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组子细工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应用研究
2021-11-20王茜
王茜
关键词:组子细工 日本 传统手工艺 产品设计 应用性
引言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组子是在飞鸟时代(约为我国的南北朝至中唐时期)建成的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的高栏上发现的,图案为拆散的卍(万字)纹。[1] 日本的主流历史学家认为组子是在这个时期,作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一部分传入日本的。组子本来是只在日本的建筑上出现的传统工艺装饰,随着种类和用途的多样化,逐渐与日用品相结合,走入寻常百姓家。因此,本文以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为切入口[2] ,分析组子细工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以期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保存和发扬提供参考及借鉴。
一、组子细工概述
组子细工,是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字面由“组子”和“细工”两个词组成,“组子”日语为Kumiko,指的是细小的装饰木条,“细工”日语为Saiku,是指精巧的工艺[1] 。所以组子细工简单地说,就是不用一钉一铆和黏合剂,只用榫卯结构把小木条组装成千变万化的繁复图案的精巧技艺。这种工艺所做之菱格极为纤细美丽(图1),在日本的古建筑中通常用作梁、阁、栏、嶂、门、窗的装饰。组子细工对精度要求非常高,最小的组子宽度只有1mm,木材哪怕只有0.1mm的误差也无法进行组装。[3]
二、组子细工工艺
(一)使用材料及工具
组子有80%都是无涂料的,所以经常使用导管比较细的、不涂装也非常漂亮的针叶树,最常见的有杉树和丝柏。其中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材料称为“神代杉”,它是在过去的火山喷发活动中被湖沼埋没的,奇迹地没有腐败的贵重木材,被埋没了至少几百数千年。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杉木变色成了黑褐色,给人威严庄重之感。[4] 而丝柏则有极强的耐久性和很高的保存性,古代日本的宫殿和寺院佛阁都主要使用这种材料,前文提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制建筑“法隆寺”就是用了丝柏制成。即使是经过了1300年以上,古老的丝柏依然散发出高雅的香味,和新品无异。
制作组子最必要的工具之一——顺锯,即“大锯”是在15世纪出现的。台刨则大概在17世纪左右传到日本,于18世纪形成现在的形态,因此像如今这样纤细的组子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每个组子职人都会制作自己专用的台刨,所以台刨有各种各样的尺寸。当然,在现代大工业背景下组子工厂都会使用如切割机等各种大小型机械设备,笔者曾到东京江户川区的山川组子工厂考察,发现他们除了会使用一些历史超过四十年以上的古老机械外,还会使用多种电子设备。发达的木工机械可以把1mm以下的组手削出,让组子的精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二)制作工艺流程
1.绘图
在动手前,和制作其他木工产品一样,组子职人要先把组子的设计图严谨地画出来。从组子设计图(图2)中可以看到,除了木材的长度、宽度需要完整标示出外,木材的转折角度,甚至是一些细节部分都需要放大,细致地绘画、说明。
2.木材的选取、切断
组子职人会根据自己长年累月的经验选择适合加工的木材,一般会选取木纹比较笔直的、瑕疵比较少的、不易弯曲的部分,且由于组子通常是无涂装,木材的色泽和美感也非常重要。首先,已经被粗加工的木材会被放入自动削木机,削去表面,加工成合适的厚度。随后,职人会使用组子分割机,这是一种特有的机器,可以把木条纵向分割,把一条木条等分为好几条(图3),简单快速。接着,被等分的木条会被放入自动抛光机进行抛光。职人一边抛光,一边会把相同厚度的木条堆放在一起。
3.组手加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一旦坡度出错就会令组子无法组装。
首先是制作“地组”的零件,在需要切割出组手的部分画上记号,使用的工具有铁圆规、回转尺、白柿、刀架、曲尺等。然后用一部称为“组手切割机”的机器把画了记号的部分切割出来,通常一条木条上下都需要切割出组手的位置。用机器切割后,还需要用凿子将组手边缘凿出一定角度,根据组子的类型,通常为30°、45°或60°等(图4)。
最后按照所需要的长度把零件切断。
4.“叶”的制作
在地组里面再加上一些小部件——称为“叶”,就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组子款式。以一款最为常见的组子“麻叶”为例,完成地组之后,就可以跟据地组的大小制作“叶”的零件——三片細木片:首先用切木机器按照尺寸切出细木片;然后使用木刨和刨毛机,将细木片两端削出一定坡度并修饰表面(图5)。
5.组子组装
组子的组装过程如图6所示,首先将已经裁切好组手的零件组合成地组,然后把“叶”安装在地组内,形成纹样。
(三)纹样及其含义
组子细工有三种基础的地组,分别是枡组(角物)、菱物和三个组手(龟甲物)(图7)。在这三种基础框架里面再加上不同的“叶”,就可以组成各种各样不同的纹样。现存的组子纹样通常都是从日本国内生长的植物、人们所使用的道具等抽象而来的,以自然为中心[4]。纹样种类多达二三百种,最常见的有胡麻、麻叶、樱、蜀江、桐、七宝等见表1,更为复杂的有万字角龟甲、唐麻之叶、八重轮[5] 等,每种纹样都有其由来和吉祥的含义。例如“麻叶”纹样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麻这种植物在日本自古以来就被用于祭神和驱魔之事,而在医疗不发达,幼儿死亡率达到70%-75%的江户时代,父母会把“麻”的图案印在婴儿衣服上,祈求庇佑[5] 。而根据组子细工技法的不同,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分为大川组子、小仓组子、江户组子、鹿沼组子等流派,每个流派甚至每位职人都有其独创纹样。
三、组子细工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创新途径
传统手工艺来源于祖先们用于生活生产而进行的朴素的物品制作。这种行为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每一件手工艺品从样式到图案、从实际作用到美学价值上,都是独一无二的。[6] 但是近年组子细工也面临着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的困境:随着日本人口逐渐递减,因生活模式变化使用传统方式建造房屋的人也逐渐减少,在住宅安装组子细工的工程越来越少;[7] 组子细工工序繁琐,造价太高,非普通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职人往往技艺了得,却因艺术素养不强导致创新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职人们开始把眼光投向其他地方,比如在九州豪华卧铺列车“七星”上安装组子细工装饰,还有各种著名酒店的内装都开始逐渐出现组子细工的身影。[4] 职人更把组子细工与推拉门、橱柜、日用器皿等常见用品相结合,使它从“曲高和寡”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用得起的寻常之物。
把现在市面上所见到的组子细工产品归纳起来,职人主要把组子工艺从以下三个方面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达到创新目的:
(一)从产品类别上创新
组子细工长久以来只应用在传统的日式建筑或家具上,是贵族的所有物,往往给人疏离之感。商业化发展迅速是当经社会的现状,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视觉审美和精神需求趋向于更加多元化[8] 。近年日式住宅减少,年轻人普遍趋向西式住宅和生活方式,职人也不得不放弃因循守旧,开始结合日式与西式的审美风格,把组子细工应用在普通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上,一下子把这种传统工艺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拉近,让更多的人开始接触、了解这种工艺,同时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文化传播[9] 。
例如图8为笔者设计的“组子时钟”,选择了麻叶纹样作为设计重点。如前文描述,麻叶纹样有驱魔、消灾解难的含义,是代表日本的美丽图案,也是组子纹样中最受大众欢迎的一款,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麻叶纹样和国际通用的雪花图案非常相似,这样,就算不了解纹样历史的外国人,也能领略到它的美感。同时,笔者发现组子麻叶纹样从正面看,刚好被它的地组和“叶”等分为12份,每份之间夹角为30°,与时钟钟面数字的夹角一致。于是笔者以迷你组子“麻叶”作为钟面,“麻叶”的地组和“叶”代替时钟的刻度,钟面上只留“3、6、9、12”四个数字,人们可以通过对于组子的想象,自行判断时间。这样除了美观以外,使用者和时钟也产生了互动,多了一份悠然。
当然除了时钟外,还有“组子花瓶”、“组子胶带切割器”、“组子杯垫”、“组子电线盒”、“组子笔座”等;组子也能与灯具结合,做成形态各异的各种台灯、行灯、立地灯,让灯具展现出极其高雅、浪漫的光影效果,给空间增添了梦幻的氛围感。如作品“组子行灯——灯影”(图9)。“组子行灯”是既适合日式装修风格也适合西式装修风格的卧室照明灯具,它利用组子的镂空特性,把组子纹样复制后装饰在灯具表面上,能把组子的优点很好地展现出来。当灯光从里到外发散而出,光线透过组子的镂空部分洒落下来,会在地面上投射出各种有趣的剪影,整个空间像是被组子投射出的影子柔和地包裹起来一样,渲染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当把组子行灯转动的时候,地上的影子也会有所变化,仿佛万花筒般在地上散射出各种花纹,典雅亦有趣,非常适合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士。
(二)从结合材料上创新
传统的组子只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甚至连木材表面都没有涂装。组子是木材与制作技法的结合,既有原木质感之美,同时也有组子细工技法的精妙之处,制作技法蕴含着日本组子职人几百年来的不懈传承与创新。但对于现代设计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所以职人们开始将一些比较特别的材料与组子结合,试图发现组子的更多可能性,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的创新。
作品“组子耳环——粹”(图10)就将组子与金属结合起来,做成首饰。“粹”是江户时代的一种美学意识,意指凝练丰富文化底蕴、追求极致美感的艺术表现。[10] 设计师把迷你“麻叶”纹样和“菱”纹样组合起来,做成更小、更精致的尺寸,然后用金属挂钩及金属环串连,形成耳环,体现出“粹”的美感。金属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可以做出各种造型,赋予组子无限可能,而这种“和式”花纹的再创作,既蕴含着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潮流与创意,与浴衣、和服、甚至现代服饰等都非常相配。另一款“组子发簪”(图11),设计师则是将组子与玻璃结合,设计也充满着巧思。发簪的头部是一个迷你组子,可以是任何一种纹样,组子的中间夹了一层粉色的透明玻璃。当阳光照射下来,光线透过组子的缝隙,穿透玻璃,在发梢之间形成光斑,造成通透灵动的装饰效果,组子的颜色也由原来素净的原木色变化为各种亮丽色彩,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除此以外,也有职人把组子与布料、皮质、绳索、甚至硅胶等材料结合起来做成新产品,焕发了组子细工的新生。
(三)从立体造型上创新
以往组子细工职人都把重心放在纹样的革新上,传统纹样有二、三百种,而每个流派又有其独创纹样几十至上百种。但无论纹样如何创新,在历史长河里,组子在日式建筑或家具上只是作为一种类似平面图案的装饰而存在。现在,设计师和职人则更多地考虑它在立体造型上丰富的可能性。
同样是麻叶的纹样,在“组子耳机绕线器”(图12)的设计中,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了紋样的整体造型作为产品的主要造型,把组子纹样放大、组合做成立体,让组子不再只存在于平面图案。现时市面上的绕线器多为硅胶材质或者塑料材质,造型多为卡通,同质化较严重。这款组子绕线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让这种带有科技感的日用品,变得温婉而有历史感,而它独特的风韵又与市面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增添了一份高雅,就算不使用时,也是桌面上的一道风景线。
作品“组子行灯——捩灯”则是把灯具做出了立体分段结构。设计师把整个灯具分为15段,可以根据需求,把灯具从上往下一段段地回旋,来达到调节亮度的目的,整体造型类似旋转楼梯。当灯具被扭开时,光从组子的边角洒落下来,星星点点,仿如浪漫星河。当灯具闭合时,又可以看到灯光透过最上方的组子纹样投射到天花板,形成剪影。灯具的段数和每段高度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自由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与捩灯进行互动,它既是灯具,又像是一件可爱的玩具,让人在与灯光的玩耍中释放当天工作、学习的疲劳,充满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组子的立体造型当然并不限于目前品类,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特别的产品面世。
结语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日本的组子细工是历史生活下的产物,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生活方式、需求决定了组子细工在使用工具、工艺、纹样上的创新和变革。传统手工艺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质是生活化的[11] ,要让其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只能让它重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组子细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本来是一种只在日式传统建筑上出现的,只有贵族阶层能负担得起的曲高和寡之物,现在也已经和日用杂货、灯具、首饰等现代设计相结合,走入寻常百姓家。日本当代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中具有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具有浓重的文化品格及工匠精神,同时也具备了极其前卫的造型意识和创新理念。[12] 我国的各种非遗技术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可以参考其发展路径,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传统理念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人们在欣赏与使用它的同时从中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得到更加肥沃的生存土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