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设计研究
2021-11-20宋萍王云澍
宋萍 王云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双钻模型 生态系统 服务设计 网络学习环境
引言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部就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加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举措。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 。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地区双创师资匮乏、不同区域双创教学水平不均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行业、社会需求脱节,高校和企业、创投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有效互通等问题[2] ,這些因素制约了高校双创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质量提高,导致双创教育体系的合力还未形成,创业教育未能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本文以服务设计为导向,通过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高校师生、管理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产业链,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孵化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教学+实践+孵化的三层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涉及到的主要校内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创新创业导师、高校双创服务机构;校外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政府。一个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应该能完成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双创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升,产教一体融合的双创实践管理、从校内到校外的双创项目孵化服务。
1.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最核心和基础的一部分。双创教学体系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包括创新创业类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又包括创新意识类课程、创新方法类课程,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和创业计划实战类课程[3] 。课程教学的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双创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热情的激发,双创素质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为主,这类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创新性项目设计、项目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成果展示等工作;也可以完成一个创业方案商业可行性论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原型设计、财务分析和风险控制;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从创意的产生、创业方案的撰写、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创业导师的指导,创业导师可以是高校导师,也可以是企业导师。
3.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了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双创项目与企业和行业接轨,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管理机构,负责针对优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和个人提供一对一创业指导服务、企业和社会资源对接,配套资金支持,同时提供人力、财务、税务、法律、工商、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孵化和咨询服务。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学生项目的详细信息,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创业团队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对接,实现多方合作。
(二)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各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匮乏,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热情;其次,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缺少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大部分学科竞赛的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停留在原型、论文或者是商业计划书这样的论证阶段,缺少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创业导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第三,即使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因为缺少企业和市场资源的介入,无法走出校门进入到真正的项目孵化阶段。校外的融资机构、企业因为不了解大学生创业项目,而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缺乏兴趣和动力,大学生创业团队也因为无法获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难以将创新创业深入下去。
二、服务设计介入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必要性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各个要素还处在孤立和不均衡发展阶段,无法满足多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服务设计理念,通过探索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商业模式,构建一个信息化服务框架,为用户及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好的体验和价值,更好地从全局化、可持续化的角度解决问题[4] 。
英国设计协会提出的“双钻模型”是服务设计中的方法和工具,这一设计模型把整体设计过程分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构思方案和交付方案四个阶段。双钻模型的目标是:首先发现正确的问题,进而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一般应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定义和交互设计阶段。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双钻模型提出一个将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场景的教育环境聚集于整个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
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服务设计实践
“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的设计实践”(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在当前网络学习环境下,如何让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的教学、实践和项目孵化三个子体系进一步形成合力,打破子体系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服务体验。项目按照双钻模型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构思方案及交付方案四个阶段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阶段一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即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了解谁是目标用户,用户特征、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当前状况、用户如何使用服务以及用户对服务的态度等。
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流程,借助于网络平台,从创新创业在线教学、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入手,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全流程服务。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提供教学辅助服务,为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创新创业孵化机构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因此,“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的核心目标用户确定为高校学生,还包括高校教师、高校双创管理部门、企业、政府。在这一阶段,针对利益相关者开展定性和定量调研,包括问卷调研、访谈、文献调查等,从而获得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二)阶段二 定义问题
定义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关键问题。这一阶段关注的焦点是:用户当前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需要根据团队的资源状况作出取舍,聚焦到核心问题上。
1.痛点分析及需求匹配:在发现问题阶段中前期调研基础上,针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痛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从学生、教师、高校双创管理机构、企业四类典型用户中获得双创教学、实践管理、项目孵化三方面的痛点分析与需求匹配。
针对大学生的痛点总结如下[5] :(1)创新创业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训,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2)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缺少富有经验的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3)学生不了解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难以有效地创新;(4)跨校、跨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难;(5)好的创新创意项目因为缺少技术、资金难以孵化,创业成功率低;(6)商业计划中的财务、风险部分撰写困难;
对教师的痛点总结如下:(1)知识结构不尽完善,双创教学水平不高;(2)普遍缺乏产业实践和创业实战经历,创新实践指导能力不足;
对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的痛点总结如下:(1)对社会资源的挖掘和使用普遍不深入,融合度不高的产学研机制无法为高校双创教育提供动力,广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机会。(2)由于企业对合作的热情、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度不够,无法充分引进企业资源进入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3)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机制僵化,无法有效及时为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保障。
对企业和融资机构的痛点总结如下:(1)不能全面实时地了解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动态信息,造成企业缺少企业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
(2)缺少渠道发布企业对项目、人才和团队的需求。
构建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核心用户——大学生的用户体验旅程图,梳理其在“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的体验流程,相较于用户画像,用户体验旅程图发掘每一个细分阶段的用户行为、目标、情绪、痛点,梳理服务可以提供的机会,从大学生视角树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各个阶段的体验,如图1所示。
用户体验旅程图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详细地分解了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大学生用户的目标、行为、痛点、情绪和对应的机会。在组队阶段,学生们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寻找组员,这种方式导致组内知识结构单一,不利于创业实践团队知识交叉和互补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对陌生组员的深入了解,很多团队在项目进行中发现人员技能不达标或不匹配的问题,导致项目陷入困境。在创意生成阶段,由于大学生不了解社会需求,不熟悉行业发展现状,项目创意缺乏创新,存在大量雷同项目,且项目创意脱离社会和企业需求,可行性不高。在撰写方案阶段,学生缺乏撰写计划书专业知识,如营销、财务、风险知识等,方案撰写往往按照模板套路撰写,方案千篇一律,形式大于内容,在分工撰寫计划书的情况下,整个方案缺乏统筹整理,语言不精炼,逻辑不清晰。在原型制作和技术研发阶段,由于不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做出原型的创新型、技术先进性不足。在项目运营阶段,大学生由于缺乏企业人、财、物的管理经验,缺少有利的盈利模式的支持,项目往往容易失败。
不难发现,造成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大部分痛点,是由于信息不足、资源不足、扶持不足造成的,这些问题可以借由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思维加以解决,利用服务设计的思想,发现各阶段解决问题的机会,构建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促使高校学生、教师、创业导师、企业、政府和融资机构跨时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三)阶段三 构思方案
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在经过探索阶段和定义阶段后,确定基于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设计。以创新创业开放共享教学、创新创业协同实践管理、创新创业产学融合项目孵化为设计理念,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场景中的需求,实现创新创业教学优质资源实时共享,高校和企业、跨校、跨专业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加快校外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高效分配,加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
1.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线上教育的优势,可以将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如创新意识类课程、创新方法类课程、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以在线慕课的方式在平台上共享,作为平台PGC内容,用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由于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导致的教学水平不均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不能被有效激发的问题。
2.创新创业自媒体内容创作: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型媒体传播的方式,让在校生或者有创业经验的毕业生录制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视频,或创新创业过程相关vlog视频,作为平台UGC内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创新创业,了解创新创业,参与创新创业。
3.创新创业协同实践管理: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为主,这两类活动都需要学生组队,有创业导师进行指导,完成商业计划书,实施创业计划。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打破高校专业和地域的约束,允许学生跨专业、跨校组队,学生和老师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和创业需求智能匹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质量。
4.创业计划书在线撰写:学生团队可以分工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在线编写,平台提供商业计划书模板、视频教程和优秀案例帮助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创业导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商业计划书进行实时分析点评。同时,获得竞赛奖励、省级和国家级大创项目的团队可以通过证书、项目成果物展示来更新项目的状态。这些信息也成为平台最有价值的数据。
5.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在平台中存储的大量创新创业个人、团队和项目信息和数据基础上,高校创新创业管理部门、企业、政府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可以通过平台发现、了解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和个人,打破了大量优秀创新创业项目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失、随着大创项目的结项而终结的状态,通过企业和政府等外部力量的介入,可以让更多优质的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继续实施的动力和资源。同时,企业和政府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发布企业创新创业命题让高校师生参与,藉此发现优秀人才和项目;可以说,平台为高校、学生和企业搭建了一个无缝链接的桥梁,帮助社会资源和校园项目的快速对接。
(四)阶段四 交付方案
交付的阶段是检验开发阶段提出的解决方案合理性,并进行分析验证。在交付阶段选用生态地图、商业画布来展现“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的设计成果。
1.生态地图:生态地图是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提供者、服务后台、服务传递者、用户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和服务资源进行整理关联,挖掘更多的服务可能性,最终建立整体服务的观念,生态地图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构建合理完整的利益互动关系,在生态地图将不同属性,包括服务、物资、资金、信息等进行有逻辑的整合[6] 。“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生态地图,如图2所示。
通过“BP+”平台聚合5类主要利益相关者,以此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在线创业指导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创新创业学习,同时学生在平台上能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跨院校跨专业组队,选择更有经验的创业导师、在线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同时学生的参与业能让平台获得大量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案例;高校双创管理机构能够通过平台获得大量优质项目、团队和创新创业个人典型服務,提供政策、技术、财务等资源配套服务;企业通过平台发布项目合作需求,通过平台筛选优质项目、团队和个人进行合作,实现创新创业深度产学研合作;融资机构通过平台获得优质项目、团队和个人信息,更加精准地为学生提供融资服务。
2.商业画布:商业画布从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核心资源、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九个方面对“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图3展示了平台的商业模式。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平台能够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在满足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盈利。
结语
“BP+创新创业实时协同平台”从服务设计视角出发,按照双钻石模型设计流程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构思方案和交付方案,系统的推导出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方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整合创新创业生态链条中的所有环节和要素,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通过服务设计方法将用户画像、用户体验旅程图、生态系统图、商业画布等工具提供合理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流程设计,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