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1-11-19刘伟锋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刘伟锋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在新课程标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课题,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弱化、准确率低下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研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其对计算的重视,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计算心理、计算品质、计算素养等,基本都在这个学段内形成。因此,研究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内容,发掘小学低年级的计算素材,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心理,展开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基于学生的认知现实,引领计算探索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的两翼。所谓“算理”,即计算的道理;所谓“算法”,即计算的方法。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凝练。算理不通,则算法不明;算法不明,则学生的计算能力难以形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现有认知,充分应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提升。

比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笔者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学习“9加几”的“凑十法”计算经验,引导学生探索。为了支撑学生的探索,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小棒,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由于学生思维、视角各不同,所以建构了不同的算法。比如,有的学生先从16根小棒中拿走9根,再将剩下的1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从而建构了“破十法”的计算算法;有的学生先将16根小棒中的6根小棒拿走,然后再拿走3根小棒,由此建构了“连续减”的计算算法;有的学生先思考几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是16根小棒,由此建构了“算减想加”的算法;还有的学生从16根小棒中依次拿走9根小棒,由此建构了“逐步减”的算法;等等。多元化的算法彰显了学生的智慧。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比较,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化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可以这样说,只有通过比较算法,学生才能认识到每一种算法的优劣,从而选择自己认为科学、合理的算法。这样的算法多元化与算法优化的探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通常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算理、算法的探索。布鲁纳认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有三种形式的表征,这就是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动作性表征是最重要的表征方式。通过动作性表征,学生能描述、刻画问题,由此展开积极、有效的探究。通过动作性表征,学生能够实现从情境到数学学习的有效过渡。

二、增强常规性训练

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计算作为一项常规的数学活动,并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一课时,由于每个内容都离不开计算,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计算练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上课前的10分钟带领学生坚持做一定量的口算训练,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布置数量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真正做到快速、准确、熟练、脱口而出.长期坚持训练就能有效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計算速度和准确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归纳计算题的相关技巧。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家长加入对学生的督促队伍中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训练,及时归纳总结错题,养成反复做、反复改、主动总结、不断提升的好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做题心得,打开学生的计算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只要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可以在其日常的测验和考试活动中看到进步,从而帮助其克服对计算学习的抵触心理,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并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强化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推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活动取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三、激学学生计算兴趣,有效调整评价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式,例如设定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设计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特点的小游戏、将学生遇到的趣事转变成教学素材等。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字转变成生活中的物品,比如题目“5-1=?”,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有五个苹果,吃掉了一个后还剩几个?”巧妙地将数字转化为实物,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前一定要对每位学生做好调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及思维方式等。针对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学生走出自卑。教师应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每位学生都敢提问、想提问,并有兴趣提问。例如考试,教师不应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有效的评价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从而继续努力学习。教师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点。第一点为诊断性评价。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根据学生卷面成绩、平时回答问题的频率、课上表现等方面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大体的了解,充分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后续的学习。第二点为自身评价。自身评价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以学困生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位学困生近几月的表现列出表格,让学生知道每月自己解答题目的数量和速度及进步程度。自身评价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逐渐喜欢上数学计算学习。

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打好计算的基础,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功。教师应当注重计算教学,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开展计算训练,将计算与应用有机结合,由此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文霞.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0(18):174.

[2]李祝梅.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20.

[3]许霞.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8(43):92.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