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监测探讨
2021-11-21孔凡明刘艳张维霞
文/孔凡明 刘艳 张维霞
提高蚕茧丝绸的质量,必须规范蚕茧养殖,从蚕茧标准化生产开始。目前桑蚕生产主要为散户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产量、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亟待规范和提升,所以标准化养殖显得尤为迫切。
临沂市蚕茧养殖基本情况
临沂市蚕茧质量上乘,业内曾有“山东蚕茧看莒南,莒南蚕茧看筵宾”的说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栽桑养蚕产业规模逐年减小,今年全市植桑约10859亩,预计全年桑蚕鲜茧产量40万斤,其中春茧占45%、夏茧占15%、秋茧占40%,以春茧质量最优。产区主要分布在莒南、沂水、临沭、平邑、费县、郯城6个县、区,其中莒南县比较集中,植桑6600亩,预计全年桑蚕鲜茧产量30万斤。
(一)植桑情况。临沂市植桑呈基地、散户并存,并逐渐向基地模式发展趋势。桑蚕对生活环境要求较高,对农药敏感。近年来,随着农民农药使用的品种、数量增大,不注意方式等问题,桑蚕遭遇药害减产、绝产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会给蚕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建立植桑基地,大面积植桑,统一管理,既提高产量、质量,又能有效防止药害。临沂市桑树种植比较集中的莒南县,全部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桑树种植,县丝绸公司跟村民委员会签订《桑蚕生产基地合同》,培育桑蚕生产基地;同时,跟农户签订《桑蚕鲜茧购销合同》,丝绸公司采取补贴方式为蚕农提供桑苗、化肥、蚕种,并提供技术保障,对蚕农生产的蚕茧实行略高于市场价收购,保护蚕农积极性和合法权益。去年春茧收购价36元/公斤,夏茧收购价33元/公斤,秋茧收购价39元/公斤。临沂市种植桑树品种主要为“农桑14”号,占70%~80%,这个品种特点是发芽早、产业量高、叶片质量好,缺点是发芽早,有时会受“倒春寒”冻害。
(二)养蚕情况。临沂市桑蚕主要品种为华康3号,该品种成活率高,蚕茧质量好,一张蚕种由原来产茧70~80斤增长到最高120斤,蚕农收益大幅度高。为降低养蚕风险,莒南丝绸公司为每张蚕种购买产业保险提供5元补贴。今年蚕农效益较好,预计每亩桑园可实现效益5000元~7000元。
(三)蚕茧收购加工情况。临沂市桑蚕收购60%以上为丝绸公司茧站收购、烘干,其他40%为商贩收购。全市共有茧站31个,烘干线25条,今年秋季计划收购的茧站有10个。以往在蚕茧收购、加工季节,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原临沂市纤检所)依法对蚕茧收购、加工站点进行检查,建立动态管理档案,打击不分类分级收购加工,抢收过潮茧、毛脚茧等不法行为。各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并对不法流动商贩不按标准进行抢收导致蚕茧欠成熟(毛脚茧)、质量下降等行为进行打击,切实保护桑蚕产业健康发展。
(四)缫丝情况。随着产业调整,资源减少,临沂市缫丝企业由原来6家减少到1家。莒南海通丝业有限公司为唯一一家缫丝公司,该公司创建于1992年,隶属于省丝绸总公司,2004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拥有自动化缫丝机4000绪,可年产白厂丝350吨。该公司主要定位生产高端丝,产品出口,国内主要销往浙江,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下游企业需要先支付定金才能买到货。
临沂市蚕茧收购过程质量监测遇到的问题
(一)取消发证后,抢购资源导致收购到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蚕茧。2015年底蚕茧收购、加工取消发证制度(《鲜茧收购许可证》)后,市场相对放开,收购、加工从业者增多,抢资源导致收购毛脚茧、过潮茧、统茧等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蚕茧现象屡屡发生,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茧丝质量。
(二)不仪评计价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蚕茧收购季节,不法商贩往往不进行仪评计价,而正规茧站进行仪评计价,蚕农就会把茧子卖到不法商贩那里,最终导致收购商都不愿仪评计价。不进行仪评计价,不仅会导致收购过潮茧、“人情茧”等问题,还会导致坑农害农等现象发生,破坏市场秩序。
(三)不进行分类、分级收购。流动商贩往往不具备分类、分级收购的条件,导致所收购蚕茧好坏不分,降低了蚕茧使用价值,严重破坏蚕茧资源。
临沂市蚕丝产业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植桑面积减少,桑蚕产业呈萎缩趋势。临沂市桑蚕产业历史悠久,高峰时曾达到100万亩,现在减少至10859万亩,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政策“东桑西移”,从政策导向上不重视中东部发展该产业。二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者大大增加,农民从事像植桑养蚕这种劳动强度较高、效益不高的行业积极性明显降低。三是我国丝绸行业体制改革,将原来丝绸公司从事业单位改成国企,进一步改成股份制,从而改变了原来丝绸公司计划经济的统筹管理模式,也就形成了现在没有统筹管理的松散现状。如临沂市传统的丝绸公司已经全部破产,个别的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莒南丝绸公司改制后通过积极作为,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效果明显,前景反而较好。四是取消发证,市场相对放开后,蚕茧市场波动较大,市场秩序欠佳,桑蚕产业风险增大,降低了蚕农生产积极性。
(二)植桑基地化推广问题。规模化植桑养蚕是大势所趋,但该项目需要资金推动,莒南县采取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模式发展蚕丝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在其他县区很难推广应用。主要原因:一是缺少政策支持和引导,桑农很难自觉组织发展基地模式;二是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和指导,限制了基地发展。
(三)蚕茧流通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茧丝产业发展,市场秩序很重要,取消发证以后的市场秩序不利于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恶性竞争对这一产业会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四)桑蚕产业急需增加科技含量。目前该产业链条中,从植桑、采桑、喂蚕,包括检验等环节,均缺少现代科技投入,以人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力成本投入过大,大大限制了产业发展。
(五)明确蚕茧质量监测工作的定位。蚕茧质量监测工作应当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以为政府、为产业、为民生提供检验数据、信息的方式,引导茧丝产业健康发展。
以监测蚕茧养殖现状为例分析养殖标准化的可行性
(一)前期植桑、灌溉、追肥施药过程标准化:从植桑土地的集中化方面、灌溉及追肥适时有效化方面实施标准化。
1.临沂市种植桑树品种主要为“农桑8号、14号”,这个品种特点是发芽早、产业量高、叶片质量好,逐渐淘汰其他品种桑树,改种桑树为农桑8号、14号,或胡桑32号(桑叶高产、叶肉厚、抗冻、抗春寒),对植桑品种施行统一标准化。
2.对土壤样品、养殖户使用的灌溉水样及复合肥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做到因地施肥、因地灌溉、因时施药。改变以往桑园施肥偏施氮肥单一肥料变为桑园施氮磷钾复合肥料,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春季在桑树发芽前及桑树夏伐后普打一遍乙酰甲胺磷,夏茧结束后,及时喷打乐果乳油和敌敌畏,彻底防止桑园虫害,进一步提高桑叶质量。
(二)中期蚕种培育、养蚕技术、过程标准化:从统一蚕种方面、统一技术及用药方面实施标准化。
1.临沂市桑蚕主要品种为华康3号,该品种成活率高,蚕茧质量好,一张蚕种由原来产茧70~80斤增长到最高120斤,蚕农收益大幅度提高,全市每年要统一蚕种的发放工作,实施蚕种统一标准化。
2.蚕种补催青的标准化。蚕种分摊均匀标准化;蚕种补湿标准化。
3.小蚕培育过程条件标准化。建立单独小蚕饲育室,配备小蚕自动升温补湿器;精选优良的桑叶;加强蚕的眠期处理。
4.大蚕养育标准化。一是改善大蚕养蚕条件,提升养蚕大棚标准,达到开大门留大窗建大棚的目的。二是进一步增加养蚕面积,达到每张蚕座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切实达到饲养大蚕通风透气、良桑饱食的目的。三是要加强蚕体蚕座及养蚕用具消毒防病,配备出沙、消毒专用喷雾器,实现养蚕无病高效。
5.簇中管理标准化。加强簇中管理,使用方格簇,上簇推广自动化上簇,切实达到提高茧质的目的。
6.配套设施标准化。第一,建专用小蚕饲育室,达到保温保湿效果,保障小蚕成活率;第二,建消毒池,建1米×2米×0.5米消毒池,为蚕室蚕具消毒;第三,出沙坑,阻断蚕粪便传染,1.5米×2米×(1米~1.2米);第四,贮桑室贮存桑叶;第五,消毒专用喷雾器(电动、带水管);第六,自动上簇蚕架;第七,方格簇;第八,采茧机。
(三)后期蚕茧收购、加工过程标准化: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烘焙及缫丝加工技术。
1.蚕茧收购标准化:不得收购统茧,不得收购毛脚茧、过潮茧;收购蚕茧时仪评计价;分类别、分等级置放所收购的蚕茧。
2.蚕茧加工过程标准化。一是混茧。丝绸行业称茧站为庄口,混茧是根据工艺设计要求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口茧均匀混合,目的是扩大茧批的数量,平衡原料茧的质量,稳定工艺和操作,提高生丝的质量和产量。混茧可由人工或机械来完成。常用的混茧机有毛茧(带茧衣)混茧机和光茧(不带茧衣)混茧机两种,为施行标准化生产,统一用机械完成混茧。二是剥茧。剥茧是在剥茧机上进行的,在茧子外面的一层茧衣,纤维细而脆弱,丝缕杂乱无章,不能用于缫丝,必须先行剥去,以便于选茧操作和茧质的鉴别,保证煮茧的移量准确和煮熟均匀。剥茧过程也要统一标准化。三是选茧。各批蚕茧都存在着茧形大小、茧层厚薄、色泽等差异,为此,需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选茧分类,剔除原料茧中不能缫丝的下脚茧(如双宫茧、薄皮茧、穿虫茧、黄斑茧、重油茧、软绵茧、深色茧、烂茧等),称为粗选。去除下脚茧后的原料茧为上车茧,其中又分为上茧和次茧两类。如产品等级要求高,在茧质不理想的情况下,需严格剔除次茧,并按大小分型,称为精选。在上车茧中,可进一步按照茧子大小、厚薄、色泽进行精选。选茧设备一般采用简单的传送带选茧机,每台配备3~4个工人,分工负责,进行人工选茧。分型选茧通常采用筛茧机,将上机茧通过机筛进行分选。选茧过程要做好技术人员培训,统一标准要求。四是煮茧。干茧茧层上的茧丝之间胶着力较大,而缫丝时丝条的抽取速度较快,张力较大,极易断丝。通过煮茧能适当地膨润和溶解丝胶,增强茧丝的强力,保证茧丝能连续不断地顺序离解。所以煮茧的实质是使丝缕之间的胶着力减少到一定的程序,便于缫丝。为此要做好煮茧过程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标准化。
蚕茧标准化养殖需要质量监测工作同步跟进的建议
(一)建立国家、省、地市上下一体的蚕茧质量大监测工作机制。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为龙头,适时组织质量监测行动,形成国家、省、地市上下一体的质量监测体系,快速、准确地以检验数据的形式反映产业状况。
(二)及时为政府、为产业、为民生提供检验数据、信息。合理使用监测数据,以发布检验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向政府、产业、民生传递产业信息,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民生需求提供数据支持、信息服务,有为有位。
(三)加大对蚕茧检验新型快速、智能化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鉴于现在蚕茧检验的仪器设备情况,建议加快研发蚕茧检验新型快速、智能化仪器设备,提高检验的精确度,用于蚕茧质量、重量检验。
(四)与市场监管局建立监检联动机制,为蚕茧产业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采取联合抽检、专项行动等适当方式,与市场监管局建立监检联合行动工作机制,为蚕茧产业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