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的教学探索

2021-11-19曹光庆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政治认同教学探索

曹光庆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教师和家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政治认同”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积极落实“政治认同”,建构积极、健康的政治观。本文通过分析“政治认同”的含义和意义,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的教学措施,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培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政治认同”;教学探索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对具体的、直观的政治认识比较了解,但是缺乏对政治生活的宏观认知,缺乏政治认知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有效落实“政治认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变化,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政治认同目标定位在“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加强学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政治认同的含义和意义

(一)政治认同的含义

政治认同,是指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为基础的,对政治制度、政治策略、政治生活的认同情感和意识归属,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中,结合自身的政治身份,像政党党员、阶级成员、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利用制度和规范约束自身的政治行为,这种政治生活的现象即政治认同[1]。

(二)政治认同的意义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认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增强人民团结的凝聚力量。成员对政治组织的融通,有利于增强政治组织的生命力;人们对政治信念的认同,有利于体现对政治信念的忠诚。政治认同的意义体现在多方面:第一,在政治体制方面的认同,有助于促进政治组织的制度化。人们对政治制度的体系认同,是政治组织获得合法性的基础,政治组织的制度化是社会政治生活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在政治政策方面的认同,有利于人们对政治政策的贯彻落实。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政治政策,对政治过程进行积极的参与和支持,能够在政治生活中自觉遵守政治政策,从而有效的尊重并执行政治政策。第三,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认同,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为共同理想奋斗的热情。思想是社会政治生活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组织成员对政治思想的认同,帮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的政治目标,增强成员形成和发展政治思想的信心,为政治生活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政治认同”的教学措施

(一)有效梳理知识体系,为政治认同奠定理论基础

学生的“政治认同”应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梳理知识体系,是落实“政治认同”的前提。因此,教师根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完整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体系,以提升学生处理政治信息并积极运用政治信息的能力[2]。

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时,一方面,教师有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教师在介绍人们生活在民主国家的基础上,讲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重要性,为学生梳理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我国的民主制度等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民主价值”开展班級辩论。班级辩论的形式能够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正方的观点是:民主价值体现在,人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方的观点是:民主价值局限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等理论。学生从课本、教材、网络资源、课外图书等方面寻找论据,教师在学生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民主价值不仅体现在民主制度层面,还应落实到民主生活实践中。

学生的“政治认同”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落实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在构建完整的民主价值体系基础上,学生的“政治认同”表现在自觉的参加社会民主政治生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在感知民主含义、了解民主本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认同”情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富含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初中生缺乏一定的政治实践经验,很难自主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落实“政治认同”时难度较大。有效梳理知识体系,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对政治内容提出质疑,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政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为政治认同奠定理论基础。

(二)针对社会实践进行时政点评,培养“政治认同”的敏感度

“政治认同”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在开展初中思想在根治课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时政热点等相关的信息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针对社会实践进行针砭时弊的时政点评,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利用时政资料充实课堂教学资源,深入学习“政治认同”的时代性特征。

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时,教师结合课本资料,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社会政治活动。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教师应根据这节课的理论知识,节选2021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我国政府财政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的复苏及可持续增长,促进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的知识重难点,在学习本课时,组织学生针对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情况进行时政点评,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敏感度,弘扬我国的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政热点的分析中,组织学生深入理解党的政治方针政策,从而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政治观和思想观,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生活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政治认同”实践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政治认同”是学生理论上、思想上对政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应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政治认同”的预订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根据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3]。

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时,教师应将“政治认同”与社会公共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了解青少年的政治责任担当,在初中毕业季,向学生提供认识、了解多种职业的机会,组织相关的“回望成长、走向未来”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活动,以夯实学生的“政治认同”实践能力。在每学期的寒暑假和节假日等,教师应以“成长主题”为活动目标,将学生根据性格特征和实践能力进行分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社区和企业,了解社区工作者和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开展职业模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类型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自定主题,制定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符合自身实践能力研究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并总结实践经验,选择优秀的研究主题进行班级展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为学生努力争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外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本土的红色文化基地,参观生态园和革命烈士陵园等,在现场教學中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在革命历史和改革进程中先烈们的付出,促使学生深刻感悟“少年当自强”的情感共鸣,在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知识应当被付诸行动并积极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政治历练,升华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回到思想政治课堂,并尝试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实践能力。

结语:

“政治认同”应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础,针对社会时政提升学生对社会政治的政策认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雨晴. 《政治生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现状调查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20.

[2]吴幸岩.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探讨[J]. 信息周刊, 2020, 000(011):P.1-1.

[3]王晓伟. 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6):54-55.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政治认同教学探索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