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
2021-11-21葛卫兵
葛卫兵
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歌唱教学,而是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尤为重要,通过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艺术,同时对教师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
一、细心聆听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和感受音乐,需要学生用心聆听,使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感知音乐,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艺术魅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比如在学习“七彩桥”这部分内容中,这个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通过作品能够感受到音乐这种超越语言和国界的艺术魅力以及连接各国的桥梁作用。最开始安排的两首歌曲为《迎宾曲》和《唱着跳着走近你》,这两首歌曲主要体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程,《中国花鼓》《丝绸之路》等歌曲内容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能够体现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内涵。这些歌曲作为成长在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强的民族教育意义,同时这些内容也是我国现代发展的关键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中都能够关注到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国家发展历程和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对国家部分政策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内容过于片面。因此在第一次教学中需要先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并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容。通过在音乐中有目的的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对其中隐含的内容进行欣赏和体会,感受音乐中民族意识的表达以及与各国友谊桥梁架设的特点。而且不同题材、风格的音乐欣赏还能够感受不同的演唱情绪,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体会音乐表达的美感,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和舞蹈,展现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在感知我国繁荣昌盛以及与各国友谊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哼唱。教师可以通过边打节奏边带领学生演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体现出音乐要表达的含义。
二、结合绘画提升学生音乐形象感知
通过在音乐中融入动画内容,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情感共鸣,更深刻地感受音乐内涵,能够通过音乐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乐感,促进学生积极投入音乐艺术氛围中,使音乐感知更加具体和形象。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小学生由于各项能力发展的限制在音乐感知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具体,可以利用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感,引导学生音乐思考,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和感受。比如在学习“七色光之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绘画七彩的童年,使学生意识到七色光指的不仅是彩虹的颜色,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色彩。通过对自己多彩童年的描绘,学生能够感受到多彩的童年色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美妙的音乐中,再通过通感作用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更奇妙的感觉,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的美感。随着音乐绘画,会将画面中的韵律感跃然于纸,内化于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三、利用乐器培养学生乐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加强演绎、发声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入乐器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和尝试[2]。比如,在“丝竹流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音乐都具有一种古典美,因此在乐器的配备上也需要表现出民族古典风。比如可以采用葫芦丝乐器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葫芦丝的演绎更好地感知音乐。本身葫芦丝的独特造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葫芦丝特有的音乐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教学的美感。
四、加强小学音乐情境创设
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简单的音乐知识传授和音乐知识讲解,还需要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情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感受音乐教学氛围,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认知更生动、形象,提升音乐的吸引力。比如,在学习“幽静的山谷,来和我划船”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朋友们划船的情景,同时通过声频的方式播放音乐,学生们观看视频后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也在画面中,双臂摇着船桨,随着波浪慢慢地摇晃,并附和着音乐体会音乐的节奏,更好地感知音乐。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聆听,结合绘画教学,利用乐器以及情景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乐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音乐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