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数据组织策略
——以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为例
2021-11-20施磊
施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昆明 650034)
1 构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条件
1.1 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
在古代大理,儒家思想自南诏以来一直受到尊崇。在《全唐文》(第82卷)的高段,惠云说《南诏非正式史》中记载了“李舒是用来学诗的”,南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成都读书。大理时期,从“军”到“文学”,出现了一个“佛儒”阶层。他们既读佛经,又读儒家书籍,寻求中国经典文化,普及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在白族古代灾害文化资料中,有的是用白族文字来撰写的。当今还存于世的南诏时期的佛经就有中,有汉文和白文及梵文三种不同的载体,或用白字注释的汉文佛经。这类白文佛教典籍在民族佛教经典当中其具备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1.2 具备丰富的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资源
1.2.1 出土古灾害文化数据
北塘田村有3000多册古代灾害文化资料:3000多册经文;南诏晚期、大理时期的经文20多卷;明初临摹的阿齐力经10卷;元代白族刻经280余卷。截至明代,共有宋、元两代藏书约2460册,其中南宋绍兴时期湖州印刷的《四喜元居集》30余卷;平江《岐沙仓》1231年至1322年1000余册;元初杭州有2200卷,其他130余册宋元时期出版的佛经,包括明初江宁大理三塔出土的四部完整佛经,下关塔出土的佛经40余卷。其中大部分为元代遗物,其少部分为大理时代的文物。
1.2.2 白文灾害文化数据
(1)白文史籍:明朝初年,大理古代灾害文化资料因穆氏家族的“官方记载、非官方汇编和明朝政府的国家政策”而遭到破坏。白语中没有史料。我们只能从中国史料中理解到一些古代白族语言的线索。明代杨慎删去了《典载集》;在《宣风年云志》中,白族古代灾害文化资料等。(2)白文经卷:在古代,大理用白色注释中国佛教经典。据侯冲先生考证,司南朝是南诏义学的首领,大理崇圣寺三塔之首。玄剑对梁来《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大理仁王《波罗蜜心经》中的一些词、词、句进行合理解释。《风德平》半卷约1778字,《博洛米心经》第八章约910字。还有汉文、白话、梵文三种佛教书籍,用朱笔注释或标点,如大理时期的《秋叶集》《大理大观仪》。(3)白文碑刻:在古代白族石刻中,有记载白话发音的白碑。如大理州时期的石城盟碑、3 7 盟碑;元代登川大学元帅段新居元帅碑;明代词集《山花碑》。咏苍耳镜,简称山华北,对白族语言史探究具备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1-2]。
1.2.3 白族汉文灾害文化数据
大理古往今来就受到汉文化的浸染。伴随着汉文化的不停吸取,大理具备相对较高的汉文化水准。根据元代的郭松年书写《大理行记》记载了其旅行当中知道的唱法与中国唱法相似[3]。
(1)史志文典:白族史料中有大量的灾害文化资料,是白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古代史料主要包括唐书。《南诏传》,唐代新著。近代探究成果史包括对南诏大理、南诏及唐朝西南边疆的新材料、南诏部落的组成和奴隶制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探究。(2)文学作品:在白族的历史文化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如明阳版《慈济山华咏苍耳经》;明代李元阳《李忠喜全集》;清代师范诗集《石立芬诗集》;二玉堂丛书(清代);梅柳诗集(上卷),石大错(清代);云南北正志,清代王松;湘湖村舍诗集,赵凡,晚清等;民国张尧主编的《大理张氏诗文集》共4卷;《逸华书店诗集》为民国赵权所著,《文学概论》为民国赵世明所藏。(3)家谱、族谱:在白族的家族谱上留下的痕迹对于探究白族的历史文化当中的民俗与经济和社会具备历史和学术价值。有石立芬、方淑敏、杨文祥公、方淑敏、赵凡等十余种方志。(4)艺术作品:白族的艺术一直都是多姿多彩的。在音乐上:其南诏时期有着“南诏式声乐”,此中天南店民谣被列在唐代十四大乐谱当中;其石刻领域其有剑川石窟与昆明地藏寺石刻和晋宁县总窟佛经等。其中有著名的南诏大理佛教名画;造像有举世闻名的南诏雨铜观音像和大理州细腰铜观音像;画中有著名的南诏画传《九世纪云南的艺术瑰宝》,大理时期的张胜文卷轴是其中的瑰宝世界佛教形象画。(5)石刻:白族除白字外,还有大量的汉文碑文,其大量的留存为后来人进行探究古大理文化产生的成果和著作给予重要的历史资料。综上所述,白族灾害文化数据丰富,内容博大精深,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源[4-5]。
2 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的基本内容
2.1 书目数据库
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内中的书目数据库就是系统性地揭示和报道出白族当前所有受到灾害的文化档案,其记载了白族当前所有受到灾害文化资料现状和历史的数据库。读者通过阅读档案记载,就向读者揭露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数量和收藏地点[6]。
2.2 篇名数据库
在报刊上建立白族与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探究论文题库是可能的。读者和文化资料很难使用南诏的历史文化资料。因此,有必要编制一份灾害文化信息“搜索”,介绍白族和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在编制期刊标题数据库时,首先要确定灾害文化的核心数据组,即根据数据库中历史文化灾害和白族、南诏大理文化信息的密度。高密度数据可以是索引的核心。只有集中这些品种,才能控制报刊上白族和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灾害和文化资料,并在灾害文化数据组的基础上,适当收集一些白族和南诏大理的非核心灾害文化资料,进而编制出一套完整的白族和南诏大理的灾害文化资料综合目录数据库[7]。
2.3 全文数据库
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直接反映了灾害文化数据的内容特征,但并非所有的灾害文化数据都是全文数据库。同时,在全文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据,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题数据集。通过对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选择和处理,将适合信息用户的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信息产品以用户需求的形式传递给信息用户。这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形式。例如,《云南史料选编》就是收集云南的特色资料。关于白族的史料很多。白族史料数据库可以实现白族史料的数字化。能收集专著、报纸、地图、图表、照片、拓片和缩微胶卷[8]。
2.4 口述史数据库
根据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主题口述史数据库的内容,可以分为口述史数据库、标题口述史数据库和全文口述史数据库。在口述史数据库和题名数据库下,可以同时构建书目口述史的摘要和题名摘要口述史的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揭示灾害文化口述史的数据的内容,如G I S 信息、口述人信息等用于社会文化分析元要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构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难点
3.1 尚无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和专门性的队伍
1983年以来,高度重视白族古籍灾害文化资料的抢救和建立,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单元却没有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组织。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总体排序不一,采用的系统和描述标准也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在数据库建立中,尤其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尤其是人才队伍建立的专业化程度是无法保证的,尤其是数据库建立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这极大的制约了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展[9]。
3.2 自动化和网络化滞后
目前,白族地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极不平衡。除大理州图书馆和大理大学图书馆外,其他县级图书馆都刚刚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基本上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在网络建立方面,只有大理大学实现了网络建立,但起步较晚,没有专门的大型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10]。由于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落后,各图书馆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无法共享。这也制约了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和利用的进展。
3.3 灾害文化数据分散
由于白族文化数据库的零碎性,不方便建立白族文化数据库,不利于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使用、探究和数据库建立。除大理州图书馆、大理师范大学图书馆、大理州档案馆、县图书馆外,其余分布在全省各地,如云南省图书馆、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民族大学在台湾、美国和日本都有藏书。因此,有必要构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揭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内容和收藏位置,以充分利用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数据库的完整性是衡量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1]。不完整的数据库很难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散乱的灾害文化数据增加了建立数据库的难度。
4 对策
4.1 加快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的理论探究和协调
为加快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的理论探究,本文探讨了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指导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规范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模式的内容和内容。根据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零散收集的实际情况,组件带头小组进行任务的指导与协作数据库创办工作,增强协调,保证资金由来,制订数据库建立总体规划与实践方案,进而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体系支持。
4.2 建立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收藏中心和网络中心
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零散收集,不利于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利用、探究和数据库建立。建立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收集中心,可以避免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重复投资,也可以充分利用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促进数据库建立,促进大理文化探究。笔者认为,白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立应依托南诏大理灾害文化数据库资源和大理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优势。逐渐成为大理地区乃至全国大理文化、白族文化的检索咨询中心,成为灾害文化数据库的网络中心和服务中心[12-13]。
5 结语
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数据除了自身的特点外,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浸染。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浸染,一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材料必然会发展、断裂甚至消亡。在新形势下,民族文化遗产材料的保护可以更好地形成跨文化适应和文化自立的能力。党和文化的自信唤起人们对民族的热爱和珍惜,积极参与国家建立,服务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