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稠油组合吞吐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2021-11-20吴迪楠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究与应用稠油

吴迪楠

摘要:某些油田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阶段,逐渐受到气窜、出砂、水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降低了吞吐效果。将区域自身特点作为依据对组合吞吐注汽方法予以提出,针对一些适宜的油藏,可以对吞吐阶段适当延长2到4个周期,采收率提高2到3个百分点,这针对抑制蒸汽吞吐稠油油藏高周期的产量递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稠油;组合吞吐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

引言:

在某油藏区块中,油层含油面积为3.45平方千米,在原油地质储量方面,达到了1870万吨,具有地下600m到地下850米的油藏埋深,在油藏类型方面,属于中厚互层状边水稠油油藏,在原始油水界面上,达到了地下860米。在这一油藏中具有厚度薄、渗透率高、井距小等方面特点,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气串矛盾现象,在受窜井中,因为窜入了蒸汽而导致明显提升了内部的含水率,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造成油井井喷现象,或者造成油层出现出砂现象,在油井中,由于存在砂埋油层、砂卡等现象而不能正常进行生产。在生产井中,还伴随许多油井出现气窜现象。

1组合吞吐注汽可行性研究

1.1组合吞吐技术机理

在组合吞吐技术方面,基本概念如下:针对蒸汽吞吐开发单元中的多口井,按照优选设计的排列组合,实施有序蒸汽吞吐方式,其中包含了两种类型,分别是同注同采和一注多采。

借助组合吞吐方式,可以对油层内部存在的动用不均匀情况、在微观空隙中注入流体的分布情况等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实现井间剩余油的动用的加快,针对气窜现象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蒸汽热能利用率的提升,对因为汽窜现象所导致的激动出砂情况予以了避免,相应的砂埋油层和砂卡等现象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是是的在检泵井次和作业对油层所带来的伤害予以了降低,从而可以对区块开发效果予以大幅度改善。

1.2储层条件

以某油藏区块为例,油层为高孔和高渗透层,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非均质性,在层内均质系数方面,维持在0.41到0.56之间,在级差方面,维持在14到159之间,在变异系数方面,维持在0.68到0.87之间,油层内部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在当前阶段生产井生产活动中,油层平均厚度达到了15.6米,同时具有100米的平均井距,在所有油井中超过70%比例以上都出现过汽窜现象。

通过研究汽窜现象的规律我们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具有方向性特点,汽窜现象的产生会受到沉积相的影响,在方向大多会沿着渗透阻力较小的主河道方向;其次,具有选择性特点,汽窜现象的产生,通常是在一些具有较大油层厚度和较高渗透率的位置,通常也是主力油层的位置;再者,具有重复性特点,如果两口井已经产生汽窜现象,在下一轮注汽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防窜措施,就仍然会产生汽窜现象。

2组合吞吐实施方案设计

2.1井组筛选

我们将油井开发实际情况、以往汽窜情况等作为依据,对组合吞吐注汽单元进行了划分,最终完成了对16个组合吞吐注汽单元的划分。在选井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保证油层分布稳定性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油层压力需要保持接近,并且在井间容易产生汽窜现象,具有明显的多向性特点;其次,需要保证井下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再者,在原油物性方面,需要保持接近;另外,针对同一个井组,需要保证具有尽量接近的井周期生产情况;最后,针对一个井组中,需要控制3到5口井的数量。

2.2方案设计

在对注汽井组进行筛选以后,以此作为基础,将井组内部油井油层发育、周期生产情况、汽窜史以及井距等作为依据,针对不同的井组,需要采取不同的注汽方式,并对注汽参数进行确定,在全年的时间内,预计会进行对55井次进行注汽,注汽体积达到了10万立方米。

与现阶段网分布、井距、汽窜史等方面情况结合起来,在组合注汽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原则予以遵守:首先,针对以往存在互相汽窜情况的直井、水平井,需要采用同注同采方式;针对处于相同位置,分别位于上、下层系的水平井,需要选择使用一注一采的注汽方式;其次,需要针对注汽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在实际开展蒸汽吞吐开采工作中,对于油井开采效果而言,将会直接受到注汽参数设计合理性的影响。在对注汽炉进行确定以后,以此作为前提,在优化注汽参数过程中,通常将重点放在注汽强度方面。针对不同周期注汽强度、周期产油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相应统计,对周期产油最高的原则予以遵循,可以对各个周期最优的注汽强度进行确定。在油层最佳注汽强度方面,通常情况下会随着吞吐初期周期的增加而相应得到增加,从第6或者第8个周期开始,注汽强度开始逐渐降低,在9周期以后,注汽强度通常会维持不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井组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灵活优化注汽量;再者,针对组合注汽废弃产量,在直井中应该产生1吨到2吨,在水平井中应该产生3吨到5吨。在现阶段,油层中压力较低,都开始陆续进入到高轮次吞吐的前期阶段,为了实现吞吐效果的提升,需要对废弃产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作为前提对压力状况、地下存水量、油层纵向动用情况等方面的结合予以关注。

2.3提高周期油汽比

借助应用组合吞吐注汽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油井的吞吐效果。在组合吞吐井组中,具有168天的平均周期生产天数,注汽量达到了39.8654万立方米,在周期产油量方面,达到了16.3139万吨,油汽比可以达到0.41,相比于上周期,在周期生产天数方面,延长了34天的时间,在注汽量方面,降低了2.8595万立方米,在产油量方面,增加了3.2013吨,油气比提升了0.1。

3结论

在组合吞吐中,需要将油井生产情况作为依据,对注汽单元进行划分,并灵活调整注汽参数和注汽运行,并且需要与冷采和调剖等工艺措施进行配合。为了保证将更加科学准确的指导提供给后续工作,需要严格开展对压力、温度、水性、注汽参数、含砂等监测资料的录取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军涛.热采稠油改善吞吐开发效果对策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13):168-169.

[2]金忠康,王智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20,33(05):36-41.

[3]郎宝山.稠油复合吞吐配套管柱研制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21,28(03):144-150.

[4]曾佳业.新庄油田效益开发热采吞吐方案优化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0):22-23.

猜你喜欢

研究与应用稠油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质稠油开采技术进展及现状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应用
稠油管道输送技术方法综述
电子档案袋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研究及应用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