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21-11-21张小川陈国敏周密陈园园李佳蔚

广西农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译员英语翻译广西

张小川 陈国敏 周密 陈园园 李佳蔚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语言是对外合作交流的一种重要的交流与互动的工具,而英语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成为了广西面向东盟开展农业合作最重要的语言媒介。对外合作中的农业英语翻译,兼有外事、农业、英语等3 门学科的特点,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相比,农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在专业性、信息表达、信息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近年来,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广西农业对外投资聚集并深耕东盟,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随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广西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西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18 年,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29.3 亿美元,广西备案登记的“走出去”农业企业达102家,排全国第11位,协议投资金额31.4亿美元,投资流量排全国第4位[1],因此,农业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

译员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沟通者,还是信息传递者,更是实践工作者[2]。文章以面向东盟的农业对外合作项目管理、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农业英语翻译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农业英语翻译的主要经验;通过访谈调查法对负责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政府部门管理者、“走出去”农业企业负责人、译员、国外合作方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总结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服务于中国—东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现状

1.1 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和澜沧江—湄公河农业合作广西分中心等国家级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永久落户广西,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和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已连续举办4 届,“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已连续举办3 届,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已开展面向东盟的农业技术培训42 期、培训学员1493 人次;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交流,先后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建成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等项目,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规划、高层会谈等,多以中英文对照翻译,并且,合作的平台、项目等又多以农业方面为重,因此,农业英语翻译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广西农业部门贯彻落实“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的要求,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大农业项目推介和精准招商[3]。农业企业在“走出去”的推动下,对外合作活动也逐渐增多,从高层会议、论坛的同声传译,到工作会谈中的交替传译,再到日常工作所需文件、合同等的笔译,可见,农业英语翻译工作为农业对外合作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沟通交流媒介。

1.2 人才培养得到重视

广西农业部门多次选派英语人才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农业外交官储备人才培训,纳入农业农村部外事外经人才储备库重点培养,同时选派英语人才担任农业对外合作项目或援外农业项目的翻译工作。区内部分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培养的翻译专业研究生中,部分学生的研究方向便是农业英语翻译,如广西大学的《中国援建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翻译报告》,对援外农业英语翻译进行研究。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定位与优势,每年也分批次组织校内英语教师参与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等农业对外合作活动的翻译工作,如2019年就派出了25名英语教师参与农业对外合作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已逐步培养出一支可以胜任涉农外事接待的农业英语翻译工作专业队伍。

1.3 实践性特征明显

一些英语单词在不同场景、不同专业当中解释有所不同,农业英语翻译当中很多单词和语句都出现了专业交叉的情况。农业英语翻译较为缺乏专门针对农业英语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工具书的编辑,需要译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自我提高,除了要达到“信、达、雅”的基本要求外,更要能够在实际中管用。例如,“milking”在农业当中将其翻译成为“灌浆”的意思,但是在畜牧业当中就被称之为“产奶”;如提到肥料时,人们最先想到的英文单词可能是“fertilizer”,但是肥料可以根据施用的方式或者时间在农业英语中有多种表达:例如积肥为“Manure accumulation”,基肥为“Basal fertilizer”,农家肥为“Farm compost”,追肥为“Top dressing”等,因此,普通的英语专业工作者如尚未累积一定的农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时较难胜任农业英语翻译工作,即使已经从事农业英语翻译工作者,依旧需要通过不断实践进行农业英语词汇和农业英语翻译技巧积累。

广西农业生产主要以甘蔗、桑蚕、木薯、火龙果、柑橘等为主,其农业对外合作呈现出与东盟国家相似的特点。在进行面向东盟的农业对外合作英语翻译中,译员应该首先熟悉广西农业和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特点,如进行“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的翻译时,译员应该首先全面了解广西面向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招商、投资的农业项目的基本情况,并熟悉其中涉及的关键的专业词汇,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

在农业对外合作项目中,中方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合作对象国培训农业人才,往往实地作业,手把手地教授。在工作中,大多数译员既要进行文书材料笔译,又要兼顾会议洽谈、报告演讲、媒体采访、培训授课、农业生产活动现场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交流等各类环境的口译工作,时刻需要面对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官员、农业企业员工、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译员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人群,采用不同的语体、语速、音量和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农业英语翻译尤其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时,更加突出其实践性特征。

2 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受到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农业合作的区域性等因素的影响,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是随着沟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随意地套用翻译公式,要与农业需求相符合。目前,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存在以下问题:

2.1 农业专业术语翻译难度较大,译员缺乏农业专业知识

农业对外合作,既包括商业性的对外农业产品、技术、服务贸易及投资,也包括非营利性的对外农业技术、产业信息交流及培训咨询活动。由于农业专业术语存在专业性强、派生词多、合成词多、缩略词多、新词汇不断涌现等特点[4],具体到一些技术性的会谈或者农业生产交流,翻译难度就增加。例如火龙果,其作为广西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深受东盟国家欢迎,很多东盟国家政府官员到广西考察、调研火龙果种植,在一些诸如立柱搭架、基肥施用、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农业专有名词翻译时,如译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翻译可能会词不达意。目前真正全职从事农业英语翻译的人员很少,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等国家级论坛的同声传译大多是从北京或广东的翻译公司请来的,他们没有农业背景,对广西农业也不够了解,也不熟悉农业英语翻译工作,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境)外的农业合作项目或者“走出去”农业企业通常聘请了自己的翻译团队,这些译员有些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有些为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农业专业毕业生,大多数译员缺乏农业生产常识,没有掌握农业专业的词汇,造成翻译过程中易出现用词不准、用词不当,妨碍信息的即时、准确传达。

从事农业英语翻译的译员不但要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生产知识,还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决定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农业对外合作工作的成效。

2.2 合作对象为非英语母语国家

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主要合作对象为东盟国家,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这些合作对象国大多为非英语母语国家,英语不是这些国家的第一语言,民众掌握英语的程度深浅不一。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特别是多边合作的项目,虽然对象国大多是非英语母语国家,但是大多是采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不同国家英语水平不一,同一国家不同民众的的英语水平也不一,所以即使译员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听者也有可能不能完整、准确地接收信息,因此,翻译、沟通、相互理解的难度更大。

2.3 可获取的翻译参考资料有限

一方面,是语言空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民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不存在的,那么语言就有可能出现空缺现象[5]。在广西农业对外合作中,也会出现语言空缺现象,如一些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或农业生产工具可能在东盟国家不存在,或者东盟某国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工具在广西也不存在。另一方面,专门的农业英语术语词典等工具书非常少,特别是广西特色农业英语术语库尚未建设,在准备翻译工作中可查阅的材料有限。第三方面,虽然可以在互联网获取一些相关国家的农业概况,但是详尽的数据较难获得。

2.4 翻译的时效性不够

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在口译方面现场就要完成翻译工作,笔译也是任务重而时间紧。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的时效性明显不够,如一些高层论坛或会议的材料,一般在开会前一天才能发布,材料动辄几百页,如果不及时翻译,就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此外,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通常还需要在“中文—英文—东盟国家语言”之间转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翻译的时效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农业英语翻译队伍建设

3.1.1 政府层面 农业部门应统筹农业英语翻译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通过进修学习、举办培训班、选派英语人才到国外农业合作项目任职、公开招募农业外事活动译员、建设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库等方式,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组建专业的农业英语翻译人才队伍。

3.1.2 高校层面 高校可以在英语语言文学或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中,开设农业英语翻译方向,培养专门人才;也可以通过“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农科专业学生+英语+翻译”或“英语专业学生+农业+翻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农业英语翻译复合型人才。

3.1.3 “走出去”农业企业方面 企业应尊重翻译人才,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区域、重点领域、业务范畴等情况,招聘相应的翻译人才,并给翻译人才提供自我提升的途径,给予翻译人才升职加薪的空间,培养稳定的农业英语翻译团队。

3.1.4 译员自身层面 译员应该在实践中积累农业英语词汇和翻译技巧,因为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需要译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翻译经验、积累农业专业术语、提炼翻译技巧,进而使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得心应手。

3.2 强化农业英语翻译理论研究

农业英语翻译实践性特征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农业英语翻译不需要理论支撑。农业英语翻译想要取得质的飞跃和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农业英语翻译的理论研究,形成农业英语翻译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实践。一是可以对农业英语的特征进行研究,将农业英语进行归类,深刻理解其本质,并且不断积累,使之能够灵活运用。二是可以进行农业英语翻译方法的研究,应将“信、达、雅”的基本要求和农业英语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熟练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三是可以对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对象国进行研究,深刻了解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现状,如东盟各国的农业生产情况,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

3.3 加强农业专业英语词典的编纂和术语库建设

农业英语具有专业性强、派生词多、合成词多、缩略词多、新词汇不断涌现等特点,目前有一些关于农业英语术语的词典可供参考,如2005 年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编纂的《汉英农业分类词典》。在广西农业对外合作中,需要运用与广西特色农业相关的专业术语,目前这些术语的翻译不够规范化,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请教农业专家、进行翻译实践等方式,对广西特色农业术语进行概括、梳理,对其进行标准化翻译,并将其建设成为广西特色农业英语术语库,为广西农业合作中的英语翻译提供参考。

3.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翻译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新媒介、新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翻译效率。

3.4.1 翻译软件的应用 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翻译辅助软件,不但可以解决笔译的问题,例如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等软件,还可以实现多功能视频会议、实时语音转写及翻译等功能,虽然翻译的准确度没有人工翻译高,但是可以为译员节省时间,译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辅助软件,提高翻译效率。

3.4.2 借助互联网 互联网有很多词典和资料库,例如有道词典、百度学术、百度百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内容更新速度远快于纸质词典的更新速度,翻译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

3.4.3 构建个人语料库 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个人可以自建小型语料库。译者根据农业对外合作英语翻译工作的需要,构建自建的小型语料库,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增加新的语料或者建立新的子语料库,以便于日常查询。

4 结语

面向东盟的农业合作英语翻译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快翻译队伍建设,提升翻译水平,使翻译工作服务于农业对外合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便利,为建设“一带一路”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译员英语翻译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口译趣谈
口译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