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大师工作室下的高职非遗社团课程实践研究

2021-11-21

当代旅游 2021年17期
关键词:每学期技艺社团

戴 岚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000

引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以来,非遗文化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08 年始,非遗在各级政府的牵头下进入校园,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新领地,2013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见》后,非遗课程如何纳入高校课程成为教育者共同思考的问题。综合知网已发表关于“非遗选修课程” 文献,总体上提出了思路和展望,但缺少实践研究论证。骆文婷的《基于微信的高校公共艺术“非遗”课程设计研究》一文中阐述其实践研究的过程与反思,对非遗普及具有实践意义[1]。本文则立足于解决高职非遗社团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非遗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发挥更深远的影响。

一 高职非遗社团课程价值

非遗是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一代树立民族自信的源泉,陈珊《传统手工艺资源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非遗对高职艺术教育的价值已经表述得非常清楚。非遗作为社团课程纳入学校艺术教学体系,对学校教育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2]。

所谓“社团(英文名:mass organizations),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3]。不分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从这个概念上讲,社团是个自由、开放的、不含有教育目的的合作交流团队。“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二 非遗社团课程实施措施

(一)非遗社团课程的师资配备

一是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之所以被称为非遗,是因为掌握非遗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是非遗技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许多非遗大师终其一生将技艺的高度推到一个顶峰,让人望尘莫及,所以,希望学校老师通过短时间培训达到技艺的高度是不可能的。那么,“引进来”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4]。目前,许多高职校将非遗大师请进校园,进行非遗讲座和非遗体验,这基本能满足非遗通识课程的需要,但若学校承担起非遗传承和发展策略还远远不够。非遗大师工作室的建立解决了社团课程教学场地、学生、经费等实际问题,保证师资的稳定。同时,专业工具的配备、专业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工作室前期的资金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非遗课程的持续性。从笔者多年实践来看,学校非遗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对非遗传承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锡绣工作室培养出一名非遗传承人,多名学生进入大师工作室参与非遗作品的研发,多次参加本地职教展示周活动,学生非遗作品在地方及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工作室获得的成绩促使学校成立“非遗分馆”,大大扩大的本土非遗项目在学校的推广。所以从运行成效来看,是有推广意义的。

二是艺术教师的加盟。非遗大师们技艺超群,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也非短时间能胜任,更无精力解决教学组织等各类教学事务,所以,学校艺术教师需要“融进来”。艺术教师承担课程主持工作,如:招生、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使社团课程能正常展开。另外,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能精确的理解非遗技艺的重点和难点,协助大师有效的将技艺传递给学生,在非遗大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非遗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其次能快速有效的将技艺的学习与学校艺术教育要求相融合,融入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实现工作室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尝试在已有知识经验下进行应用[5]。

(二)非遗社团课程的实施措施

非遗+社团+课程的结合方式使课程变得更加复杂,非遗技艺的特点又决定了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其课程设置方法与常规课程有较大差异。

课程招生、课程课时数及考核方法: 依托非遗工作室,每学期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招生,通过初步学习(1—2 月)确定适合学习学生名单(由于技艺学习特点,以新鲜感为出发点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坚持不住退出工作室),没有特殊情况下4年为一个学习周期(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退出工作室)。每学期根据实际人数变化调整招生数,长期稳定在20人左右。工艺大师(作为学校外聘教师)每周半天固定授课时间,计3个学时。课程实行学分化管理,每学期设置54个学时,3个学分,考核成绩由大师和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综合评定,作为选修课成绩或者奖励学分纳入学生总学分[6]。同时,为保障更多学习时间,工作室晚自习时间对学生开放。授课和学习时间的稳定、管理的规范,为传统工艺的学习提供保障。

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流动性大。按传承要求,大师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工作室的容量有一定限制。同时非遗技艺需要长时间持续的学习时间,4 年学习周期一方面有些学生有机会深入学习,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受自身或者其他因素影响而中断学习,如专业顶岗实习、技能训练和比赛、个人原因等等。教师每学期都需要对工作室流失的学生数进行补充,重新招收新成员,以保证工作室的持续稳定;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学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已有的知识架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需要教师们与大师们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确定技艺学习的难度和进度,同时推进传统技艺与创新的融合。为了确保每个学生的进步,课程内容几乎是量身定做的。这个环节是课程难度较大的地方,以锡绣为例:一幅绣稿的制作,需要教师在把握课程进程的基础上,与大师共同探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做出评估,拿出绣稿方案。再与学生协商沟通,最终确定绣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作品;尴尬的课程地位。课程一周 4 个课时一般会安排在一个半天,便于非遗大师们的管理。但课程属于社团课程,由学生自由报名,出现非遗社团课程时间段与学生原课务非自习课冲突,如专业课。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学校解决方法为有课务安排的学生上完课表课程再上非遗社团课程。这样会出现课程第 1、第2课时,学生不能全勤的现象,影响非遗课程的完整度和教学氛围,目前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较高的课程成本。非遗社团课程配备2名教师进行授课,每学期还会产生各类费用,如:大师的授课费、工作室专业制作材料费用、作品的装裱费,布展费等等,相比其他课程成本较高,所以需要学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非遗大师工作室下的非遗社团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但不管在学校发展、非遗创新、课程改革方面都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共同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充满各种可能性。在此环境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创新而获得令人惊喜的发展与收获,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学生们在课程中能将非遗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美化生活,让传统优秀文化迸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每学期技艺社团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