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新闻事业后备人才培养新高地
——以《荆门晚报》学生小记者团为例
2021-11-21曹国兵
◎曹国兵
众所周知,21 世纪是一个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 信息传播正以无可比拟的速度渗入到我们的生活、 工作和学习中,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多元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青少年。新闻和信息处理的动手和参与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信息时代的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青少年甄别信息的真假,不传播虚假信息,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使新闻传播让青少年受益,让他们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如何培养新闻事业后备人才? 对此,《荆门晚报》小记者团进行了一些探索。
《荆门晚报》小记者团自成立之初,小记者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小记者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记者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小记者进行全面培养,注重小记者采风实践,让小记者在实践中明理,在活动中明事,学会用一个“小新闻人”要求自己,影响他人。
一、授知识,让“小新闻人”涌现
《荆门晚报》小记者团每年春秋季都要对招收的新生小记者进行入团第一课培训。培训第一课上,《荆门晚报》资深记者、资深编辑为小记者深入浅出地讲解新闻的概念、新闻的价值、现场新闻的写法、采访的提问方式、小记者具备的素养、小记者的责任意识、小记者如何通过新媒体发布新闻等新闻理论知识,为小记者在参加《荆门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打下坚实的新闻理论素养基础。
为了让新闻理论知识变得易懂、有趣,容易理解,让青少年参与度高,授课的记者、编辑往往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青少年掌握新闻的写法。如一位家长发给《荆门晚报》的一篇稿件,其内容:“2019 年12 月22 日早晨7:20 左右,在竹园路路口,一位老人因过马路不慎摔伤,荆门市某高中高三(6)班一名姓周的男同学见到老人摔倒后立即过去帮忙,并拨打120 等到医生来后就匆忙离开,离开时说道:‘奶奶,我要迟到了,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您到医院后跟我发信息告知我。 ’贵校培养出品行优良的好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还有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好青年。周同学不顾个人迟到, 不计个人得失的当代活雷锋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应该是与学校多年的教育密不可分,让我们为周同学的行为点赞! ”授课编辑在对此稿进行点评时,与小记者一起分析了此稿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老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身体状况、路口具体位置、因何摔倒)、该同学的基本情况、该同学在校表现、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等。 如果补充了相关信息,便是一篇暖心新闻,讲课人员提示小记者今后如果遇到此类线索可以拨打《荆门晚报》的热线电话,可以让记者采写,也可以自己采写。
《荆门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室外社会实践活动较多,如何让小记者写好现场短新闻? 每年小记者团均要在采访写作培训课上专门讲解现场短新闻的写法、技巧,让小记者初步掌握现场短新闻的特点,写出的作品读起来现场感强,有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有小记者采访完新视力训练营后写道:我们去检查视力,我心想:“我的视力应该很好。”可检查结果出来了,左眼竟然有点近视,还有轻微闪光。 我好惊讶,是不是护眼师检查错了? 于是我拿着检查单找医生咨询, 医生看了看检查单说让我平时少玩电子产品,多做户外运动,多吃有利于视力的食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手机摄影也是小记者学习的新闻理论课目之一。在摄影知识培训课上,《荆门晚报》的摄影记者指导小记者学摄影, 告诉小记者拍照时要做到持机平稳,手不能抖动;取景(人)要完整,做到画面与水平线平行;拍出的照片要清晰,最好不逆光拍照。授课结束后,则带领小记者到户外拍摄, 并对小记者的作品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小记者提高摄影水平。
二、练采访,让“小新闻人”快速成长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采访是新闻的基础,报道的依据,新闻则是采访的结果。 没有采访,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记者初学采访,为了完成采访任务,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荆门晚报》小记者团要求小记者事先列好采访提纲,按照提纲去采访他人。
《荆门晚报》 小记者团组织小记者参观荆门市科技馆前, 有小记者事先列出采访提纲: 科技馆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馆内有多少展品? 展品的种类有多少? 体验区的展品有什么特色? 青少年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展品,从中受到什么益处,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参观体验完科技展品后, 小记者团专门安排时间让小记者采访科技馆里的负责人,让负责人给小记者答疑解惑。
《荆门晚报》 小记者团组织小记者走进月亮湖消防中队, 小记者们事先就准备好采访提纲。 如采访消防员时问道:你为什么选择当消防员? 救火时,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是哪一次火灾?平时你们参加灭火技能比赛吗?我们平时防火注意哪些问题?参观活动结束后,小记者则按照要求对消防员进行采访。
《荆门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小记者事前都要认真准备采访提纲,事中认真完成采访任务,事后认真写稿、投稿。每一次采访活动,则是一次练兵;每一篇文章见报,则是汗水的付出。每当小记者看到采风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发布在微信上时,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讲故事,做“新闻达人”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晚报》小记者团为了让小记者深度了解生活在荆门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历史人物, 每年组织小记者进行“我爱我‘家’·我带爸妈“读荆城”活动,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进一步增长小记者的见识,丰富小记者的知识,让小记者更好地了解家乡、读懂家乡、热爱家乡。
东宝山读书台,台、亭、廊结合,文化气息浓厚,古韵十足。 东宝塔是荆门现存的唯一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地面文物,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 年),是湖北省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纪山镇郭店村被誉为“楚国的后花园”。郭店村出土了稀世国宝“战国第一女尸”和7 件国家馆藏一级文物,“郭店楚简”名扬天下。钟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 景区的明显陵,以明文化为主题建设的钟祥市博物馆等。
浏河故事温暖如春,浏河故事惠风和畅。 近年来,浏河社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形成了社区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品正志愿等文化。 汤凯是社区的一位普通的居民,2007 年他因患肠梗阻,导致家庭致贫,得到了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关心,2014 年在汤凯弥留之际,立下遗属,死后捐出人体器官,让更多人获得健康,他向省红十字会提出申请,经专家会诊后,他全身的器官只有眼角膜可以捐献。根据红十字会反馈的信息,汤凯的一对眼角膜让两位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 汤凯是我市首例志愿捐献人体组织的爱心人士。
《荆门晚报》小记者团在对小记者的培养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育人,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初现,届时,他们将成为新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