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11-20李元生
李元生
摘要:经济林栽培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森林树种除用于优美的绿色环境外,还用于木材、香料、工业原料、草本植物、香料、饮料、干果等。经济林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经济林的培育和发展还存在着气候、地理条件限制、品种少、栽培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种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林;栽培技术;问题;对策
我国南北差异大,气候类型十分丰富,因此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3个地区的经济林种类也很多。经济树种的栽植与开发,使当地生物链结构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林树种,特别是山区、半干旱区的经济林树种,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1 经济林的培育和栽培现状
经济林在我国五大林种中最受欢迎,其应用范围广泛,可将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效果。经济林以其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品种多、范围广、地域性强、深加工潜力大等特点,在工业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其他林种所不能比拟的。发展经济林产业是实现林业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经济林的潜力,一方面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另一方面,可以积极推进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此外,它还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 当前经济林栽植存在问题
2.1 经济林品种不良
质量是决定经济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经济林树种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树种资源短缺,导致经济树种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2.2 总体规划不当
我国经济林树种较多,数量较多,但多为野生树种,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导致实际生产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统筹规划,往往出现栽植混乱的现象,降低了栽植效率和面积。由于经济林建设缺乏规划合理性,在区域品种、树种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使经济林失去原有特色。
2.3 缺乏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林存在着种植集约、栽培方法及设施落后、缺乏栽培技术创新及更新意识等问题,导致许多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滞后,严重影响了经济林木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3 改进措施
3.1 推动主导型经济林业化
经济林产业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林业科学技术部门在经济林栽培方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林业研究团队的可持续性。积极推进先进的栽培技术,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范经济林的培育,发展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2 增加对经济林业的投资
各地区都要加大对本地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经济和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科研与栽培技术,促进经济林产业规范化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和资源不断改善,我国的林木成色不断提高。
3.3 加强选育、规划和设施建设
培育经济林,首先要根据经济林发展的一般特点,根据木本、粮油、干果、鲜果等不同经济林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并根据地区间种植条件的实际差异,加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选择和苗期管理,大幅度提高经济林产量,扩大经济林面积。同时,应注重经济林种植基础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要按照适地、良种、规模等要求,坚持立地条件建设与改造相结合,探索和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3.4 提高经济林造林水平
在经济林造林工程的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立地条件改造中,应根据不同经济林树种对土层厚度、疏松度、肥沃度、湿润度、土壤pH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改造,以保证经济林树种可以在日照、土壤水分、肥料充足条件下种植;其次,应根据经济林的经营方式和立地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林的种植密度等基本参数;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土地准备。对于缓坡、平地造林,宜采用整地或条形整地。斜坡较大时,可采用条形或洞穴式整地,但应根據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整地。此外,选择适当的时机种植经济林。在具体技术要求上,要事先修剪根系,然后育苗、填土,要注意控制经济林木的栽植深度,尽量提高成活率。
总体而言,经济林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产业,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主管部门必须加强经济林产业化和经济林产业结构管理。规划好对苗种、种植技术的经济投入,促进产业化、科技化经济林的发展,培育特色经济林,提高经济林质量和产业效益。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