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角下“信息疫情”的传播以及对策研究

2021-11-21◎黄

新闻前哨 2021年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大众

◎黄 静

新冠疫情作为“国际性的突发型公共卫生事件”,在蔓延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错误信息。 与以前的突发型事件相比,现在的错误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一系列谣言“病毒式”地爆发,从而引起了大范围的社会恐慌。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信息疫情”(infodemic)。 “信息疫情”源于没有得到证实的虚假信息在社交平台和传统媒体的共同传播, 可靠的信息来源在这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变得更加难以寻找, 这使得媒体和政府的应对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在疫情暴发期间造成更多的伤害和破坏。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信息的传播特征及影响

(一)虚假信息快速传播,消极的拟态环境造成现实社会的混乱

现代社会本就面临着“拟态环境的社会化”,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 社交媒体上泛滥的虚假信息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人们却倾向于信赖这些信息。 一些关于COVID-19 的错误信息和谣言甚至掩盖了正确的预防措施,并提倡了错误行为,这些行为增加了病毒的传播。 截止2020 年8月, 全世界已有至少800 人死于与新冠肺炎相关的虚假信息,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报道了疫情相关的虚假信息引发的袭击、纵火等事件。虚假信息营造的消极的拟态环境不仅影响个人身心状况,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和恐慌。

(二)海量信息更迭迅速,媒体难以进行议程设置

根据微博爬虫数据显示,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网络信息最高传播速度可以达到一分钟3500 多条。其中海量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更迭,真实的、虚假的大量信息内容经历了改编、删减、拼凑、捏造叠加式地扩散,爆发出了一系列脱离事实的谣言,甚至出现了“辟谣式的谣言”,而在媒介融合的趋势和大环境下, 主流媒体也会受到网络媒体上的不实信息的影响报道未经过证实的新闻,比如《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发布了“双黄连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 的报道,该报道一出便迅速扩散,导致双黄连被一抢而空,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疫情期间,网络媒体已经谣言四起,而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也未能在舆情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预防性地设置符合该时期的议程。

(三)媒体信息的公开工作不到位,受众产生信任危机

纵观整个舆情传播周期, 政府关于新冠疫情的信息公开工作始终存在着不主动、 时效性不高的信息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在疫情防控的满意度调查中,占总样本一半以上的民众认为信息公开存在滞后的问题, 后续政府和媒介仍然需要重建公信力。

二、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对策研究

(一)风险预警,严格进行信息把关

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 媒体在疫情前期就应做好信息过滤的工作,将大数据信息拆分成有用和无用的内容,再通过编程对内容进行分解,给关键字加权,在过滤系统的协作下,将有用的内容定向给那些感兴趣的用户,让用户搜索时能最快收集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证明,在线社交媒体中基于科学的新闻有更高的传播水平,传播速度更快,寿命也更长,因此在日常生活,即突发事件还未发生的时期,就需要积极地传播具有事实依据的科学信息, 提高大众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如果大众本身具有了批判性的评估信息、并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内容的能力, 那么当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 日常的专业的科普信息的传播就实现了全面的风险预警的效果。

从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当突发事件发生,舆情初始的传播时期,媒介需要迅速地收集信息,和政府、民众保持积极沟通,主动、及时地对事件的起因、进展、预测进行描述,公开地进行全面、客观、积极的观点输出,并且对可能会产生的虚假信息进行预防性地提示,实现传播的“免疫效果”。

(二)及时反馈,控制事件发展

媒介作为一个枢纽, 不仅需要作为政府的喉舌向大众进行反馈,还需要站在大众角度对政府反馈。传播媒体在舆情爆发期,需要配合政府,通过网络、短信、电台、电视等媒介提供时效性强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现阶段的群众恐慌源头进行分析, 对现阶段的应急措施和实施进展进行表述, 具体地将内容传达给每个受众。 这些信息的同步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议程设置的“共振”。

而从媒介技术角度出发, 随着数字信息量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涉及到语言准确性、客观性、事实性和事实验证的概念工具已经在新闻、网络营销、校对、政治等发面有所发展,在国外,Politifact 和TruthGoggles 这两个网站对真实的政治信息进行了分类,进而帮助大众更好的理解政治事件。 而在检测欺骗性、虚假性内容方面的技术也在开发当中, 这项技术基础来自于语言查询和词语技术(LWIC),LWIC 编码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欺骗信息的检测。 因此国内也可以建立一个这样具有反馈机制的平台检测,检测内容可以是来自新媒体、融媒体、传统媒体等媒介形式的信息。

(三)主动反思,实现公信力的重建

媒介构建一个完善的面对突发事件的沟通渠道是政府重建与民众信任关系的重要的策略。

首先,这个渠道需要是多维度的。不同媒介在舆情过后共同发声,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沟通、双向反馈,形成良性的舆论互动、达到媒介的安抚效果。

再者,渠道信息要直接且透明,以民为中心,保障受众的信息知情权。 以“知情权”为前提的媒体数据和信息的公开,不仅可以使大众增加他们对“新冠病毒”的风险的了解,加强求存能力,还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民众的存在性焦虑。由于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许多政府不可控的不安定的因素,发生了危及到政府和媒介公信力、影响社会有序平衡的事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信息并不可以全方位的公开。因此建立透明、 直接的渠道的过程重要的是如何展现以民众为核心的态度,稳定大众的不安心理。信息公开不代表所有信息内容都要提供给大众, 而是要做到在法律框架下信息公开的及时、积极,信息内容的真实、客观,信息覆盖面的宽、广,照顾到获取信息不发达的地区。

结语

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我国媒体融合仍然需要发展,整体的优势还未得以足够的发挥。 这场信息疫情暴露了媒体在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的存在的信息过滤、筛选、把控的不足,相关舆情的处理和引导不到位,联动作用不及时、不同步的缺点。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媒介共同来完善信息沟通的体系。有了不断地反思和完善,媒体才能在以后面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高效、 低成本的达到传播目的,做到安抚公众、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避免进一步的恶化的效果。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