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2021-11-21王会萍

当代旅游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文旅旅客群众

王会萍

甘肃省民勤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甘肃武威 733399

引言

文化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标志和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要大力发展县域当地旅游产业,就需要重视当地文化的宣传和群众文化的引导,让群众文化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动力,扩展旅游文化服务的内容。且一定要重视群众文化建设,立足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要与实际脱节,打造适应于本地的文化产业链和服务流程,努力形成独属于当地的文化产业风格和特色旅游项目,立足于民族文化,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发扬。

一 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现状

(一)以群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群众文化的核心在于普遍与综合,而不是某地的村落、风景文化等文化项目。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宣传与开发的思路都仅限于对当地的名胜进行开发和宣传,而由于这种较为片面的理解和观念,使得当地政府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开发产生了不均衡的情况,对外宣传也会出现偏颇。这样就会导致旅客来到此地,宛若走马观花,仿佛只是看到了一处名胜,对当地的整体文化并没有清晰的感知。在这种不佳的文化体验下,当地旅游业当然很难吸引到回头客或者是大批新的旅客,旅游产业自然就停滞不前[1]。

(二)群众文化建设缺乏资金

在一些地区,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融资渠道、投资主体缺乏的情况,使得文化建设出现很大的资金困难。例如在许多地区开展农家乐服务,但由于资金的缺乏,农民开办农家乐的积极性不高,且档次也不高,自然也很难吸引来旅客。

(三)以群众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产业链不完整

文旅只有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出文化的力量,否则其号召力和感染力是十分有限的。而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地区,群众文化虽然传播范围广泛,且也有一定内涵,但是它没有在旅游产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两者处于脱节状态,文化并没有促进旅游产业产生完整的产业链[2]。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规模整合的概念,因此上游和下游产业无法协调,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定位错误。文化和旅游业的这种结合很难奏效。

二 县域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建设重点景区

在县域级地区中,群众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一定是当地妇孺皆知的名胜古迹。当地政府可以对这些重点景区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链条的抬高。例如甘肃省,位于偏僻的大西北,但其旅游业其实相当发达。近几年,在当地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甘肃省名胜众多的优势被放大,形成了其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力动力。例如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还有名震天下的嘉峪关、美丽的月牙泉等众多的壮丽雄伟的景点坐落于青海甘肃西北大环线上。而在一些拥有名胜群的地区,例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等地区,这种重点景区的建设就更加简单和必要。这种浑然一体的文化景区链,在生态建设和人文建设到位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就会形成一条文旅融合的优质产业链,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精品线。

(二)擦亮文化品牌

古人有言,“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物质与精神实践中得到的集成产物,每个地区一定拥有属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旅客来旅游,本质上是来感受不同地区文化的,而不是来走马观花地看一些景物。所以当地旅游产业一定要擦亮当地的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兴镇”的战略思想,制作出独特的文化产品。在县域的文旅结合过程中,要将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加以深度挖掘和升华,在利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出真正属于当地的文化品牌。同时还要打造当地文化精品,例如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根部提升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竞争力,在旅游产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让历史文化成为文旅结合的催化剂,在现实与历史两个层面形成双重效应,给旅客营造出一种文化底蕴的氛围,让旅客能够赏心悦目地漫步在历史文化之旅中[3]。

(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这句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精辟总结同样适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更加准确。对旅客来说,令人舒适的环境、令人清新的空气无疑会让人心情愉悦放松,生态环境对于旅客的旅游观感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旅游产业具有覆盖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在文旅结合的过程中,集中建设的景区以及周边的大片地区的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建设都会被有力推动,尤其在一些乡镇地区,当地的特色农业和生态防护林等环保型产业都会在这种刺激下得到发展,顺应了当今时代的环境保护的需求和号召,也带给了旅客不同的观赏体验。例如许多景点都建有“天然氧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的施行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态环境[4]。

(四)进行强势宣传

文旅结合拥有文化和旅游两个元素,而文化是需要打造和传播的,旅游是需要宣传的产业,所以文旅结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宣传。一味的闭门造车,仅醉心与产业与文化的挖掘与结合,只会形成养在深闺里的无市场旅游产业,这样很难产生旅游文化经济效益,也就难以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事实上,有许多优质的旅游景点,但它们的知名度仅局限在当地和政府范围内,在整个社会上的关注度远远达不到优质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在这种市场现状下,景点当地必须利用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大力宣传,积极搭乘周边市场的文化快车道,吸引客源。

(五)加强合作,对待群众文化求同存异

对于相邻的不同地区,在同样开发旅游产业的情况下,大家应该积极联合,实现有效对接的无障碍合作。当然,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肯定不尽相同,但是地相近、人相亲,大家的群众文化一定大同小异,为了形成特色文旅结合旅游圈,人们应该求同存异,寻求合作,签署合理协议,实现战略发展的共同目标。这样在上层达成统一的情况下,整片区域的生产要素才都会自觉流向旅游产业,有效地减轻了单一地区对旅游产业的经济投入,也会增强当地人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自信心[5]。例如,在整片旅游圈中,可以向旅客开展一卡通模式,方便旅客游行,收益大家按照提前签署的协议进行分配,实现文化元素对外共同推介,也方便给旅客完整的观赏体验。在这种方式下,整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就会快速发展,实现多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优势互补、政策互惠、利益双赢的发展格局。

三 结语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之间的碰撞日益激烈,单纯的旅游产业已经不是市场的宠儿,当地旅游产业与当地群众文化相互结合才是一条新出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体验文化的休闲式旅游正在渐渐成为现代的旅游生活方式。大家不再止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体验和文化上的熏陶,对于旅游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所以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旅游产业的文化特质飞速提升,各地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明显的转移。

在县域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中,有必要以文化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发掘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业[6],并使游客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旅行, 旅行体验的各个方面都很令人满意。

猜你喜欢

文旅旅客群众
云南:铁路圆满完成端午节旅客运输 发送旅客超96万人次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多让群众咧嘴笑
候车大厅的旅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我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