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2021-11-21□高飞
□ 高 飞
喀什大学校园风光
近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尤其是2019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后,文旅融合为新疆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推力。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使文化润疆成为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正是文化润疆的关键载体。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在南疆地区广泛开展旅游援疆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复苏。旅游业的繁荣促使文化和旅游产业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南疆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又对文旅产业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本文中提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专业人才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培养的文旅产业人才,不包括文化事业人才。目前,南疆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渠道是大学本科教育,重点是以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
一方面,南疆三校旅游管理专业多数成立时间短、专业建设基础薄弱、优质师资缺乏,存在简单沿袭内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南疆地区又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特色,并存在着多民族生源、汉语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对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渊源上,南疆三校或是由地理、历史等专业改办旅游管理,专业侧重是旅游资源的调查、鉴定、评价和开发,以及旅游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景观的艺术欣赏;或是由经济管理类转轨为旅游管理,其优势在经济管理学科。综合以上因素,南疆三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普遍未能彰显区域优势、民族特色,这种无差异性的自我封闭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技能型、应用型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错位。相对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特色较为鲜明的塔里木大学,也存在着毕业生大规模流出旅游行业的问题。笔者作为对口援疆高校教师,在2019-2020 年间对阿克苏、喀什两地3 所高校、近20 家旅游企业、喀什地区导游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浙江、上海两省援疆指挥部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包括访谈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明确了行业企业对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比较了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的异同,梳理了对口援疆省份提供的资源和政策措施,通过聚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试图构建适合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南疆本科高校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南疆地区三所本科高校共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部本科目录专业)在校生734 名(依招生计划数),其中汉族390 名,少数民族344 名,均为四年制本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需进行一年的预科学习,但预科为纯语言学习,故不列入学制年限内)。招生历史最长的塔里木大学自2006 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新疆理工学院、喀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则分别从2010 年和2013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塔里木大学常年保持着40 人以下的小班规模,而另两所学校近年来旅游管理招生计划数明显上升,控制在民、汉各一个班的规模。过去两年来,南疆三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保持着每年130 人左右的规模,其中少数民族人才当前主要依靠喀什大学培养,新疆理工学院(原新疆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将于2019 年迎来首届毕业生。
表格1 南疆三校旅游管理专业概况
二、南疆本科高校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南疆三校的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无论喀什大学还是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留在南疆的比例均不足三成,这与近年来南疆旅游业爆发式增长是极不匹配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培养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会展行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南疆文化旅游市场环境中这一目标准确性与否,高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匹配性,招生总体规模的控制,都缺乏足够的行业调研数据支撑。例如人才培养方案提到会展行业,但却没有匹配相应的专业课程;例如培养传统的旅行社导游、计调等人才是否符合南疆旅游业现在的业态发展现实。
(二)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南疆三校在专业建设目标中,虽然都提出要“立足南疆”或“围绕服务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但实际上均以模仿其他旅游院校课程体系为主,缺乏特色。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递进关系不清晰,如有的高校同时设置了微观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缺乏必要性。在区域文化特色课程方面,只有塔里木大学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
表格2 南疆三校旅游管理专业区域特色课程一览
(三)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是全国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共同问题,但这一情况在南疆三校中显得尤其突出。其主要特征为:一是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匮乏。在内地高校中已经非常普遍的3D导游模拟实训室、酒店前厅Opera-PMS 实训室等在南疆非常罕见,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2015 年,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喀什大学建成了南疆地区首个3D 模拟导游实训室,截至目前依然是南疆唯一。塔里木大学则将校内校史馆、西域文化研究中心及展示馆作为学生实训场所,难以规范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二是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层次低。南疆缺乏有实力的旅游龙头企业,社会办学资源不足,而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也未能更好地起到引领和协调作用,从而导致旅游专业教学缺乏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平台,难以吸引优秀的行业人才兼职授课,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无从发挥。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南疆三校相关专业师资规模总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存在一定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喀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的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大比例依赖援疆教师,专业带头人对于专业建设高层次、长远性思考严重不足;二是师资队伍“双师结构”不足。几乎所有的专任教师均没有行业企业从业经验,“双证”比例低,无法支撑“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三是缺乏教师提升发展的平台和环境。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难以在培训、访学和承担重大社会服务项目中提升能力。
三、着眼“南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南疆地区本科高校的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基于当地历史、地理、经济、人文优势和特色,结合学校传统学科优势,实施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制定“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富有本土特色、行业特色、文旅融合的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界定“南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的定义和素质标准
南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属于高层次人才,要具有国家意识和胸怀,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敢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通晓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行业管理惯例,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基本掌握南疆民族地区特殊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具备充分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国际旅游产业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要基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和分解职业能力,进而梳理必需的技能、知识和素质,并由此设计课程。根据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调研数据显示,工作态度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旅游服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该专业大学生最渴望获得的能力素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能够向学生介绍旅游行业的新业态、新趋势,介绍最新的旅游科技发展成果,让学生得以接触到旅游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讯息,如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乡村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工业旅游、户外旅游的有关课程内容。再次,要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增加少数民族人文艺术类课程的比例,以此来拓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三是要增加南疆特色的经济、地理知识学习,如塔里木大学开设的丝路文化专题、兵团经济等课程,都是有益的尝试。
(三)整合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南疆本科高校文旅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企业观摩+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一体化”,“教学、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课余体验、假期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多方争取和整合资源,按照国内同类院校标准,在校内建设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等不同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并大幅度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二是提升顶岗实习环节质量。要在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主导下,依托当地旅游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基地,并对接纳顶岗实习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性鼓励措施。校企双方要建立常态化的实习会商机制,共同制定实习环节教学计划,尽可能组织集中实习、定期轮岗、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同时在党团组织建设、实习薪酬、工作保险、多元评价等领域建立相应的标准。三是鼓励双证融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旅游类专业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重点应鼓励学生考取国家导游员资格证。地方政府应对于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的持证导游给予政策鼓励。四是推进以赛代考、以赛促学。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十届,但南疆高校从未派选手参加。南疆三校应积极参加类似的省级、全国性竞赛,在参赛、备赛中正视不足,从而提升课堂和实践教学水平。
(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前述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问题,其瓶颈均在于师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背靠大市场、大行业,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整合的资源、利用的工具较为丰富。首先是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在师资总体规模饱和的基础上,定期、分批派遣教师前往旅游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或内地对口支援省份访学。教师的企业工作时间应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学校则应保障好教师在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其次是建设好行业兼职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使得行业兼职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1 到2 个模块的课堂教学。同时推行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拍档”制度,各种教学文书工作由专任教师完成,从而提高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新疆理工学院校园环境
新疆理工学院四位一体导游综合实验室
(五)充分利用对口援疆资源
对口援疆是南疆高校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除了19 省市援疆外,教育部启动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民族院校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项目也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对口支援的内容。南疆三校均有内地众多优秀大学对口支援,而喀什大学、新疆理工学院均有旅游专业援疆教师任教。同时,各援疆省市对旅游援疆高度重视,旅游项目资金、人才支援水平不断提高。南疆三校应在四个方面借力对口援疆资源:一是依托人才援疆提升师资水平。在派遣旅游援疆教师的基础上,邀请优秀旅游师资以柔性方式来南疆任教,同时派出本地教师前往内地优秀旅游院校跟班、听课学习;二是依托项目援疆提升教师的行业服务水平。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旅游援疆项目,在旅游规划、行业培训、游客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锻炼师资;三是依托援疆旅游企业和内地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形成以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四是积极争取援疆资金建设校内实训设施。
四、结论
新疆旅游、南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人才队伍,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支持。目前南疆三校的布局和专业招生规模,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和战略谋划,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南疆三校应在充分的行业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南疆民族地区应用型、技能型文旅产业专业人才素质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从而在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和对口援疆资源,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方面实施综合性教学改革,提升南疆文旅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