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区域管网混输液流动形态水力计算
2021-11-20陈烁宇张春燕郑炜博宋长山赵伊龙
陈烁宇 张春燕 郑炜博 宋长山 赵伊龙
摘要:滨南采油厂稠油首站是油气生产运输的重要环节。区域内某接转站至首站的外输压力持续升高,液量无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干压提升25%。针对以上突出问题,通过单井、计量站、接转站进出站管输流程温压变化跟踪分析,摸清此段管线内流体相态、流体流型,从而明确压力上升原因,保障了滨南采油厂稠油首站区域外输系统正常、降低区域油气综合能耗。
关键词:外输;压力异常;流体相态
1稠油—水两相管流流型
对于油水两相流动,管道压降与流型密切相关,为更好的分析压降变化,首先需要对流型进行判定。根据油和水在管道中的分布情况,流型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Ew/o分散流、Ew/o&w间歇流、Ew/o&w分层流、Ew/o&w不完全环状流、Ew/o&w水环流、Ew/o团&w环散流。
2管道参数
对于单56至稠油首站管线,由于含水率非常高(约为90.8%),且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油水两相流动的流型可能是以下流型中的一种:分层流、环状流、不完全环状流。
3水环流型压降计算
(1)水环流型压降计算模型的建立
在形成水环+Dw/o核流型时,假设入口含水率εw、混合流速Vm、水相粘度µw 、水相密度ρw、油相粘度 µo、油相密度ρo等参数已知。为了便于计算,忽略少量水相进入油相的影响,即将Dw/o核简单视为纯油相,则
水相就地流速Vw为:
油相就地流速Vo为:
油相所占管道截面积AO为:
水环所占管截面积AW为:
水环流型中水环为湍流状态,内部油核部分为层流状态,并且水相流速大于油相流速。
对于油-水两相之间水力摩阻系数的取值,目前对其研究的并不深入。通常的做法是将界面水力摩阻系数等于流速较快相的水力摩阻系数。考虑到水环与Dw/o核之间的滑移,本文取界面水力摩阻系数λi为:
4分层流压降计算
和水环流型一样,假设有20%的油相混入水相,并且也有相同体积的水相混入油相。采用Richardson公式计算油中掺入水和水中掺入油后的表观粘度。油中掺入水后的表观粘度=3753.80 mPa.s;水中掺入油后的表观粘度=3.244 mPa.s。
截面持水率约为50%。油相流速约为0.228 m/s,水相流速约为2.238 m/s。单位管道的压降约为221.34 Pa/m。单56至稠油首站管道總压降约为1.505 MPa,单56转接站出口压力约为1.905 MPa。
5分析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计算可知,当油水两处流型处于完全环状流时,起点压力约在0.65~0.8 MPa之间;处于光滑分层流时,起点压力约在2.0MPa左右。水环流型压降约为0.3 MPa,而分层流型压降约为1.5 MPa。单56转接站实际出口压力在1.1~1.5 MPa之间,管道实际压降在0.6-1.0之间,所以其流型应为不完全环状流。
若单56至稠油首站管道压降为0.605 MPa,经粗略估计,截面含水率约为74%。油相流速约为0.43m/s,水相流速约为1.5m/s。
处于不完全环状流时,油品直接与管道上部接触。高含水期的稠油在管道内输送,悬浮在管流上层的油包水乳状液会发生絮凝并聚集成块,流动过程中与管壁接触。分散在连续水相中的油滴在低温时有聚结成团的倾向,当管流对油块的切应力小于管壁对油块的附着力时,集输管道会发生粘壁现象(或挂壁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不完全环状流管段随着油品粘壁(或挂壁)量的增加,产生界面滑移造成较大压降。同时,随着粘壁厚度的增加导致管道有效流通面积减小,管道压降增大,进而造成起点压力升高。
6总结
本文通过计算不同流型的压降与实际参数对比,实现了单56至稠油首站的流型判定,对其引起的压降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应分析,通过实际对比,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对造成压降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其改进方向提供了合理指导。
参考文献:
[1]冯云. 西北某油田外输管道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2]马福. 纯梁首站能耗仿真与运行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