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1-11-20王雪平刘英权温凤霞张旭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气压胰腺炎血流

胡 静 王雪平 刘英权 温凤霞 邸 倩 张旭辉

1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3 邯郸市人民医院门诊科,河北 邯郸 056000 4 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河北 涿州 07275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中较为高发的急腹症,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进展迅速、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2]。尽管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方法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但对于提高该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幅度仍然十分有限,因此,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仍然是医学界公认的难点之一[3-4]。患者在疾病早期可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5]。该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卧床,期间肢体活动减少,且腹腔内压力增高,静脉血流速度减缓,血管内皮细胞易出现损伤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6-8]。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肺栓塞或下肢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9]。目前,临床中,对该类患者主要采取服用抗凝药物的方法防止血栓形成,但该类药物容易使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及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诱发人体的身心应激反应。气压治疗属于物理治疗方法,以空气的压力按摩人体的肌肉及血管,促进静脉血液流动,预防血栓[10]。本研究探讨气压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旨在为该种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入院治疗,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11];(2)发病后12 h内至医院就诊治疗,患者经救治状态较为稳定,对治疗措施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年龄大于18周岁且小于60周岁,性别不限;(4)所需数据保存完整,可以调取及分析。排除标准:(1)具有先天性重要器官解剖结构畸形;(2)有胰腺手术史;(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合并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长期服用对凝血系统具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激素等;(6)治疗期间参加药物试验等类似医学科研项目,可能对本研究数据产生干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12]:全部患者均接受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使用HS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5~10 MHz。若静脉腔内未探查到血流信号,则将探头直接压迫在出现扩张的静脉部位,探查是否可以出现压缩,若不能压缩或仅可以部分压缩,则表明存在血栓。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的方法),每组92例。 对照组中,男性74例,女性18例;年龄39~55岁,平均(47.37±7.35)岁;平均体重指数(24.25±4.25)kg/m2;病程(7.25±1.82)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血脂异常25例。观察组中,男性69例,女性23例;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8.24±7.63)岁;平均体重指数(24.38±4.71)kg/m2;病程(7.05±1.13)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2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2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入院后嘱患者绝对卧床,建立静脉通路,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合理补液。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抗生素、生长抑素等治疗。早期采取生大黄灌肠联合鼻饲治疗的方式,并对腹内压、血气指标、凝血指标等进行持续动态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则通过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支持,适度进行人工肢体按摩,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日对患者进行温水足浴,每日2次。在患者个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性的下肢活动,如屈伸运动、踝关节环绕等,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对下肢静脉血栓情况进行监测,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包括下肢皮肤的颜色变化、肿胀程度变化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的方法:将患者摆为仰卧位,其双侧下肢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利用KY-331空气压力治疗仪完成治疗。将患者的双侧下肢放入压力套中,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按照从远端至近端的顺序对气囊进行充气,之后全部气囊同时排气,停止5 s后再次充气。气压设定为30~45 mmHg(1 mmHg=0.133 kPa)。每日治疗4次,每次治疗时间为0.5 h。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时间均为1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监测。(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血管彩超仪测量双下肢的血流流速峰值和平均速度。(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Fi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92) 对照组(n=92)PT(s) 治疗前 10.88±1.52 10.91±1.20治疗后 12.63±1.89a b 11.82±1.42a APTT(s) 治疗前 27.01±3.51 26.92±3.77治疗后 31.52±3.78a b 29.27±3.81a TT(s) 治疗前 14.76±2.21 15.12±2.12治疗后 17.64±2.65a b 16.35±1.96a Fib(g/L) 治疗前 4.95±0.54 5.01±0.75治疗后 3.84±0.42a b 4.72±0.66a

2.2 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峰值、下肢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峰值高于本组治疗前,下肢血流平均速度快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峰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血流平均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cm/s,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cm/s,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92)对照组(n=92)下肢血流流速峰值 治疗前 31.41±3.77 30.63±3.98治疗后 63.27±9.49a b 52.35±6.28a下肢血流平均速度 治疗前 13.27±1.73 13.42±1.48治疗后 36.75±5.15a b 25.61±2.82a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43%(5/9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2%(1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4,P<0.05)。

2.4 医疗费用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5 269.27±8107.13)元vs(54 778.82±7863.65)元](t=0.417,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在中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由此造成的健康负担及寿命损失已经成为必须客观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13]。该类患者的病情严重,一般入院后均进入重症监护室内进行救治,耗时较长。治疗过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又由于腹内压增加、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剧烈、各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大等因素,导致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14-16]。研究证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9]。该类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消化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对身心均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对下肢进行按摩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17-18],但是,医务人员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患者每日多次按摩的人力需要,且该种操作需要较为专业的手法和技术,位置及力度不准确的挤压反而容易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损伤,造成二次伤害,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病情。本研究采取的气压治疗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的全自动仪器既能够保证下肢按摩的效果,又可以节省人力、财力。目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一般有药物干预和物理干预两类措施,但本研究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宜再给予抗凝药物,否则患者会面临较大的出血风险,同时也会出现用药过多导致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而物理治疗可认为是良好的解决方法。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也采用了足浴、按摩、体位转换等干预方法,这对于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及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亦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气压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标改善得更加良好,进一步说明了常规治疗联合气压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

气压治疗仪的作用是通过周期性脉动的气流将气体打入紧束下肢的气室中,利用大面积的挤压对肢体进行按摩,使人体深部的血管、肌肉及淋巴管等受到刺激和挤压。特别是压力的增加可以直接压迫浅静脉,使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增多,静脉系统内的血容量整体降低,血液淤积情况可以得到改善。而在瞬间的减压过程中,静脉内的血容量又可以快速自动充盈,客观上加快了血流速度,改善了组织的血供,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同时,此种压力的改变可以刺激纤维溶解,促进局部渗出液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19-20]。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观察组患者多采取了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理论上,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但是由于该种设备完全属于自动化操作,因此,费用相对不高;另外,由于气压治疗的使用,观察组患者避免了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治疗及康复费用。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整体费用并未明显提升。气压治疗方法的使用也未明显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这也是其安全性的体现。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依据本研究所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的病例数量很少,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阶段对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设定极为严格,希望在今后可以进行横向的多中心研究,有效增加样本量。(2)未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采用气压治疗患者的远期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加入气压治疗的方法,能够短期内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提高下肢的血流速度,降低治疗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不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气压胰腺炎血流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看不见的气压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