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产品开发问题

2021-11-20刘芳

参花(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

摘要 :随着国家文旅融合政策的持续发力,“博物馆研学”日益火爆,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象征,博物馆应结合文旅融合政策积极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分析自身阶段性特征和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推动博物馆研学产品开发,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关键词:文旅融合 博物馆 研学产品

有人说,想知道一座城市的高度如何,看看它的博物馆就能了解很多,因此,博物馆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机构,博物馆内珍藏着厚重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物资源,随着一系列关于博物馆的优秀影片的播放,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优秀书籍《故宫传》《故宫六百年》和一些优质节目的热播,让博物馆借着网络的东风再次惊艳人们的视线,这些电视节目和优秀书籍的走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和好奇,也在全国各个城市掀起博物馆研学热,且热度经久不衰。

一、文旅融合的背景

(一)文旅融合的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文旅融合,同时推出多项支持政策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我们看到,文旅在国家层面获得融合后,可以给予文化建设重要的政策保障,同时给予文旅产业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从各个方向推动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事业。政策是确保一项事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事业与文化事业关联紧密,二者在很多领域内存在着较深层次的交叉和融合。在获得保障机制后,文化与旅游事业进一步在政策层面得到融合,同时建立交叉领域的共享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策支持的最优效能。

旅游可以净化心灵,舒缓压力,旅游是人类内心对于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是人类接触自然、舒缓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当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承袭和创新。文旅融合,可以更进一步开发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旅产品,还可以对名胜古迹,例如世界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色的遗址公园,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由旅游来揭开文化的面纱。

(二)文旅融合逐渐形成趋势

2019年颁布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尤其随着2020年疫情出现,各地文旅產业做出及时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疫情倒逼文化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多元化展现,在科技加持下实现智能化展现。丰富多彩的云端演出、论坛方兴未艾;出版社华丽变身;以更精准的数据锁定消费群体,文旅融合通过科技力量得以实现。总而言之,文旅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趋势并且粗具规模,目前看来,二者融合已经交出满意答卷。自“十三五”以来,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刺激潜在的消费力,丰富的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进一步得到发展,各地积极打造文旅融合的优秀样本。

我们应该看到,未来已来,内容海量、技术更新、全方位体验,以及数字化变革重组文化产品的消费模式,提升效率的同时重新构建了各种商业模式。[1]

二、文旅融合对博物馆的影响

2016年,习近平在给深圳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此,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博物馆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意义上,博物馆是“一座为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持续向大众开放。博物馆为研究文化、拓展教育、记录历史,保护文物、传播人类共同声音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是传承我国数千年文明的殿堂,也是中华儿女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桥梁。党的十八大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指出明确方向,我们应积极思考新时代文旅事业的发展走向。一直以来,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它在讲述历史文化、歌颂民族风情、发扬文化精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步入全民旅游时代,大众旅游热情持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推出的套餐产品供不应求,博物馆游、研学游等新兴文旅业态成为我国文旅融合后旅游产品重磅升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19年,文旅深度融合,此举拉开了文化和旅游交融发展的历史帷幕。在核心理念构建下,重塑了文旅融合的新型思路。打造旅游品牌、创新文旅产品、构建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各种特色旅游,将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在旅游中,同时打造差异化发展成为文旅融合的创新范畴,这里的“文化”具有多重释义,它代表了创造性转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不仅仅像字面意思那样简单。

对于文旅融合,业内人士指出:“文旅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用金字塔来做解释,底层为旅游者获得的直观感受,顶层则是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它将深深植入人们的内心,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为人们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目的就是攀登顶层目标。”[2]

三、文旅融合是促进博物馆发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国有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是做文物收藏、办各项展览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一旦找到契机与旅游市场形成有效结合,博物馆就能够从经营角度出发,积极打造博物馆的顶级“咖位”。文旅融合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文化资源的潜力,从市场运营角度为文化的沿袭和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推动博物馆的创新模式不断形成最佳效能。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它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记,同时也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参观景点,博物馆要形成更好的人文效应,还需要学习借鉴旅游行业的丰富经验,严格按照旅游业制定的标准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使游客在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博物馆的星级服务。

四、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产品的开发思路

近年来,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几次强调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相关指导意见使博物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学活动中去。2015年,国家文物局会同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机关单位,印发《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认定和指导203家博物馆纪念馆研学实践基地,推动博物馆研学向深入发展。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拉开了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大幕。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及,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文物展览馆、历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积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館学习效果。博物馆研学工作的开展如朝阳喷薄而出,具体来说博物馆研学产品的开发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关文件提出,博物馆要具备多重功能:集教育、欣赏以及研究为一体,并应认真收藏那些能够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藏品,对于承载着我国自然环境发展过程的典藏品,必须依法登记并主动鉴定,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博物馆非营利性的主要特征。在政策的号召下,“教育功能”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显性功能被放在博物馆诸多功能的首要位置。同时,文件对博物馆的持续经营也产生深远影响。在其颁布前,博物馆展示文物的过程一直坚持“以物为本”,而其颁布后,博物馆对工作做出适时调整,展示过程中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公众需求,面向公众提供文化教育相关的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导向。因此,此时博物馆推出的系列研学产品需要更加契合我国的相关政策,研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将研发重点落实在学生身上,设计出的研学产品要具备积极的教育意义,使学生通过研学来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实现跨界融合,将研学产品赋予文化韵味

博物馆既能够保护和珍藏文化,也是使传统文化持续传播的载体。为展示出我国优秀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积极思考,从各个维度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坚持发掘馆内藏品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寻找契机进行文化展示。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建议博物馆在线下主动出击,寻找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的机会,也可以向学校抛出橄榄枝找机会合作。除了线下的合作,建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寻找线上的宣传机会,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热点, 我们可以试着打造“博物馆 +”的互联网运营模式,这样一来,博物馆的研学游就不会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它因此会更接地气,也能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五、结语

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科技手段的有力加持,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会不断惠及更多民众,如何进行更广泛的宣传,让文物“活起来”,通过“云端”展示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当下各级博物馆需要重点探索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玲.博物馆讲解的个性特征及深化内容的几点思考[J].史前研究,2010(01):675-678.

[2]张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讲解[N].中国文物报,2014-9-8.

(作者简介:刘芳,女,本科,广东省肇庆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