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智慧课堂,谱写习作的美妙乐章
2021-11-21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 杨 春
习作是交流的载体,智慧课堂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让习作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资源呈现和自主选择,有内容地写
在上课之前,智慧课堂平台中的资源库里会准备好丰富的资源供学生浏览和选择。学习《黄山奇石》之后,我想,要是能带学生看“奇石展览”,开阔学生视野,那该多好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奇石展览”的情况下,我带领学生上网络欣赏各种奇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奇石展览”。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石,增加了见闻。学习《火烧云》时,我将写法迁移的微课放在平台上,学生自己学习微课,完成进阶练习。此时,学生的学习进度完全是自己可以调整和控制的。微课中对课文片段写法的指导和总结、大量的火烧云图文结合、音像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之后,写法迁移,去写超市的琳琅满目、大海的风云变幻、街道的欢乐年味……此时的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内容,纷纷开始创作,然后分享。智慧课堂优化了习作教学的过程,化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化无材料的“难”为有材料的“易”,化作文的乏味为有趣。当场完成的片段分享更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效,提高了习作自信心。
二、及时反馈,互动交流,有效率地写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是一人评价几十人,因而出现的通病就是反馈慢、效率低,每次作文要在一周后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评议。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和及时评改,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在进行五年级习作《有趣的航模比赛》的教学时,学生将习作上传至平台,师生一起阅读同学们上传的习作,然后将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在线调查文档”中记录,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会很快发现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着无“我”在文中、无具体描写的问题。因为四十多人一起阅读,每人选择的习作不同,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这就为下一阶段的习作评改提供了可信的可靠的依据,使习作评改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文中无‘我’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找到将“我”体现出来的方法——可以写自己的比赛;可以在别人比赛过程中体现出“我”的担心、祝福或者给予别人的鼓励等。针对“无具体描写”的问题,我通过平台推送了一位选手比赛的慢动作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动作分解描写,再指导学生在很多动作的前面对快慢、轻重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修饰,让习作有了画面感;之后,再请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再次上传到平台,请学生再次选择上次阅读的学生的修改习作,勾画出增添的生动的描写,给予星级评价。这样一来,在“互评—聚焦问题—针对性共改—个人修改—再次评议”的环节中,学生的习作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改观。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独立阅读找到问题,共同评改解决问题,修改欣赏提升表达。
三、多种信息媒体融合,有创意地写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作文的创作源泉并不一定只局限于文字,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可以通过观察一幅乃至多幅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了解一个现象,描绘所见,发表所思。同样,作文的创作表现形式也灵活多样,充满情趣。学生或者把自己的习作分段制作成演示文稿,并插入相关的图片加以辅证;或者将自己的习作用简单的动画来表现情节的变化;或者将自己创作的同主题习作汇编成集,运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版面设计、封面设计。多媒体的应用,会让学生的习作有声音,有动感,有生命。而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也会得到培养,这正是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依托“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的习作教学解决了学生缺乏习作素材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习作被多元解读的乐趣,享受到习作被多种媒体表现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习作兴趣,激发了习作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写出了流淌生命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