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为师为荣
2021-11-20邓钰
邓钰
“书香不可不振。欲登黄佳之选,必尊师以礼,取礼以贤,勤密其功,专笃其志。”这是载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陶军明宗族《定山陶氏宗谱》里的一段话,据《定山陶氏宗谱》所载,整个陶氏宗族尊师重教、学风浓厚。陶军明家庭所在的江西省彭泽县定山镇东光村,是东晋田园诗鼻祖、“天下第一县令”陶渊明后裔的居住地,受先辈影响,该村文风流传、学风盛行、家风严谨,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之乡。教育世家陶军明家庭以其爷爷陶和武为核心,三代人共有19名教师,他们躬耕杏坛,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
“教师是最好的职业”
陶和武早年在彭泽县石涧小学教书。土地改革后,在彭泽县文教科任副科长,随后分别在彭泽县安复完小、城关完小、太平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他一生节俭自律,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当地人的钦佩和赞誉,是彭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父亲一生从教30余年,在十几所学校任教过,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父亲常说‘教师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最崇高的事业,受他影响,我也选择当教师,从教40余年。”陶和武的大儿子陶运奎说。
陶和武有5个子女,其中3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选择了当教师。他们扎根在乡村学校几十年,3个儿子都先后任农村学校校长,为乡村基础教育和学校管理默默付出。他的2个女婿都是教师,也先后担任校长。当地人戏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彭泽县定山镇及周边乡镇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中,要么是小学,要么是初中,肯定会在某个时期是陶和武及其家人的学生。“父亲一直教育我,要学会感恩,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总是提醒我,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一定要认真负责。所以,我们几个当教师的,在学校里都尽职尽责,严格要求自己。”陶和武的小儿子陶运春说。
陶和武一家三代人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坚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这除了要有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有扎根农村、力图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崇高使命和教育情怀,而这也已然成为一种特殊的养分,滋养着这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的精神世界。
“最后一次家庭党员会议”
“八旬老党员委托家人代缴千元党费——他有着60年的党龄,患病动手术前仍念念不忘缴纳党费。”这则刊发在2012年5月2日《浔阳晚报》的消息,其主人公就是陶和武,讲述他在病榻上召集子孙们开的最后一次家庭党员会议的故事。
在那次会议上,他特别声明允许非党员旁听。他声泪俱下地说:“我们这样的家庭不简单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这个家……我希望你们在座的,是党员的,要以党章要求自己;不是党员的,也要好学上进啊。”正是在这次家庭党员会上,他拿出了治病仅余的1000元钱要家人代他缴纳毕生最后一次党费,以表达他一生对党的忠诚。
在陶和武家庭中,中共党员居多,19名教师中有15名党员。从其孙辈参加工作起,陶和武每年都会利用节假日大团聚的时机,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和党员会议,了解后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鼓励他们積极向党组织靠拢。每当听到后辈们思想进步、业绩优异时,他就乐呵呵的;每当听到后辈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就耐心开导,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困惑。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后辈们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努力上进、兢兢业业,兄弟姐妹间团结和睦。9名孙辈中有博士2名、硕士4名,他们有时间回老家了,都会去陶和武那里“汇报”工作,聆听他的教诲。
“爷爷对我们孙辈特别好,和蔼可亲。他总是鼓励着我,要我思想上进步、工作上努力,对学生认真负责。”孙媳妇郭霞不禁落泪回忆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早已退休在家的陶和武,因东光完小缺教师,他又毅然而然地走上讲台。他总是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常常走村串户进行家访,和家长、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还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我跟岳父很早就认识了,在我心里他是好党员、好校长、好老师,对党忠诚。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1971年参加工作没多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大女婿刘彭生感慨道。
陶和武一辈子节衣缩食,却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助人为乐,时时刻刻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常有人向他求助、借钱,他总是慷慨解囊,四邻八舍得到他帮助的人不在少数。陶和武还热心公益事业,村里有修路、挖塘的大事,他往往都是带头捐助,且捐数额比“份内”的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东光村村民陶金龙告诉记者:“陶老师一家是我们本地人特别尊敬的教育世家,桃李满天下,荣誉更是不胜枚举,为我们这里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很不容易。”
笔耕不辍,薪火相传
据《定山陶氏宗谱》记载,陶和武的高祖陶璞生,考中秀才,学识渊博,骈文俪句文采飞扬。陶和武父亲陶月卿,一生以教书为业,不但从事启蒙教育,还经常坐拥经馆。学生中有成就者不少,因此在乡里名望极高,被尊为“二先生”。陶和武酷爱古典文学,晚年更是笔耕不辍,每有感触,就直抒胸臆,赋以诗文。
1980年10月,陶和武退休返乡才半个月,就接到县政府办公室的信,邀请他赴县城编写《彭泽县志》,并与人合作编著《彭泽史话》。在修志期间,他发现《彭泽县志》(同治版)为孤本,因担心史料遗失,便选抄了《彭泽县志》(同治版),共6本19卷,书写规范工整。这些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文字,足见他的热情与寄托、坚韧与执着。陶和武去世后,二儿子陶运亨以“容膝书屋”的名义自费印刷了《彭泽县志诗文选》(同治版),并无偿赠送给陶和武的学生和亲朋好友,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彭泽史上的诗文。
1990年春,在陶和武的倡议下,彭泽县定山、太平的退休教师成立“转转会”,大家以文会友,吟诗作对、填词酬唱。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大家聚会庆祝。之后二十多年来,“转转会”从未停歇,享誉彭(泽)湖(口)两县,传闻乡里。后来,陶和武助编了诗集《晚霞吟集》,2013年由陶运亨重新编排出版。这本诗集,让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地方诗坛又重新活跃起来,让退休教师仍能施以春风时雨,也让青年一代沐浴地方优秀文化的雨露茁壮成长。
定山陶氏宗谱每20年重修一次,是整个宗族的大事。由于历史原因,在1992年前中断了60余年。在1992年重修宗谱时,陶和武被荐为主修。面对重重困难,他潜心钻研,继续为宗族事业发挥余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陶氏宗谱的修编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探讨陶渊明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翔实资料。
说起陶和武,孙子陶军明回忆起了一件小事。多年前他立志考博,爷爷知道后非常开心,极力支持。2011年春节,县城关完小来慰问退休多年的老教师陶和武,并送来了1220元慰问金。转手,陶军明就收到了爷爷给的1000元,还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慰问金成奖学金,愿孙考博金榜题名”。这让陶军明十分感动,至今保留着这张纸条。
陶军明没有辜负爷爷的期盼,顺利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被省教育厅聘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和省级课题评审专家。近年来,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省级课题9个,获各类奖项5个。这些荣誉和成就既是陶军明自己努力结出的硕果,也是这个教师世家家风、学风传承的见证。
“教师是最有幸福感的职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也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师生是一辈子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能从事教育事业,把家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陶军明说。
“人物传中多俊杰,世家风采永留芳。”陶和武一生清苦,为国、为民倾尽毕生精力,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滋养着这个教育世家的后人们,永葆初心、铭记教诲,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