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

2021-11-19覃金日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

覃金日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关键期,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本素养,教师可以围绕实际学情,为学生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

引言

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更关系到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接受课堂教育,更正确的认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以及法律观。教书育人,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转变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观念是行动实施的先决条件,转变教学思想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摒弃传统应试、本位等教育思想,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从学生的主体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需要,进而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到课堂之中,了解课堂知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还应针对不同的学情基础引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如在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课堂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其具有的独特性,并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语言讲授,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升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这对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需要生活无缝衔接

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反思和理解,其实在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好地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到何为道德?何为法律?举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就像在“认识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就必须引导学生先从自己平时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审视自己,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最后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导学生如何在了解自身实际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完善自我,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健康成长。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应当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民俗文化、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等,通过这些来增强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初中生对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含有许多深厚的道理。比如,孔子提出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便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一诺千金”的故事教导人们要守诚信。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有利于提升初中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将《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優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开始之前,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城市的环卫工人、默默守护边疆的战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表演者等相关事迹的视频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示生命的意义,然后再讲教学内容深入到道家的哲学生命观,使得学生在理解生命意义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的融入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于大自然的生活,使得初中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运用鲜活事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相对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加入生动的案例演示能大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基础,灵活引入案例情景,将学生代入到主题情景之中,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还使学生对课堂的主题内容产生方向性的认知,进而有助于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维护秩序”课时内容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选择素材,让学生分析素材存在哪些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之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比如,从交通秩序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各种鲜活的事例图片,让学生观察日常交通之中,存在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而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促使学生敢于去理解、探究图片之中的违反交通规则、秩序的行为危害,最终让学生懂得去维护交通秩序。另外,在引入这些课外素材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时,教师都需要懂得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看到视频内容、探究视频内容之中的违反秩序行为,从而鼓励学生大胆去表达意见。

结束语

总之,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给予课程教学充分的重视,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实施更具针对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国新.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导学,2020(S1):12-13.

[2]孙丽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75.

[3]包小军.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9(25):144.

猜你喜欢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更新教育思想 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生物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防止教学模式形式化
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