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1-11-21林铁军
林铁军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加强技术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当前阶段很多高校的产教融合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势在必行。
一、高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以及优势
(一)高校产教融合的内涵
当前,高校开始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产教融合指的是企业与学校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进行深度合作,进而实现双赢的一种教学方式,企业与高校依托于自身的优势,开发与相关专业对应的产业,让学生在对应产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企业也可通过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完成专项后备人才的储备,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产教融合的优势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在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就企业而言,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指导,能够直接收获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对口的人才;就学生而言,可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掌握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平衡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后续的学习中调整学习重心,在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但是,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然存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亟须探索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使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1]。
(二)创新知识教育模块
要在产教融合理念下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需根据自身的教育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制定对应的教材,保证教材内容可切实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其次在于更新现阶段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是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如此方可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合理应用。
丰富教材。高校部分专业受到产业实际状况与工程实践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时,高校教师应与企业技术人员就典型实践案例进行探讨,围绕其中的共性问题、核心工艺与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在实现成果转化后,将其以合理的方式融入相关教材章节,以此丰富教材内容,为相关理论提供实践数据支撑,降低相关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如此,可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度,并促进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高校还可积极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比如将平面媒体内容通过多媒体或者流媒体呈现,学生通过二维码扫描或者点击相关链接即可实现相关知识及其对应讲解内容的获取;将部分案例以动图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以此提升课堂的趣味性[2]。
改革教学手段。高校应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线上指导以及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辅助讲解,让学生同步掌握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实操;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就线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对相关知识不断论证与深化,从而彻底掌握其内涵以及应用方式;最后还可让各个小组选派人员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企业专业人员在线上对各个小组展示结果进行评价与指导,协助各个小组进行知识体系的查漏补缺,使其能够形成更加稳固的知识体系[3]。
理论实践分工协同合作。以石油工程钻井教学为例,在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后,高校可将课堂教学转移到企业钻井现场,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电动式钻井、机械式钻井、大功率钻井泵等先进设备,并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各种设备的使用方式。
科研改进技术。高校教师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两者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实现各项技术的改进,比如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担任助手的身份,全程参与项目的确立、研发与实施,项目进行中企业导师与高校导师应保持同步,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好对应的实践工作,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融合,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多维教师团队。高校应构建一支由技能导师、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组成的三维教师团队。学校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理论的讲解,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工程技术实践的教学,技能教师主要负责相关技术的现场指导工作。通过多维教师团队的组建,让学生在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得到专项指导,有利于学生更为精准地把握相关知识与技能[4]。
加强企业导师的指导工作。企业导师对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趋势有着较为全面的理解,高校可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进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习实训等多项人才培养环节,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及时补充学生课程学习中欠缺的专项技能与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实现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5]。
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校应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应分批次、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使教师的实践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熟练地运用各项实践案例来论述理论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为开拓教师国际视野,高校可加强其与外教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逐渐掌握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空间搜集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丰富自身;也可组织教师对海内外高校对应专业进行造访,实现双方的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完善提升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深化理解,将交流成果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6]。
三、结语
高校探索并实施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较大程度提升当前的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的共同发展,让学生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