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图像思维做比喻,让写出来的文字“看”得见
——向名家学写比喻句

2021-11-21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徐丽菲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期
关键词:画面感比喻图像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徐丽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喻是最为广泛、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刘向《说苑·善说》:“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王符《潜夫论·释难》:“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这些说法,都涉及了比喻的认知功能。

一、比喻认知模式的建构

比喻的认知过程就是对所类比的事物进行异中求同的过程。高辛勇在《修辞学与文学阅读》中便指出:“使用比喻句的心智运作过程是在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物上看到它们有共同点。”在比喻的构造过程中,蕴含着认知比较的过程:修辞者在确定了思维对象——本体后,为了使之诉诸为更直接的形象,往往要与已有的认知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搜索出与思维对象具有共性的对象——喻体,最后把这种认知比较的结果符号化为语言。这个认知模式中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认知主体需要把不同的认知领域相互关联起来,采取有效的认知策略,唤醒记忆储存和知觉表象,调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展开敏锐的对比与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识别、判断与评价的认知目的。

二、图像思维是比喻的核心

在比喻认知模式的建构中,知觉表象、联想与想象以图像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表达时我们将图像符号化变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又让他人“看”到形象,“听”到声响。好的语言文字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图像。唐代柳宗元的名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柳宗元没有告诉读者他要表达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幕幕图像。读者看到了柳宗元眼中的风景,便读懂了他在空寂的风景中追求的宁静和自由。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大多数读者没有亲眼见过珊瑚,但通过描绘它像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读者便能想象出它奇特的形状。比喻本质上也在表达图像,比喻的认知过程离不开图像思维的参与,因此比喻要发挥其修辞功能就必须运用图像思维,让写出来的文字“看”得见,而图像思维是写好比喻的核心。

三、用图像思维做比喻

比喻句的教学根据不同年段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认识了解、模仿练说是低年段比喻句教学的基础;注重感受形象、体会情感是中年段比喻句教学的核心;注重体会意境、观照整体是高年段比喻句教学的重点。以形容人的胖、瘦为例,笔者从名家的作品中找出了值得我们学习的范例。

1.从整体入手

我们要描写一个人很胖,如果光写“很胖”“十分胖”“非常胖”,读者想象不出到底有多胖,因为没有看得见的东西。如何用图像思维来说清楚?学生可能会想到动物:猪、河马、大象……有画面感了,但是并不特别。可以引导学生:除了动物,胖还能让人联想到什么形状呢?很多语言学者都认为莎士比亚把比喻推向了绝顶高峰,他在《错误的喜剧》这样描写女仆露丝的胖:“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各国来。”爱尔兰在屁股的大沼泽地,苏格兰在手心的不毛之地,法国在额角蓬蓬松松的头发那儿,英格兰在与法国隔着一道鼻涕相望的下巴上……莎翁的这段比喻通过一幅幅画面带领着读者不断地去寻找“浑圆的地球”上的各处。读者通过想象加工,女仆的形象也就越来越胖了。

想到一个人瘦,学生会联想到什么?通常会联想又细又长的物体,竹竿、树枝、筷子、干柴等。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这样写葛朗台太太:“葛朗台太太是一个干枯的瘦女人,皮色黄黄的像木瓜,举动迟缓,笨拙,就像那些生来就受折磨的女人,大骨骼,大鼻子,大眼睛,一眼望去,好像既无味道又无汁水的干瘪果子。”为了突出“干枯的瘦女人”这个特点,巴尔扎克把葛朗台太太比喻成了“无味道又无汁水的干瘪果子”,充分调动了视觉、味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让读者用头脑中已知的“干瘪果子”的形象准确地感知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用比喻来形容客观事物的整体,其认知基础是联想和想象。运用图像思维做比喻,表达者以自身的主观情感为导向,驱动认知主体积极地联想和想象,不仅唤醒了读者头脑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还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思维、艺术思维,让认知对象可观、可感,有温度,有情感。

2.从细节入手

从整体入手做比喻是最常用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从细节入手同样能达到表达的目的。从细节入手,能唤起人们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认知心理,可以使描写的对象形象更加丰满,主体更加深刻。

形容胖,不从整体入手,只以身体一小部分来做比喻。最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是肚子,我们常用“啤酒肚”来形容肚子大,其实可以把观察范围再缩小一些。大作家莫泊桑就把比喻的重点放在手指上,在描写妙年发胖的“羊脂球”时,他写:“手指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莫泊桑的这段比喻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像香肠的手指比起像酒桶的肚子,让读者感觉更胖了。连手指都像香肠了,可见全身有多胖。多有画面感的比喻,让读者通过文字“看”到了一位滚圆的“羊脂球”。

怎么从细节入手有画面感地比喻瘦?华盛顿·欧文在《睡谷的传说》中刻画了一个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的瘦高个伊卡包德:“两只手在袖口外面一英里长,两只脚简直可以当铲子使用,整个躯干松垮垮的。”手与袖口相隔一里之遥,脚瘦得可以用作铲子等,比喻与夸张的手法并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画面感。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这样形容瘦:“她愈来愈瘦,仿佛每一根小骨头都会戳穿她那雪白的皮肤。”作者引导读者联想到“小骨头”这样的细节,加上“戳穿”的动作变化,让人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

3.多重比喻,增强效果

有创意的比喻,不仅能用图像思维,让人看得见,还能使用多重比喻,增强画面感。福楼拜这样形容一个人瘦:“他灰色的皮肤垂在皮包骨的四肢上,好像破布挂在干枯的树枝上。”福楼拜用了两重比喻:“他的皮肤像块破布”“他像根干枯的树枝”,相比于一个比喻,双重比喻增强了效果,使得文字更加形象、生动。“风吹来他全身的骨骼嘎吱响,好像是树枝做的风铃。”两个比喻叠加,像树枝,而且嘎吱响,可以想象这个人是有多瘦了。

名家在做比喻时总是不拘一格,一鸣惊人,但他们都在用图像思维像读者传递信息。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格林兄弟这样描述:“她的皮肤始终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像檀木一样黑。”这三个比喻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让白雪公主站在了我们面前。描写看不见的事物——世界,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这样比喻:“整个世界是个舞台,男男女女都是演员,各自出场、下场。”舞台是看得见的,有舞台就有演出,就有开始和结束,有一幕幕的起起落落,让人感觉到人来人往的热闹,还能感受到淡淡的哀愁。

比喻是人的认知活动,具有认知功能。比喻以抽象的语言为载体,表达者应运用图像思维,努力让语言文字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才能让认知对象变得立体、形象,达到表达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画面感比喻图像
比喻
买椟dú还珠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A、B两点漂流记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比喻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