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新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1-11-21孙源源倪昊翔

对外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贸国际贸易贸易

孙源源 倪昊翔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格局与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各国间博弈竞争复杂深刻,疫情暴发和逆全球化趋势相互叠加,全球与地区局势动荡,经贸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加速了全球供应链调整,加剧了大变局之“变”,使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疫情时期的全球化变局无疑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冲击”与“契机”的双重考验,同时也对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设计必须立足于当前外贸人才培养的新背景和新要求,不断探索和优化,才能培育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背景

(一)逆全球化趋势及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逆全球化趋势兴起,持续冲击着世界经济以及全球贸易增长和贸易秩序。继主流市场美国、英国、德国调整电商税费后,泰国、肯尼亚、印度等新兴市场也纷纷加强贸易保护。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也出现了新变化。欧盟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东盟与我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2020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背景下,积极推动中美谈判磋商,继续坚持和扩大贸易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加大与东盟、欧洲之间的贸易合作,成为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要求。

(二)新冠疫情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增长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全球蔓延加剧了各国政府对过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担忧。出于防控本国疫情考虑,70多个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了防疫物资的出口禁令,并积极发展本土制造,以降低外贸依存度。尤其是抗击疫情过程中,由于各国疫情形势、防控举措、产业结构、财政状况等差异,全球经贸格局以及国家间国际地位出现分化和重塑。北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遭受疫情重创,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萎缩。此外,疫情的蔓延与反复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有利土壤,一些国家借机采取过度限制措施,以强化保护“本国利益”,使得全球化发展和国际贸易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多边贸易体制将面临更大挑战,区域分工将会加速替代全球分工,成为全球经贸格局调整的重要特征[2]。

(三)RCEP签署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约占全球1/3经济体量的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形成。在疫情叠加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RCEP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有助于提振当前屡受冲击的世界经济[3]。此外,我国2013年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各领域取得明显成效,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借助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和经贸产业合作区等创新方式,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扫清了障碍,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模式和经济全球化新局面。RCEP以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为首要任务,属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五通”中的贸易畅通范畴。两者在解决经贸合作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硬环境”和跨境贸易与投资规则“软环境”问题上,恰能相得益彰、互补互促,共同助力我国“双循环”战略,并在应对逆全球化及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互联网经济和跨境电商加速发展

互联网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经济和跨境电商的蓬勃兴起。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国际合作、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为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在传统贸易下滑背景下,跨境电商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生命力,日渐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保持了年均约30%的强劲增长态势,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渗透率也逐年攀升[4]。新冠疫情在引发全球危机的同时,也孕育出新机,加速了消费渠道向线上转移以及全球产业互联网布局,跨境电商在“宅经济”需求推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随着RCEP签署,区域内国家间贸易更加便利,跨境电商交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

二、当前新背景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专业人才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培养目标必须与时代需求相契合,既要符合社会实际又要紧密结合专业。在全球化新背景下,我国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着强化“四种意识”和“五大技能”的新要求。

(一)强化主动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

首先,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求外贸从业人员要树立主动意识,包括主动探究、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等。在全球化变局时代,从事国际贸易必须认清和掌握当前国际国内经贸形势、政策变化以及贸易规则,及时关注经贸领域的热点焦点,才能审时度势、抓住或创造商机,顺利开展业务。其次,外贸从业人员需要树立大局意识,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开拓国际市场,把握全局,开展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第三,从事国际贸易必须勇于创新,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国际竞争和交易模式的变化,以积极心态和创新思维去迎接挑战与变数,化危为机,竞争制胜。第四,随着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履约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也加大,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做好事前风险预测和评估、事中以及事后风险的把控、应对与管理。

(二)提升谈判沟通、跨文化交流、分析研判、应变应对“五大技能”

1.谈判沟通能力

与外商进行谈判沟通是外贸运作必经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贸易成败的关键一环。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形势复杂,对从业人员必备的谈判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谈判沟通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达成共识,也是贸易双方利益博弈的重要过程。谈判磋商人员既要熟练掌握贸易规则、政策变化、国际惯例等多方面知识信息,还要善于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运用一定谈判策略和沟通技巧,相互博弈,争取合理权益。

2.跨文化交流能力

外贸从业人员在业务中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贸易伙伴,跨文化交流不仅是对外谈判沟通的重要前提,更是全球化时代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必然要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RCEP签署,我国外贸地区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伙伴将更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或亚太地区各类发展中国家。从业人员要想胜任业务工作,必须在熟练掌握外语的基础上,提高听、说、写、译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并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礼仪和价值观念,双方才能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信的利益共同体。

3.分析研判能力

当前贸易环境错综复杂,国际贸易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改变[5]。外贸从业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辨析环境变化带来的贸易机遇和潜在风险,具备敏锐的分析研判能力,为企业开拓市场、拓展业务、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预测和参考。

4.应变创新能力

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深度调整、国家间博弈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快速变化的贸易环境,外贸从业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必须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用开拓创新、领先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在各种变化中权衡利弊、把握先机,灵活做出应对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和壮大。

5.应对能力

全球化变局下国际贸易风险增加、壁垒频出、摩擦加剧,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对贸易摩擦、处理纠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业务中,首先要尽可能按规则行事,以减少贸易争端。当面对贸易争端时,要能整合所学知识、运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相关规则积极应对,保护和争取自身合理权益。

三、当前新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优化的具体策略

为实现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亟待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学生“四种意识、五大技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开展双语教学,强化商务沟通能力

国际贸易是涉外性专业,英语在实际业务中使用广泛,是从事外贸业务必备的交流工具。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须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合同磋商和谈判、各类单据制作、信用证审核等关键业务环节,需重在提升学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沟通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此,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从事商务工作提供重要的语言环境,积累专业术语、常用词汇和习惯表达,使学生能够读懂和通晓最新的国际惯例、政策法规,及时与国际接轨,并在运用各类外贸函电与外商磋商沟通时,能够轻松应对。

(二)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实践技能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堂教学不能够“重理论、轻实践”,而应将实验教学贯穿始终,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具体而言,应在课时规划上增加课程中实验教学比例,优化课程设计。教学中可以借助模拟实验等手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引入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和资源平台,让学生在仿真贸易环境下开展实践操作,完成从交易准备、贸易磋商到订约、履约在内的闭环实验。学生通过进出口商不同角色扮演,可以亲身体验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竞争和合作的实战过程,并在开放互动的模拟操作中“试错—反思—总结”,动态成长。实验教学能够训练学生“融会贯通”“学用结合”,提升独立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互换以及教师对贸易环境的宏观调控(如市价调整、汇率变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局思维、风险意识及应变应对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中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开展案例教学。在各章的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引入环环相扣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充分交流。通过案例应用,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导、教师辅导”,学生“接纳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外贸综合技能

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能突出学生主体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及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6]。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积极开展国际贸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从训练基本技能的传统实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跳出了传统实验的片段式“复制实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自主实训、自主决策,“理论、实践、创新”相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验“效能”,培养和提升独立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外贸综合技能。

(四)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领域

1.将宏观政策和热点焦点问题等前沿知识融入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授课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与时俱进地将国际贸易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信息通过延伸阅读、拓展补充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和国际格局演变脉络,正确解读当前时事政治及政策形势,关注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政策,提高分析预测和研判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风险观念。

2.将世界文化、宗教习俗、商务礼仪等人文知识融入课程

通过教学设计,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嵌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RECP成员国等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对我国重要合作伙伴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扩大视野和扩充知识储备的同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贸易投资以及国际合作的最新战略动向与需求,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猜你喜欢

外贸国际贸易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