材,并搜集更多的辅助资源,扩大读和写的空间[2]。

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描写,将其定位在“风景”和“游记”两个主题上,引导学生练习相关主题的写作。同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大量与海上日出有关的图片,或其他优美风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如果自己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如此,利用图片和视频,构建最真实的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文章,激发练笔的积极性。借助丰富的素材,为写创造更多可能,深化写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读写结合的活动

在过往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写作训练视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课程后,围绕主题内容展开书写。学生很容易在凑字数的想法下,用大量的文字分析或模仿文本词句,导致写作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读写结合的教学顺序,先安排写作任务,再开设阅读课程[3]。

例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猫》一课之前,先布置“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宠物或其他感兴趣的小动物,构思文章。紧接着,利用课前二十分钟,组织学生在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体创作。此时,学生就会充分调动自己观察小动物的经验和情感展开创作。在书写结束后,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以“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讲述自己和猫之间的故事的”的描述,将他们带到阅读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做写作准备时积累的经验,独立阅读并分析文章,感受作者在作文技巧、叙事手法上与自己的异同之处,在取长补短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经验的指导下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

四、大量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可以将文字重写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起点,以基于科学性原则编撰的教材为载体,带领学生重写文本内容。此时,教师有两种选择,并且需要注意选择的递进关系。首先,选择内容合适且篇幅适中的文章,以富有趣味的主题故事和四百字左右的文章为宜,让学生先放声朗读,整体感知,再抄写文章,让他们在抄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获得写的能力、提高写的速度。紧接着,根据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求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行围绕该主题改写或续写故事,在训练写作思维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组织他们将故事用口头语言讲出来,从而训练语言技能。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均是不容忽视的,读写结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结构、行文技巧的分析,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并将自己对作文立意、表达的理解,迁移到阅读活动中,提高理解文章情感、分析价值态度、捕捉核心思想的能力,从而同步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优化语文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一定要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挖掘丰富的读写资源,在读的过程中融入写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教育教学手段,创建良好的读写环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作文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