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运用
2021-11-19李雅慧
李雅慧
摘要:目前21世纪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时代带来的多媒体技术革新在教育领域正蓬勃发展,处于这个时代的教师就要积极运用该技术创新新一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幼儿兴趣,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幼儿抓起,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其探索能力进而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在大班的科学活动上运用新型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极大提高幼儿兴趣。本文主要通过经验和体验,阐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如何与科学活动相整合,总结出适用于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幼儿园;大班科學活动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将幼儿的课程归纳为包括科学在内的几个类型,其中科学教育是幼儿今后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升科学知识,让他们领略科学现象,形成初步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将科学教育更为高效更为实际的开展出来是值得慎重商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并行,教师已经拥有了时代赋予的创新科学活动最好的手段。下面,我将从我在幼儿园工作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演示科学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幼儿天生好奇心强,他们对周边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活动也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因为科学现象新奇有趣,对幼儿有着一种吸引力,但是幼儿园科学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教师提供适合幼儿操作的科学材料。因此我们需要将实际操作转换为视觉听觉感悟,运用多媒体技术达到提升幼儿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开展《不倒翁》这个科学活动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不倒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演示不倒翁无论怎么摇都不会倒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望,幼儿对不倒翁有直观认知后,我问幼儿不倒翁为什么倒不下来,激发幼儿兴趣,之后我将幼儿分组,为他们提供材料,由观察再到摸一摸,打开看一看,让他们自主探究不倒翁的秘密,我在旁进行引导,结合多媒体课件中关于重心的科学知识,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掌握了不倒翁的秘密。
又比如,我在开展《翻跟头的胶囊》这个科学活动时,为什么这个小胶囊不能翻跟头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它翻跟呢?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试着在小胶囊中放入小纸团、小钢珠等物体,看看这些物体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师幼共同操作、试验,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操作结果,但考虑到幼儿无法直观看到胶囊翻跟头的原因,所以我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了小钢珠在胶囊内部不断翻滚,进而造成胶囊两头轮流翘起的原理演示视频,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认识,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掌握了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提升了他们兴趣点的同时降低了他们的理解难度。
二、丰富感性素材,宣传科学知识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幼儿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想的影响,其中不乏大量的伪科学知识。作为后备力量的幼儿,应当摒弃伪科学崇尚真科学,掌握正确理性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教师来引导幼儿学习理性的思维,培养良好的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目前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幼儿最基本的科学素质培养,通过视频、影像等形式进行科学知识的链接。
我曾通过《黄釉》来为幼儿传输科学知识,针对幼儿的特性,选取了这部趣味性较高,故事性较强,又充满了科学内容的教育短片来宣传。通过真实的介绍黄釉的生活方面以及对于人类的价值方面的内容的阐释,向幼儿全面的展示了包括黄釉在内的野生动物一种认知,培养他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该片通过黄釉的故事讲解,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还有黄釉身上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分析。比如,关于黄鼬放臭屁这一特性,原来人们都以为这是黄鼬在遇到危险时用放臭屁来得以脱身的伎俩;其实不然,而是黄鼬的肛门一边有一个麻雀蛋大小的臭腺,当它遇到强敌时,就会从此处分泌出一种黄色液体,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挥发,造成奇臭无比的气味,而当敌手惊异、犹豫之时,它趁机溜之大吉。运用多媒体手段,以直观、清晰、形象的形式使幼儿辩证看待黄鼠狼这种动物,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形成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还告诉幼儿,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现象一定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多发现、多学习、多探索,不能听从其他的谣言。
三、完善活动互动,加强科学感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并不能简单地将科学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要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操作,形成科学认知,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知识的自然生成,促使幼儿感受科学活动的趣味性。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实现科学活动的交互性,利用电子白板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互动操作,可以实现这个活动目标,以此帮助幼儿强化科学认知。比如我在大班开展《色的变化》科学活动时,让孩子通过操作体验习得科学常识,我没有使用混合颜料的传统操作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下载了色彩变化的演示软件,让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色彩的转变,操作方式比较简单,幼儿只需要用手指拖拽不同颜色的色块,将其叠放在一起,就能看到融合后的新颜色。这种操作方式充满了新鲜感,引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他们纷纷尝试将不同颜色的色块进行融合。这样就加深了他们的学习印象,了解了不同色彩融合后产生的变化。又比如,在教学《有趣的规律》这部分科学活动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克隆功能,让幼儿参与了人机互动流程,我鼓励他们拖拽相应的图形,按照规律来修建彩色的电子线路,使幼儿学会了按照AAB、ABC的规律进行排序,这样的操作活动也大大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总而言之,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使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素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幼儿园创新大班科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在日后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继续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大班科学活动的效率,力争为幼儿的卓越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3(9):P.287-287.
[2]蒋振宇.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科学教育活动[J]. 教育(周刊), 2019, (19):33.
[3]盛梦奥.论优质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影响[J]. 传播力研究, 2019,3(3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