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引导机制研究
2021-11-21周文娟马丽杨鸿儒
周文娟,马丽,杨鸿儒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210088)
近年来,随着网络消费的迅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也保持着大幅度增长趋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行为方式。时代经济的飞跃式增长导致了网络消费的迅猛升级,消费渠道也逐步多元化。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改变了传统消费行为模式。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属民办性质。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186 所独立学院[2]。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缩影,如何规范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怎样引导其理性消费显得至关重要。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体态度和总体看法。其代表个人思维观念的映射,也是整个经济理论的重要部分,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以及个人的行为皆产生极大影响。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消费问题已然成了全社会着重关注的对象,因为学院的独特性,致使其迫切需要吸引更多的关注。
独立学院学生一方面由于需要父母资助完成学业,消费观念较为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刚成年,抗风险、抗压能力不足,对于生活的憧憬和消费的欲望都极其强烈。且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这都成了他们消费观念养成的特殊因素。
(二)研究意义
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会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道德素质产生深远、重要的影响[4]。
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管理模式,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文章将基于大学生的整体消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指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
为明确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研究以独立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主体样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 份,回收有效问卷580 份。结合调查问卷内容,呈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如下:
(一)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快速普及,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每年大幅度增长。目前在校的学生人群,多为“00 后”“95 后”,大学生一度被媒体称为互联网的“土著居民”,这些“土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
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对他们个人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观点都产生了影响。在20-29 岁的网民中,大学生占比为17.4%,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群体,已成为了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二)网络文化消费过度娱乐化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较好,在网络游戏充值、视频网站会员、直播间打赏主播的大学生高达78%;只有15.8%的大学生购买了文学作品、学习资料、电子数据等,网络文化消费呈过度娱乐化趋势。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诉求也较高,需采取可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其情感、物质需求,对于其生活方式而言,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网络游戏、音乐、影视等来实现情感认同和满足[5]。
(三)网络文化消费个人化特质明显
对于网络世界而言,无论是微博、抖音,还是知乎、豆瓣,大学生都能在其中创建个人的IP 文化平台,并能够与他人交流。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社群中挖掘个人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往往会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程度,在网络文化消费过程中个人化特质明显。
(四)对网络文化消费缺乏明确认知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生活俨然已成为个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果受到的网络诱惑过多,将导致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融入真实的世界,进而受到网络文化消费的影响,导致个人阅历和思维判断缺失,不能明辨是非。
当前,由于网络监管的不足以及大学生消费欲望的升级,易导致大学生受网贷平台的影响,产生不理智的网络文化消费现象,对学习、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正向发展举措
(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互联网企业担当社会责任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购俨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消费兴趣和动力也日益高涨。网络文化消费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网络购物以及个人的社交需求都产生了更高的诉求。如何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6]。
相关部门应加强整个网络文化的产业链监管,需要在资金和政策两方面加强对于网络企业运营体系的监管。在为社会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基础上,推进整个文化企业产品的发展升级[7]。相关部门要完善整个网络服务的优良体系,提高网络市场的文明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引导网络文化有序发展,根据相关的法律手段和完整的自身监管机制,规范整个网络社会的生态环境。
唯有制定出完善的程度高的监管机制,才能够让整个网络环境更加健康合理的有序运营,为全体公民和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资源,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做到健康上网、理性购物。
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高速迭代进阶,已经将互联网文化深深融入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企业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层面,维护好整个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务必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行为负责,着力开发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坚决抵制错误的、负面的网络文化产品,维护好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风气。
(二)规范网络文化作品,传播正向价值观
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正向发展,必须要从网络文化产品入手,确保网络文化产品能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网络文化产品以开放性的传播方式和快速更新迭代的模式,引领着整个网络文化消费的大范围传播,一些网络文化作品经常成为大学生追捧的对象。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文化作品具有典型的双面性,既能正向引导大学生群体发挥网络文化创造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能引发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迷失,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规范网络文化作品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亟须加强正向的引领,规范网络文化作品的发展,实现网络文化消费从娱乐至上到传播正确价值观的转变。
(三)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引导上,应结合时代的发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征,在网络文化消费教育上,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
对于高校的环境而言,需要加强自身优势,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维逻辑和理性思考模式。高校要在关心大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个人健康消费价值观的培养[8]。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在网络世界中创设一种积极态度,做到理性消费。
对于当下的网络而言,各种短视频和消费软件层出不穷,多样化的文化样态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文化、物质文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9]。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当中引导学生形成真正符合自己的审美品位和价值观,都是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改变学生非理性、过度娱乐化的消费,使其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四、结论
网络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方式,对大学生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0]。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因个人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仍潜藏着许多问题,亟须多方协同合作,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11]。目前,大学生消费问题成为当下焦聚的热门话题,使得高校的素质教育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尤其是对独立学院而言[12]。这就需要大学生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的通力协作。
对此,相关部门须加强监管,互联网企业担当社会责任;规范网络文化产品,使之传播正向价值观;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正向发展,只有社会各界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方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个人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