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与“剧”的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新疆舞剧发展脉络梳理

2021-11-21吴晓璇

新疆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舞剧新疆舞蹈

□ 吴晓璇

舞剧《戈壁青春》剧照

舞剧是舞蹈艺术样式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手段表现一定戏剧情节内容的舞蹈体裁。它是以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四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歌舞剧则是指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对于“歌舞之乡”的新疆来说,舞剧、歌舞剧都不陌生,日常生活元素信手拈来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生活中的聚会、婚礼,当地的民间舞蹈非常受欢迎,当我们上升到舞台艺术时,仅仅从歌舞元素入手,尤其是舞剧、歌舞剧这种庞大而又要充满“舞”与“戏”的深度融合,这就绕不开近年来关于舞剧、音乐剧创作维度的话题。

2013 年9 月、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随着这一战略思想的发展,新疆这片歌舞之乡,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迎来了较多的瞩目与发展。从2010 年新疆疏勒县打造的《汉侯班超》原创舞剧开始,至今新疆已有十多部舞剧、歌舞剧在国内各地舞台上展演。艺术的发展与交流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新疆、了解新疆、喜爱新疆。本文聚焦近十年新疆舞剧、歌舞剧的回顾,引领读者了解我们这片热土上的舞剧、歌舞剧的基本面貌,总结经验,以便促进舞剧作品今后更好地发展。

舞剧创作的分工较细,主要以编剧、艺术指导、音乐作曲、音乐制作、舞蹈编导、舞蹈演员、舞美设计等职业构成。舞剧创作的时间周期较长,譬如,编剧有时接到任务就是“命题作文”或是“主题作文”,编剧需要统领全局,具有全盘思维,能够将需要表现的元素一以贯之,促进舞剧、音乐剧的“可舞性”和“可歌性”;艺术指导则是更多地把控全局,在与编剧、编导、作曲等创作人员沟通过程中寻找具有艺术化的创意和灵感,促进整部作品的较好发展;舞蹈编导则需要运用舞蹈思维转化的能力将舞剧中各个环节、舞段、舞句转换成为动作语言,构成舞剧的整体性和实践性;音乐作曲则是更贴切每一个角色、剧情走势、情感流露等方面,与舞蹈和其他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舞剧更加完整和富有表现力;舞美设计也由于近些年舞台设备越来越高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也在推动舞剧情节表达、场景切换等方面展现着自身优势;舞蹈演员则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语汇展现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舞句和每一个舞段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统一。

对于祖国边陲省份新疆来说,能够在十年周期创作出十部以上舞剧作品(参见表一),这已然是一个较为优秀的答卷了。笔者将从创作维度评介这些作品,将从题材、创作、表演等方面,总结经验,以待今后创作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

表一

一、作品题材的选择与创新

从舞剧创作题材的时间框架来看,古代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各占一半,比如班超、张骞这些古代历史名人的故事或是《别十八里》的民间故事,都以新疆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来发展舞蹈主题和舞蹈要素,通过古代的人、物、事来展现新疆地域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诸多社会因素,从而强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知,以及新疆在每一个时期都以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的人们这些事实。《戈壁青春》《在远方·在这里》则偏向现当代舞题材,《五星出东方》涉及到历史元素,但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展现历史,而更多还是聚焦于当下舞蹈语汇的发展和走势,通过提炼和再创民间舞蹈语汇进一步体现当下人们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舞剧《戈壁青春》剧照

舞剧《在远方·在这里》剧照

从作品题材的构建来看,时间轴中最早的是2010 年《汉侯班超》的创作,它是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的重点文化项目,主要以汉侯班超率领36名勇士,远赴西域平定战乱为主线,通过“誓师、定边、安邦、思乡、驻留、喜庆”6 个部分组成展现祖国山河统一、战士守卫边土、各族人民团结的中心思想;再如《龟兹恋歌》通过龟兹乐舞的形式展现西域热土上,人们团结互助,青年们勇于追求爱情的生活状态。舞蹈语汇不仅采纳了民间元素,同时再创了“古典风格”的动作韵律,将舞蹈风格丰富地展现出来;《艾德莱斯的传奇》通过三姐妹寻找艾德莱斯的技艺过程,体悟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弥足珍贵,三个姐妹红黄蓝三色也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文化内涵,展现了新疆内敛与热情的舞蹈韵味。

从题材的创新角度来看,部分舞剧从立意开始就具有打破常规之举,比如歌舞剧《情暖天山》,故事围绕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的真实案例,讲述了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收养各族孤儿,将10 个孩子抚养成人的感人故事。这种利用舞剧展现人物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通过孩子们的“回忆”来展现“母子之情”“大爱无疆”的深层情感,在大多数舞剧中是不多见的。再如舞剧《戈壁青春》,故事讲述了老、中、青三代人驻守边疆的情感故事,题材更注重的是兵团人的精神展现,以“精神”为主线,展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屹立不倒的胡杨精神。艺术的升华在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点”,在舞剧、音乐剧中蕴含着力量和文化,艺术再现之后是进一步对中华文化的解读和彰显,促进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从题材创作的经验角度来看,创作到展演过程对每一个参与人员都是一种尝试和挑战,编剧、作曲、编导、演员、舞美、后勤人员各个工种之间紧密配合和相互成就,最终大家不仅收获了作品,同时锻炼了自身的专业和素养,为新疆今后的舞蹈艺术创作储备了更多的新生力量。

二、舞蹈创作技法的保留与再现

宗白华先生在谈及中国美学时强调:“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绝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还是激励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不专门模仿,模仿的东西是没有创造的结果的。”近几年新疆舞剧的发展正是如此,它没有一味地模仿西方现代舞剧,而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文化魅力。这种文化上的“自力更生”精神让我们新疆文化更加有力量、有自信,从而造就了舞蹈元素的多元化和立体感。这些舞剧中的表演风格更注重以当代新疆舞蹈身体语言为架构,突出新疆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展现了新疆人的精神面貌。

继承和发展从来不是相悖的逻辑,《在远方·在这里》《汉家公主》《五星出东方》《张骞》这些作品都在力求继承民间舞蹈的话语表达方式。作品在彰显民间舞蹈的魅力的同时也融入现代舞蹈元素,或者是当代舞蹈的处理,从而使其更加具有个性。比如《戈壁青春》,舞剧中前半段运用绿皮火车车厢展现建国初期青年来到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身上带着的大红花好似对遥远地域的向往和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这段舞蹈中保留了当时时代的特殊性,但同时增强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力,通过舞台道具的流动,展现时空的转换,同时表现人物内心的坚定与果敢。创作过程中保留什么、如何保留也是不断探讨的话题,因为之前的积累和展现,之后的舞剧创作方能有效地寻觅到创作规律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推动新疆舞剧艺术向好的方向发展。再如《在远方·在这里》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民间舞蹈的身体语言大融合的方式,再现过程中通过现代风格展现了产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当代新疆人亲情、友情、爱情,反衬人们对这片热土之情。

歌舞剧《情暖天山》剧照

三、舞剧张力力求从情节、人物的设计上入手

舞剧创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提炼,这里结合了音乐、服装、道具、灯光、舞者表达等因素的综合表达,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蹈人物的塑造。譬如,《汉侯班超》中“班超”这个人物形象,为了更加贴合人物原型,编导将他的出征打仗、团结群众贯穿起来,营造出全面立体的班超形象;《别十八里》中的青年达伍德、阿依莎,通过他们之间的相处和了解,展现爱情的纯粹与纯洁;《情暖天山》的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通过孩子们的回忆——孩童时期、少年时期、成年时期,他们对妈妈不同方面的认识,刻画出立体的人物形象;舞剧《戈壁青春》中内地来到兵团的“建国”和兵团姑娘“红柳”经典的舞蹈形象;《花漫天山》青年男女从相识、相恋的过程;《在远方·在这里》演员佟丽娅回归到舞者身份来展演与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怀;《汉家公主》中细君公主、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王为国奉献;《张骞》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历史、人物通过舞台艺术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这种艺术的渲染和书写是对文化深层次的解读和发展。每一部作品在人物塑造的设计与打磨中,渐趋完美。

舞剧的人物形象确立之后,贯穿情节内容相对要容易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充分展现“戏剧性”的内涵和特征,“起承转合”,通过舞蹈肢体语言的运用展现主题和特征。近年来舞剧作品在这一层级的考量相对较少,需要提高舞剧的表现能力,例如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既有特色的舞蹈段落,又有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氛围。情节多次转折,从隐藏传递电波——暴露——再隐藏争取时间——英勇就义,不断地起伏,赋予舞剧更多层次的内涵,不仅博得了观众们的眼球,也吸引了一批“舞粉”,前来观看舞剧,体验心灵的满足与震撼。

表演艺术的特殊性,造就了艺术的独特性,这也“体现”在演职人员身上,新疆舞剧、音乐剧演职人员近十年走过了从依赖“外援”到练就“内功”的历程。十年间通过舞台剧目展演的方式,新疆演员也在不断成长和历练,由依赖内地顶尖舞蹈表演家,发展到自给自足。随着古丽米娜等本土新一代舞蹈表演家成熟期的到来,我们不再是仅仅依靠内地著名舞者来演绎我们的故事,更多地可以运用本土新生代来展现新疆文化,创作更加贴合现实的作品,话语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但新疆舞剧编导离不开内地编导的局面并未改观,除了《汉侯班超》导演是新疆军区文工团编导杜渐老师之外,其余作品全部出自内地导演之手。从而造就了新疆新生代编导很难有机会参与、学习和提升。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驰名天下的“歌舞之乡”——新疆也在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形象。无论是歌舞剧,还是舞剧,我们都能看到每一部作品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这也是当代人对文化进一步解读的过程。

斯坦纳对翻译的阐释学描述,或称“就意义的探究和对意义挪用性的转换”,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极其精确但缺乏系统”。阐释翻译的步骤构成了斯坦纳描述的核心,它由四个部分构成:信任—插入— 具体化—复合的全过程。其实舞蹈艺术创作也是如此,我们在理解的第一节台阶之上,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最后将它全面回归到理解层级。但是,最后的理解已然不是最初理解的层级,它已经螺旋式上升到更高维度的“理解”层面。当下新疆舞蹈艺术应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跟上新疆社会发展的步伐。

舞蹈艺术不是单一的动律融合或是动作发展,而是从内向外地展现与表达更加贴合文化生活和时代的作品。新疆舞剧发展已然具有一定的基数和规模,在塑造自身文化基准的同时,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打造出更具有时代力量的舞剧作品!

猜你喜欢

舞剧新疆舞蹈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舞蹈课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新疆多怪
卷首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