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4例多形性日光疹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2021-11-20叶海燕文智洁彭国芝张道君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5期
关键词:日晒日光皮损

叶海燕,彭 敏,文智洁,杨 菁,彭国芝,刘 萍,张道君

(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PLE)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特发性和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光敏性皮肤病,多累及曝光部位,皮损形态多样,常伴有明显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1]。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强,是本病的高发区,其患病率为0.65%[2]。该病为我科优势病种,近年收住数例症状较重的多形性日光疹患者,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科住院的104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皮肤病学》[3]提出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① 病史中有日晒后发病,避光后症状缓解,有明显季节;② 发病部位以暴露部位为主,皮损表现多形性,如丘疹、红斑、斑块、苔藓化等改变;③ 部分患者行紫外线光敏最小红斑量(MED)试验检查以排除接触性皮炎等其他疾病。排除标准:① 患有遗传性或获得性代谢障碍,致内源性光敏物产生增多者,如朴啉病琳、烟酸缺乏症;② 妊娠或哺乳妇女;③ 相关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依据多形性日光疹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诱因、病程、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4例住院患者中,男89例(85.5%),女15例(14.5%),年龄最大86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7.95±14.44)岁。职业农民78例(75%),职员10例(9.6%),自由职业16例(15.4%)。入院前最短的病程为1周,最长的8年,中位病程为3个月,P25为2个月,P75为7个月。患者日晒后症状加重,夏秋季节住院患者增多。

2.2 主要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2.2.1 皮疹情况 头面、颈下“V”形区及双上肢皮肤散见粟米至黄豆大小红斑、斑丘疹,部分浸润肥厚,呈斑块状苔藓样改变,伴脱屑,部分皮损抓破,有少量淡黄色渗液,结血痂,陈旧皮损见色素沉着。

2.2.2 合并症 104例多形性日光疹住院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18例,2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34例,高尿酸血症12例,低蛋白血症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胆囊恶性肿瘤1例,见表1。其中40例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6例,糜烂性胃炎11例,胃溃疡3例,胃底息肉5例,直肠息肉21例,结肠黑变病4例等,胃肠镜结果详见表2,幽门螺杆菌感染30例。部分患者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合并症。

表1 104例多形性日光疹住院患者合并症比例(n,%)

表2 40例多形性日光疹住院患者胃肠镜中各疾病比例(n,%)

2.3 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及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104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46例(44.2%),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3例(2.8%),C-反应蛋白升高15例(14.4%),血脂升高34例(32.6%),尿酸升高12例(11.5%),总蛋白降低4例(3.8%)。血糖异常12例(11.5%,包括确诊的4例糖尿病)。部分患者行自身抗体检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对部分皮损重、病程长伴有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胃肠镜及14C呼气试验检查,表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底息肉、幽门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疾病,肠镜表现为直肠息肉、混合痔、糜烂性肠炎、结肠黑变病等,部分14C呼气试验阳性。

2.4 治疗经过 ① 进行健康宣教,做好防晒、保湿,加强皮肤护理。② 抗炎、抗过敏治疗:予注射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少数重症患者予甲泼尼龙针静脉滴注;予硫酸羟氯喹片、依巴斯汀片等口服治疗;予醋酸地塞米松霜、糠酸莫米松软膏等外用治疗。③ 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临床以下三个类型多见,风湿热蕴结证,以消风散加减治疗;脾虚湿蕴证,以参茯白术散加减治疗;热毒炽盛证,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④ 对症治疗:皮损肥厚者予火针点刺,药物封包;皮损糜烂渗出者予湿敷治疗。住院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嘱门诊随访。

3 讨论

多形性日光疹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内分泌、代谢异常、微量元素、免疫、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高原地区随海拔升高,紫外线(UV)强度和PLE发病率增加,日光和人工UV均可诱导PLE发生,自然光更易诱发PLE[4]。胡桂兰等[5]认为PLE的发生与紫外线诱导的新抗原及其诱发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有关。通过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重症多形性日光疹患者以户外工作男性居多,夏秋季患者明显增多,病情加重,可见日晒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患者,结合患者有无发热、咳嗽、腹痛等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进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提示过敏性疾病。其合并较高比例的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部分患者伴有胃肠镜的异常,提示多形性日光疹患者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患者性别比例有特殊,男性患者偏多与既往部分文献报道不符,可能与选择住院患者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有关,李红宾等[6]既往报道男性患者偏多,Kaufmamfl[7]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可以缓解 UV 诱导的免疫抑制。这也进一步说明严重的多形性日光疹患者中男性居多。

治疗方面,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有免疫抑制、抗炎、减少紫外线吸收以及抗高脂血症和抗增生等作用,HCQ能增加表皮黑色素的含量,与黑色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加患者的UV耐受性,这种抗UV的保护作用不仅是滤光和遮光,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8],故羟氯喹在多形性日光疹的治疗中仍然是一线药物。古籍对“日晒疮”的认识,《外科启玄》中记载:“日晒疮,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任务,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现代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系由患者禀赋不耐,外受阳光毒热之邪,内外相合而成湿热毒邪,郁于肌肤,发于皮肤曝光部位。提示日晒是发病的重要病因,内外合邪是病机,临床通过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处方中常常加用青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有效率[9]。

通过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发现,多形性日光疹临床症候的一些变化,医生在诊治多形性日光疹时应综合评估。多形性日光疹虽然易诊断,但重症患者病程长,皮损持续不愈,是否和皮肤屏障损伤相关。部分严重的患者胃肠镜检查异常,基于部分学者提出肠道和皮肤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联系,胃肠健康状况与皮肤的平衡稳态有关[10-11],将进一步研究多形性日光疹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日晒日光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塔树
染整助剂对原液着色涤纶耐日晒色牢度的影响
山中雪后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守望
晒书日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