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苏企业“走出去”能力的对策研究
2021-11-21俞心悦王宏瑞张纪凤
俞心悦 王宏瑞 张纪凤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江苏作为经济强省,更好地利用当前国际分工的有利因素和资源,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推动江苏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寻求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江苏企业在海外投资及项目落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何通过提升江苏企业的综合实力,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推动江苏企业顺利“走出去”,从而带动和提升江苏整体经济的提质增效,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江苏企业“走出去”现状
江苏企业对外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我国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江苏对外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根据《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对外直接投资额89.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8.09%,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也稳步提升,在投资主体、投资方式、产业方向等方面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
(一)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主体
从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类型来看,2010年至2019年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类别中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019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额76.23亿美元,占当年各类投资主体总投资额的85.23%,同期国企和外资企业合计占比仅为13.33%,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的投资额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说明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民营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已经构成了江苏企业“走出去”的主体。
(二)对外投资规模稳步上升
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江苏对外投资的项目数和协议投资金额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时,新批项目数仅有408个,中方协议金额21.76亿美元;2019年增加到827个和89.45亿美元。与此同时,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也稳步增长,2010年为21.76万美元,2019年达到了1162.56万美元。说明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规模和单个项目质量上均有了较大的提升。
(三)对外投资以苏南地区为主
从省内对外投资的分布来看,苏南地区在全省境外投资中占有绝对优势,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年,江苏全省累计境外投资89.45亿美元,其中苏南地区投资额为69.28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境外投资总额的77.45%,而苏中与苏北地区境外投资和不足总投资额的23%。江苏商务厅数据显示,2020年1—8月,苏南地区对外协议投资额20.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67.4%,苏中地区对外协议投资额为5.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18.7%,苏北地区对外协议投资额为4.2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13.9%,其中苏州市和无锡市分别以7.9亿和5.5亿美元的对外协议投资额领跑全省。除此之外,中方协议投资金额和新批项目数,苏南地区所占比重也遥遥领先于苏中和苏北地区。
(四)对外投资行业以传统行业为主
从产业布局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江苏对外投资的主要产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总投资中占比最大。2019年江苏对外投资第二产业占比为47.85%,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排名居前。第三产业占比为51%,其中批发和零食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排名靠前。从产业分布来看,江苏主要以优势的传统强项行业,如制造业和贸易为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新兴产业如高技术行业、IT、互联网等涉足较少。
(五)对外投资区域以周边地区为主
从国别地区统计情况来看,江苏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2019年江苏对外投资新批项目827个,其中亚洲508个,占比61.42%,2019年中方协议投资额为89.45亿美元,其中亚洲协议投资额为53.86亿美元,占比60.21%。另外,从亚洲的区位分布来看,江苏对外投资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2019年江苏对外投资地区和国家中,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阿联酋等均排在前列。
三、江苏企业“走出去”能力分析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开放型经济强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江苏省的优势企业不断“走出去”,开展跨境资源配置和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型投资,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江苏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进入全国前五,江苏省企业在“走出去”能力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江苏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相继出台了众多对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如2013年印发的《企业国际化三年提升计划》、2018年印发的《关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以及2019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这些政策促使江苏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分工,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营销网络国际化。
但是从投资动机的角度,目前江苏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以传统的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为主。市场寻求型是江苏目前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比最大的投资类型,资源寻求型是基于工业化进程中受限于国内资源稀缺或资源保护政策而产生的[2]。并且实际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贸易和商业服务行业,高科技领域的对外投资项目较少而且分散,在新兴科技行业方面缺乏重量级的全球领先企业。
(二)部分风险高发领域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但风险防范水平还需提高
江苏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六十项提示》为企业敲响防范风险的警钟。2018年6月江苏省司法厅召开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法律战”现场动员部署会,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方案》开展风险防控专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创造了优质的营商法制环境。除此以外,江苏省各上市企业积极建设风险防控体系,部分风险高发领域均设有专业风险评估及预防部门,并及时与各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调,研究解决风险防范中的重大问题。
但是以上措施多是针对国内投资环境,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江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仍有待加强。其主要原因是江苏企业的对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部分民营企业对于海外投资的复杂性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企业与国外直接接触少,许多海外信息都不能直接获取,并且存在着信息及数据失真的问题,不了解或没有可靠渠道了解国际市场和可投资国家的投资环境,使得投资决策十分困难,提高了投资风险,降低了项目成功率,同时部分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海外投资需求,企业的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对海外分支机构有效监督和管理的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但民营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内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能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根据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30日,江苏辖区共有上市公司476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量的11.61%。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9008.17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23%。2020年度江苏辖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1430.74亿元。以上数据反映了江苏省内上市企业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对外投资方面,金融体系企业融资能力仍有待加强。
企业在东道国市场有一个逐步融入的过程,项目初期是资金使用密集期,往往存在资金不足,但企业在东道国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存在较大困难,而且东道国市场往往还存在着金融政策的差异化对待,中资的金融机构目前对于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由于机构数量和服务水平等原因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条件较为苛刻,如担保条件高、审批程序复杂、融资周期较短等[1]。某些民营企业存在融资手段单一化的问题,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是多数民营企业唯一的融资方式,但民营企业由于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担保机制也不健全,这都增加了企业进行国际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
(四)具有一定的跨国管理能力,但跨文化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跨文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跨越国界管理,更是管理者跨越民族界限的一种文化管理。认识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消除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管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施跨文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在高层的“全球化战略”和子公司的“区域化策略”之间更好地协调[3]。江苏企业在不断提高对外投资能力的同时重视跨文化管理。部分企业不断开展“跨文化”培训,让员工系统全面地了解异国文化、政治法律、风土人情等,为下一步开展对外投资储备管理人才,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江苏企业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管理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有的东道国管理文化强调个人意识和个体权益,同时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4]。从个体层面分析,企业缺少跨国管理人才,本国员工和东道国员工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产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
四、提升江苏企业“走出去”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扶持
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5]。针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全球竞争力的现状,政府可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创新,重点培育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力扶持具备条件的电子信息、互联网、通信、自动化、智慧服务等高科技行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合作,着重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向全球输出有江苏特色的品牌与产品,提高江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知名度与声誉度。
(二)有效培育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为了更好地防范投资风险,首先管理层作为领导力量应当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充分掌握企业开展各项投资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预测和管控,配备专业人员,提升风险防范效率。其次,企业应当整合投资资源,重视投资组合。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可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将关联度较小的投资项目整合,在保障整体收益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三)多层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应当重视投资项目的前期开发,做好资金筹划和防范风险的工作。同时加强与本国政府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沟通,提前了解东道国金融政策并做好应对。从政府的角度,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投资机制,提升资本市场资金利用效率,为“走出去”的企业设立专门的资质审批机构,提高放贷效率。江苏省作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可以合理使用该额度,尽量放宽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限制,给予企业适当政策性优惠。
(四)全面提升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
针对跨国经营可能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首先,“走出去”的企业可采取多元文化相容的策略,以东道国文化为主体,结合母国文化,形成新型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寻找文化共性,求同存异,进而实现多文化和平共处。其次,“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拥有能熟练使用当地语言处理业务、具备国际化管理思维的跨国管理人才。跨国管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本国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激励制度,培养并重用具备国际化管理思维、了解国内外市场形势的跨国管理人才。二是在东道国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聘用东道国中熟悉两国文化的职业经理人,从而进一步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解决跨文化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