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北地区辣椒栽培管理技术
2021-11-20谢琳
谢琳
摘要: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提高辣椒产量,保证辣椒质量的关键。在辣椒的不同生长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本文对福建闽北地区辣椒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论述,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關键词:福建;辣椒;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福建地区辣椒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方式采取大棚和拱棚和露天种植。辣椒最适生长温度是20~30℃,长期处于5℃以下环境中会冻死,35℃以上的温度会制约辣椒生长,开花时节温度低于10℃,会导致授粉难,从而引起落花落果,并易发生病害。在辣椒栽培过程中,应重视其育苗、整地、定植、坐果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重要环节。
1 育苗
育苗时间通常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开始,播种前需要晾晒种子1~2天,然后使用55℃温水对种子进行消毒,紧接着浸种12小时,令其充分吸收水分,待种子表面水分沥干后播种,覆土厚度为1厘米,随后覆盖地膜防止水分散失,观察出苗情况,待出苗率在70%左右时,去掉地膜,在辣椒幼苗长至4叶1心时移栽,此时苗龄大概为30天。
2 整地
在上一年度种植结束后,可以开始清理栽培土地,清除地膜、残留植株等。3月初时开始为定植做准备,施加足量的底肥、整地覆膜、做畦等。基肥通常在定植前的10天左右施加,量要足,通常每亩栽培土地施加腐熟有机肥800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畦面上覆盖地膜。
3 定植与缓苗
辣椒定植与缓苗对辣椒的质量和产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选择阳光明媚的晴天定植,定植当日需要结合杀菌剂如甲霜灵、恶霉灵和定根水对辣椒根部灌根,同时需要重视大棚内的温度管理。
4 坐果期
坐果期管理包括初花期以及盛果期。在定植后30天左右辣椒进入初花期,此时需要合理控水、控肥,并进行整枝。在定植后50天左右辣椒进入盛果期,盛果期的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通风管理、采收以及整枝。以下对以上管理要点进行简单论述。
4.1 水肥管理
盛果期良好的水肥管理有助于果实的膨大以及植株的健壮。首先,要适当提供钾肥,通常每亩土地施加1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施加周期为15天,能够有效提高果实的产量以及质量。其次,可以适当增加肥料使用量,每亩土地增加25公斤较为合适,同时适量追施钾肥。最后,在气候条件良好,天气晴朗时可以适度使用根罗腐植酸液体肥1升/亩地浇灌,每天使用小水灌溉1次,切忌水分过多。
4.2 通风管理
辣椒定植月份通常在4月,此时气温回升较快,需要合理通风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科学的通风管理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的健康生长,降低虫虫害发生。如果夜间温度达到15℃以上,需要保证大棚内通风口开启,防止湿度过高引起的病害。
4.3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能够保证后续果实的膨大,进而提高辣椒产量,先采长势较弱的植株,后采长势旺的植株。避免雨天采收,以防病害传播扩散。
4.4 整枝
对辣椒整枝的过程中,应将再生侧枝打掉。辣椒生长前期可以只处理下部的侧枝,在辣椒植株生长旺盛期时,适当整理整株再生侧枝,通常选留3~4个主干即可。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辣椒的整个生长周期中,病虫害是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灰霉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4月,可以使用扑海因、腐霉利用于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药物需交替使用,以免出现抗药性。对于白粉虱的防治,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阿克泰等药剂,在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防白粉虱出现耐药性,影响防控效果。因为白粉虱的发生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比较多,因此,在辣椒的整个生长期内都应该使用药物防治。在辣椒植株定植后的1个月左右,是螨虫的高发期,要加强对螨虫的防治,建议用联苯菊酯、乙螨唑、阿维菌素轮换使用。
6 小结
辣椒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经济作物,重视辣椒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辣椒产量以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