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之实施策略

2021-11-19江东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政课实施策略

江东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进入青春 期的初中学生,思政课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更好实现铸魂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普遍感觉价值信仰缺失的今天,如何更好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是我们每一位思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是每一所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和优良道德品质;客观分析受教学生,充分尊重和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更好实现铸魂目的;利用好思政课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课程育人教育 ;并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铸魂育人教育 ;同时强化实践体验,开展道德评价,切实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就能更好实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性课程作用,才能更好实现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思政课   改革创新   实施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思政课在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实现德育育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伴随国人自信心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做好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关键性课程作用,本人认为应该坚持做好以下策略实施。

一、提高思政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和优良道德品质

作为思政教师,大多数老师在对本学科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纵然,思政课是一门课程、一门学科,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它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自信,树立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怀,对民族复兴和党的事业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思政学科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职业和专业思想认识,强化自身的德育修养,提升和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六要”标准要求自己,以便更好为生表率。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很多思政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把知识教授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教材而教,重要的内容就让学生勾画一下、背诵一下,最后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思政课就是勾勾、背背、考试翻一下。还有些老师虽然转变了观念,课堂也非常热闹,学生演讲、表演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多种多样,可是一节课下来,除了热闹还是热闹,过分的形式主义,为了课改而课改的教学设计,这些都不是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目标。

因此,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要就是加强学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思政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引导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传授基本知识概念的前提下,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仰、活跃的思维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好学生愿意主动亲近的好老师。

二、做好受教学生的客观分析,充分尊重和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更好实现育人目的

初中学段是每一个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好奇、敏感、渴望关怀、不喜约束、是非意识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初步建立等等,都是这一阶段孩子们的主要特征。我们要实现这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客观分析受教学生,在充分尊重和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把德育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学校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必须坚持课标情况、教材情况、学生情况的三统一设计原则。思政教师应该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指导,树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意识,正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根据受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塑性强的特征,科学做好每一节教学设计,掌握好课程的思想性导向,在尊重学生个体化发展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更好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目的。

三、充分运用好思政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课程育人教育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手段。课程教材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有效呈现载体。学生通过课堂、教材内容的有效学习,切实建构起课程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实现学习和育人目的。而思政课教材是思政学科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直接有效的呈现,充分体现了育人关键课程的基本属性。

学校思政课改革,应该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思政课校本化课程改革。要引导思政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二次开发利用好思政课教材中蕴含的众多情感因素,充分运用好教材教学内容开展好课程育人教育。让学生在教材理论知识指引下,主动地、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内涵要充分的理解和挖掘,要掌握好教材的内部联系,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并将它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学生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或用自己所学到知识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更加有效地生成德育意识。

四、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铸魂育人教育

学校思政课改革,应该坚持生活化、情境化、启发式、体悟式教学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要求思政教师既不能完全就教材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随心所欲式的发挥,应该是在依托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育人规律,选取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教材基本理論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深刻反思和深刻感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要求思政教师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巩固,更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运用发生在学生自己或身边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使思政课堂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才能使思政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强化实践体验,开展道德评价,切实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政课的每一个课题教学都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生成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引导学生个体能够对照自己或他人的现实思想和行为、社会生活中热点焦点问题,运用学到的道德观点来辨析是非、美丑与善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学校应该从大德育格局出发,创新学生德育考核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生将思政课程核心素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强化体验运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升华道德情感,切实实现思政课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

2.《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政课实施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