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探究

2021-11-21谢少芳

新疆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群众

□ 谢少芳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文化馆网络摄影诗展海报

在公共文化事业中,文化馆承担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馆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因而迫切需要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为此,本文以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内涵为研究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其具体形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和建设途径,以期不断增强文化馆服务功能,让广大群众从数字化新模式中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快乐感。

自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扩散与应用,人民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方式、手段、载体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从传统模式向敏捷模式转变、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变、从传统载体向虚拟载体转变。而传统文化馆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非常有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和新体验,因而迫切需要寻找与当今新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服务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横空出世。

所谓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是指建立数字化网站,以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输入到数字化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能够利用数字化网络设备共享文化成果。这一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尤其是其将文化与高科技有效地融合起来,彻底打破文化服务的时空限制,让更多群众享受无障碍、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形态

(一)个性化服务模式

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是指依据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增强“用户意识”,运用“用户思维”,以满足个体或部分群体特定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差别化、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正常情况下,文化馆一般都是通过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收集这部分群体特定的文化需求。在对个别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整理与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文化馆内部文化资源情况,编制出与该群体实际文化需求相适应、与文化惠民项目有效对接的服务方案,使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掌握和所利用,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让广大群众在主动服务的氛围中有更积极、更自觉地参与意识。比如,设立能满足特殊群体文化需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让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也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专业化服务模式

文化馆不同于文化行政机构,它是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事业单位,其主要有组织、辅导与研究三大业务模块。无论哪一个业务模块,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结合本业务的实际情况及其服务规范,对文化馆组织落实的文化服务项目制定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文化馆人员服务标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文化馆自身活动的目标定位。同时,对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精心组织策划,使活动方案周密具体、具有充分的操作性;对一切的业务活动进程都必须做好工作跟进与反馈,使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对所有活动开展的成效都必须列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范畴,使馆内人员的文化服务水平在奖惩的激励与约束下不断进步与提高。

文化馆公益文化分享会

文化馆组织原创歌手参加“听鲤”音乐巡演

(三)现代化服务模式

该模式是指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来推动文化馆的数字化、多元化和多样化资源建设以及创新文化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从具体操作层面上讲,文化馆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并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资源去打造全面化的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文化长廊、电子阅览室、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创作以及非遗展厅、书画展厅和多功能报告厅等,使在网络文化交流、艺术展览、座谈鉴赏和公益巡展、图书联展等活动中收集、存储、形成的大量文字、图片与影像资料等都能够在数字化平台中展出。同时,还可以利用全景技术、VR 技术等手段,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多媒体平台将文化馆的环境、建设等情况以全景化形态展示,让群众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就能立体、直观地看到文化馆的具体活动情况。

二、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在线培训服务

在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中,在线培训服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服务项目。它能够在广泛了解受训人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受训人员层次和类别两个维度合理设置课程,从而为兼顾受训人员的共性与个性需求,提供多元、多样且覆盖美术、音乐、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戏剧、摄影等不同艺术种类的课程可供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受训人员接受不同文化板块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培训意向的人员进行分类和筛选,对受欢迎的课程进一步优化和深化,以便定点配送更加个性化、更加优质化、更加精品化的文化课程,在网络上让广大群众共享,使培训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在线展览服务

基于传统单列式的单项传播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在互联网中开设演展厅已成为衡量文化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它的开设有助于及时播报各种主题、各项专题文化活动的开展及进展情况,有助于完整地展示本辖区特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培训等内容,有助于全面展示文化馆的历史资料、成长历程、阶段性成果以及相关的出版物和各艺术门类的原创作品等。这不仅能够通过扩大文化活动覆盖更大面积的文化服务受众,而且还能够方便受众获取文化馆活动开展的各类信息,以便根据自身的文化爱好选择参与的文化项目。

鲤城区文化馆组织民俗队伍参加央视春晚分会场录制

(三)远程指导服务

远程指导服务是拓展文化馆服务内涵、繁荣群众文化的有力举措,也是文化馆作为区域内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中心和专业指导机构的重要体现,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和视频设备,与基层群众性文化组织围绕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进行互联互通互动。在此过程中,有关文化专家不但给出不同活动的操作规范、活动内容,而且还通过在线指导、点评,保证活动开展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准,凸显文化馆的时代性、文化性以及科技性。

(四)区域联动服务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区域联动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它最大的亮点、最大的突破和最大的创新是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区域内“大文化”工作格局,打破文化馆之间的交流壁垒,并统一服务标准与统一规范服务行为,使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准触达。与此同时,它还通过构建开放式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协调机制和打造数字化文化馆的超级服务联盟,降低服务成本,让资源整合度、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实现公共文化的有效反哺和文化馆效益最大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精湛、更加精致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建设途径

(一)互联网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进一步发挥头雁效应,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成果。尤其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引入,不仅更加有效地发挥了文化馆的服务职能,而且还实现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高质量和高覆盖率。但是,区域之间还需要加强联系、加强交流和加强协调,以便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更加协同地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的构建,推动公共文化资源的高度整合和线上与线下服务的全面融合,确保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大的方便和更快捷的服务,确保文化馆在互联网平台建设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信息资源建设

作为文化宣传机构和文化沟通桥梁的文化馆,如果没有足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就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足够好的文化服务。基于此,在推行文化数字化服务模式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建设。一方面,文化馆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确保信息内容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多元化运用过程中,需要聘请专门的专家来指导、辅导文化馆的数字化规划与建设,保证其获得权威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文化馆有关人员需要将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多角度分析、分类,并添加在目录和索引中,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关人员提供方便的信息检索服务。

(三)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做好世间一切事情的决定性因素。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构建也不例外。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电脑技术、数字技术融为一体,技术性、专业性是其重要特征,专业技术人才则是其生命的保障。尤其是现在的数字化技术基本涵盖了文化服务的全部内容和各个领域,既包括了传统的信息系统模式,又增加了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因此,在推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文化馆自身的人才条件,全方位做好馆内人员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其数字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水平,确保数字化服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四、结语

总之,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的构建,实现了从受众向公众、从普通向特色、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操作空间。但是,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因涉及到方方面面并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规律和更好地定位自身的基础上,活化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形式、内容,从最大限度上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快乐感。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群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千年的回眸
多让群众咧嘴笑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