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确防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有妙招

2021-11-21代建国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保健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类药物服用心血管

文 代建国 (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高血压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可控因素,也就是说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控能够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鉴于高血压正作为常见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所以防控高血压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故本文将祖国医学与西医相结合,教教大家如何精确防控高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悄然起病,直到已经引发十分严重的心血管损害时才被发现,受到重视,所以人们戏称高血压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高血压是指在非同日,且在三次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测量结果表示高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低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尽量选择在一天之中血压最高的时候进行测量,即早晨、晚上和下午两点,这时测出来的结果最为精确,有助于确诊。在正常情况下,高压应低于120毫米汞柱,低压应低于80毫米汞柱,除了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以外,高压在120-139毫米汞柱之间,低压在80-89毫米汞柱之间的患者属于潜在发展为高血压疾病的高压人群,因此这类人群应加以预防。

相关专家认为,有效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但是要避免一些误区,比如未接受诊断便治疗、没有症状不服药、不遵医嘱用药等等。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主张中西医结合,其目的在于通过结合中医辨证的思路和西医辨病的思路来提高治疗效果,两者可以有效结合,并发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优势来提高临床控制率。西医的西药具有极强的降压作用,而且降压速度快,在降压过程中还可保护靶器官,而中医是通过辨证施治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作用较为缓和,两者相结合可以通过药量少、副作用低以及价格低廉的方式来达到高疗效、高控制率以及高生活质量,也就是说两者相结合可以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达到减量和减毒的效果。临床常用的西药有五大类,第一类为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氨苯喋啶、吲达帕胺等,这类药物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收缩期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但是不适合痛风患者服用,此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也应慎用;第二类为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以及阿替洛尔等,这类药物同样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心绞痛以及心率较快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但是有慢阻肺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止服用;第三类为钙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适用于中度和高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这类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以及各种程度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但是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糖尿病蛋白尿以及糖耐量降低等合并症的患者服用后效果更加,但要注意,这类药物服用后易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应该谨慎用药,妊娠期高血压、严重肾功能衰竭、高血钾以及肾动脉狭窄患者需要禁用;第五类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包括缬沙坦和氯沙坦,该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但与之相比,降压作用更为平稳,而且不良反应更高,不会引发干咳反应。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平衡失衡,加之肺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风、火、痰、湿、气滞、血瘀所致,病情较轻的患者体内可能仅有一种或两种内生病邪,而病情严重的患者体内往往有多种内生病邪存在。所以在治疗上不仅要服用西药,还要配合中医的辨证施治,采用结合疗法控制患者的病情。老年患者可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青年患者则可以服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鉴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几年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因此不宜应用中医的汤剂,应结合患者的体质按配方用药,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将药物加工成膏剂或是丸剂,以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在预防高血压疾病方面,应将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避免暴饮暴食、尽量戒烟戒酒、忌食肥甘厚味、忌食过咸伤肾食物为基准,改变生活方式是防控高血压的最佳方式。长期锻炼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药物用量,但是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最佳的运动方案,比如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散散步,青年患者则可以做些强度较大的运动,比如健身操、跑步等。同时也可练习大成拳养生桩,这也是一种有效防控高血压的方式,曾有患者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血压便恢复至正常值。除此之外也可通过按摩头部和足部的穴位来防控高血压,比如脚心,这是肾经涌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健肾理气。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大家掌握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而且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类药物服用心血管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