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平县开展农业地下水压采工作的思考
2021-11-20柴景伟
柴景伟
摘要:农业地下水压采工作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维系地下水良性循环和功能健康为目的的战略任务,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不超承载能力,高效利用,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关键词:农业;地下水;压采工作
1 水资源现状概述
顺平县境内河道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为资源型缺水县。根据《保定市水资源评价》,顺平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1亿立方米。根据水资源公报,2015~2018年用水量分别为12646.5万立方米、12698万立方米、12546万立方米、12869万立方米,2019年全县总用水量为1.3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0.8329亿立方米,全县2019年地下水总供水量13344万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9365万立方米。
2 农业灌溉取用水分析
顺平县现有耕作面积40万亩,全县的农业种植作物主要分为4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林果。其中粮食作物为主要的种植作物,现有效灌溉面积已基本趋于稳定,各种植作物面积比例如下:小麦、玉米种植约25.01万亩;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约5.29万亩;菜田约6.44万亩;林果约0.51万亩。
农业用水始终占据着顺平县总用水量的半壁江山,压采形势严峻。因此,必须按照“节水优先、少采多补”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节、引、调、蓄、管”五大行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3 治理情况
2017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涉及高于铺镇合计7087亩耕地,项目区为平原及山区地带,结合项目区水土资源,根据土地流转规模及种植结构,确定东闫庄村1668亩、西闫庄村1314亩、东下叔村459亩采用固定式喷灌方式;确定何家营村394亩、桑园村237亩、富有村2340亩采用微灌(小管出流)方式。确定西闫庄村350亩、东下叔村311亩采用微灌(滴灌)方式。2018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涉及蒲阳镇、腰山镇、神南镇、大悲乡共10388亩耕地节水灌工程。其中管灌工程5921亩、滴灌工程1800亩、喷灌工程1244亩、小管出流1423?亩。
基于农业用水占我县用水总量85%以上的现状,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节水“一减四增”项目。在全县推广小麦等作物的节水品种,在农艺灌溉渠推广免耕、旱作雨养和农作物秸秆粉覆盖还田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品种、覆盖保墒、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免耕栽培、水肥耦合、小畦灌溉、“两适”(适期播种、适期收获)种植、窄行密植以及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
4 压采措施
增强全民农业节水意识。把宣传教育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作用,形成正确社会舆论,提高公众保护地下水和参与地下水压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农业机井管理。按照“井有登记表、村有花名册、乡有统计表”的要求,集中开展取水井清理规范工作,全面实施取水井精准、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机井管控。
增加坑塘存蓄能力,大力实施生态补水。依托小流域治理、林果和乡村旅游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水塘、水坝、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以河流水系为单元,依托引江水和西大洋引水,持续回补地下水。
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冬小麥种植区,引导节水种植、科学管理,将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种植到田,将秸秆还田、精细整地、播后填压、推迟春一水等节水技术落实到田,春季减少小麦灌溉用水1~2次。在加强现有高效节水工程管理、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巩固压采成效的基础上,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喷微灌和高标准管灌工程,压减地下水超采量。
5 结论
开展农业地下水压采工作必须统筹优化水源配置,大力实施农业灌溉水源替换,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提升地下水涵养保护能力,强化地下水资源监督管控措施,逐步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