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组合吞吐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2021-11-20吴迪楠
吴迪楠
摘要:某些油田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阶段,逐渐受到气窜、出砂、水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降低了吞吐效果。将区域自身特点作为依据对组合吞吐注汽方法予以提出,针对一些适宜的油藏,可以对吞吐阶段适当延长2到4个周期,采收率提高2到3个百分点,这针对抑制蒸汽吞吐稠油油藏高周期的产量递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稠油;组合吞吐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引言:
在某油藏区块中,油层含油面积为3.45平方千米,在原油地质储量方面,达到了1870万吨,具有地下600m到地下850米的油藏埋深,在油藏类型方面,属于中厚互层状边水稠油油藏,在原始油水界面上,达到了地下860米。在这一油藏中具有厚度薄、渗透率高、井距小等方面特点,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气串矛盾现象,在受窜井中,因为窜入了蒸汽而导致明显提升了内部的含水率,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造成油井井喷现象,或者造成油层出现出砂现象,在油井中,由于存在砂埋油层、砂卡等现象而不能正常进行生产。在生产井中,还伴随许多油井出现气窜现象。
1组合吞吐注汽可行性研究
1.1组合吞吐技术机理
在组合吞吐技术方面,基本概念如下:针对蒸汽吞吐开发单元中的多口井,按照优选设计的排列组合,实施有序蒸汽吞吐方式,其中包含了两种类型,分别是同注同采和一注多采。
借助组合吞吐方式,可以对油层内部存在的动用不均匀情况、在微观空隙中注入流体的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实现井间剩余油的动用的加快,针对气窜现象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蒸汽热能利用率的提升,对因为汽窜现象所导致的激动出砂情况予以了避免,相应的砂埋油层和砂卡等现象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是是的在检泵井次和作业对油层所带来的伤害予以了降低,从而可以对区块开发效果予以大幅度改善。
1.2储层条件
以某油藏区块为例,油层为高孔和高渗透层,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非均质性,在层内均质系数方面,维持在0.41到0.56之间,在级差方面,维持在14到159之间,在变异系数方面,维持在0.68到0.87之间,油层内部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在当前阶段生产井生产活动中,油层平均厚度达到了15.6米,同时具有100米的平均井距,在所有油井中超过70%比例以上都出现过汽窜现象。
通过研究汽窜现象的规律我们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具有方向性特点,汽窜现象的产生会受到沉积相的影响,在方向大多会沿着渗透阻力较小的主河道方向;其次,具有选择性特点,汽窜现象的产生,通常是在一些具有较大油层厚度和较高渗透率的位置,通常也是主力油层的位置;再者,具有重复性特点,如果两口井已经产生汽窜现象,在下一轮注汽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防窜措施,就仍然会产生汽窜现象。
2组合吞吐实施方案设计
2.1井组筛选
我们将油井开发实际情况、以往汽窜情况等作为依据,对组合吞吐注汽单元进行了划分,最终完成了对16个组合吞吐注汽单元的划分。在选井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保证油层分布稳定性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油层压力需要保持接近,并且在井间容易产生汽窜现象,具有明显的多向性特点;其次,需要保证井下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再者,在原油物性方面,需要保持接近;另外,针对同一个井组,需要保证具有尽量接近的井周期生产情况;最后,针对一个井组中,需要控制3到5口井的数量。
2.2方案设计
在对注汽井组进行筛选以后,以此作为基础,将井组内部油井油层发育、周期生产情况、汽窜史以及井距等作为依据,针对不同的井组,需要采取不同的注汽方式,并对注汽参数进行确定,在全年的时间内,预计会进行对55井次进行注汽,注汽体积达到了10万立方米。
与现阶段网分布、井距、汽窜史等方面情况结合起来,在组合注汽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原则予以遵守:首先,针对以往存在互相汽窜情况的直井、水平井,需要采用同注同采方式;针对处于相同位置,分别位于上、下层系的水平井,需要选择使用一注一采的注汽方式;其次,需要针对注汽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在实际开展蒸汽吞吐开采工作中,对于油井开采效果而言,将会直接受到注汽参数设计合理性的影响。在对注汽炉进行确定以后,以此作为前提,在优化注汽参数过程中,通常将重点放在注汽强度方面。针对不同周期注汽强度、周期产油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相应统计,对周期产油最高的原则予以遵循,可以对各个周期最优的注汽强度进行确定。在油层最佳注汽强度方面,通常情况下会随着吞吐初期周期的增加而相应得到增加,从第6或者第8个周期开始,注汽强度开始逐渐降低,在9周期以后,注汽强度通常会维持不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井组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灵活优化注汽量;再者,针对组合注汽废弃产量,在直井中应该产生1吨到2吨,在水平井中应该产生3吨到5吨。在现阶段,油层中压力较低,都开始陆续进入到高轮次吞吐的前期阶段,为了实现吞吐效果的提升,需要对废弃产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作为前提对压力状况、地下存水量、油层纵向动用情况等方面的结合予以关注。
2.3提高周期油汽比
借助应用组合吞吐注汽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油井的吞吐效果。在组合吞吐井组中,具有168天的平均周期生产天数,注汽量达到了39.8654万立方米,在周期产油量方面,达到了16.3139万吨,油汽比可以达到0.41,相比于上周期,在周期生产天数方面,延长了34天的时间,在注汽量方面,降低了2.8595万立方米,在产油量方面,增加了3.2013吨,油气比提升了0.1。
3结论
在组合吞吐中,需要将油井生产情况作为依据,对注汽单元进行划分,并灵活调整注汽参数和注汽运行,并且需要与冷采和调剖等工艺措施进行配合。为了保证将更加科学准确的指导提供给后续工作,需要严格开展对压力、温度、水性、注汽参数、含砂等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军涛.热采稠油改善吞吐开发效果对策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13):168-169.
[2]金忠康,王智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20,33(05):36-41.
[3]郎宝山.稠油复合吞吐配套管柱研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21,28(03):144-150.
[4]曾佳业.新庄油田效益开发热采吞吐方案优化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